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助推产业升级路径探析

2024-07-06 16:12李伟张黎燕张红延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成果转化

李伟 张黎燕 张红延

摘 要:服务区域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标志。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河南众信智能装备服务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依托智能制造产业链,以“人才培养、岗前培训、产研服务”为实施重点,立足于服务郑州航空港区非标自动化产业的装调与运维、升级与改造,打造“红匠育成”育人模式,为产业急需人才建立长效的育人机制,聚焦企业的定制化培训,为企业人员技术技能的精准升级助力,以企业的生产难题、技术瓶颈为突破口,加强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增产赋能。

关键词:产业学院;“红匠育成”;定制化培训;成果转化

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一系列关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新思路和新举措,都在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对接产研的理念,在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急需的新兴专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但由于传统办学理念影响深远、职业教育体制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不成熟等因素,出现了人才培养定位与区域产业高新结构不匹配、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技术技能高新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进程和质量。

一、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面对服务区域发展定位不清晰这一问题,河南机电职业学校立足非标自动化产业的典型工作岗位群,构建满足非标自动化产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人皆可成才的摇篮;立足非标自动化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从业人员技术单一等问题,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快速精准助推企业人才素质技能双提升;立足企业的生产难题、技术瓶颈,依托河南省超硬材料智能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开展“驻厂蹲点”高层次人才的产研服务,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

学校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构建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引领,涵盖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三大专业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该专业群以人才培养、岗前培训、产研服务为实施重点,与国内多家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打造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创”生态圈,快速、有效融入郑州航空港区域发展,为港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资源和高水平技术保障。

二、助推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

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立足郑州航空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推进专业群“红匠育成”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助推产业升级。

(一)构建长效机制,实施“红匠育成”人才培养模式

对标国家教学标准,对接港区产业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以“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为引领,融合职业素养构筑“红匠育成”人才培养模式。以党建为统领,建立思政教学、心理健康辅导、创新创业指导三支队伍;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综合课程思政和赛证制度,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引入学分银行和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课程评价体系。

1.校企协同,构建“四段式三进阶”人才培养体系

考虑到传统教学运行周期与企业生产规律不匹配这一问题,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生产规律,设计“四段式三进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以“对标职岗、按需配课,改革院历、定制课表”为原则,全面实施“教学周运行、忙时岗位战、闲时课双培”的培养模式。

2.岗课赛证,开发基于岗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智能制造行业岗位需求,以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以岗课赛证为引领,以基础课程共享化、专有课程特色化、拓展课程智能化为建设宗旨,开发基于岗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累计开发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规范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建成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3.打造“三双”工程,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围绕一流专业群建设目标和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打造了人员双向流动、人才双向兼职的“双向工程”,引进生产线、引进工程师的“双引工程”以及送教入企、送教上岗的“双送工程”,组建了从学业、职业、创业三个维度、“产学研创”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悉心指导的教师团队。

4.引企驻港,建成“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产业学院

学校与河南众信智能装备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众信产业学院,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定制培训,精准育人打造孵化器

聚焦定制培训,引进合作企业——河南众信智能装备服务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负责港区智能手机自动化生产的架线和运维工作。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学生未毕业即就业,有效缩短了企业招聘新员工、培训新员工的周期和成本,建立人才需求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企业定制的岗前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突破口,快速、有效解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技术单一等问题,为助推产业升级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障。通过培养培训一体化办学,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与产业精准用人的闭环。基于线上、线下和企业线场的学习平台,在提升从业人员水平的同时,凝聚了师资力量,更新了课程内容,形成了“培训牵引培养、培养促进培训”的“课程+培训+培养”一体化办学特色,聚焦企业定制培训、精准育人打造孵化器。

(三)促进创新转化,铸就企业提产赋能助推器

依托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加强以生产为引领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以高层次博士为成员的产研团队,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突破和应用,使之服务产业升级改造。目前,针对智能手机自动化产线的功能改进需求,成功攻克了两项技术难题,在河南众信智能装备服务有限公司得到推广和应用,两个工序的生产时长分别缩短10s和15s,工位产品合格率分别提高了3%和2%,既提升了功能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又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结语

在新时代制造强国战略和职教兴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依托“三立足”,树立服务区域发展的大格局,聚焦“三路径”,开拓助推产业升级的新格局。同时,通过育人模式、定制培训和产研服务的深入推进,在服务区域发展和助推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全方位稳固了校企合作的生态格局,打造了满足产业人才需求、人人皆可成才的育人摇篮,为港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资源和高水平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卫民.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途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29).

[2]李荣胜.河南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

[3]周虹谷.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

[4]王忠昌.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专业—产业”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

[5]刘海明.产教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

[6]曾驰,周敏,王翀.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职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2).

[7]袁晓桂.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J].科技展望,2016(18).

[8]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16).

责编:勉 耘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基于‘校科企共建产业学院的‘四融合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豫教〔2023〕02973);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重点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企协同‘三即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编号:2021SJGLX717);教育部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专业领域课题“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红匠育成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ZI2021020202);2022年度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编号:ZJXF2022002)

作者简介:李伟(1984— ),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思政、材料成型、智能制造;张黎燕(1966— ),女,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思政、材料成型、智能装备集成;张红延(1970— ),女,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课程思政、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成果转化
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浅谈学术社团机构的经济价值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工程咨询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