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生家校共育的优化措施

2024-07-06 12:07胡兆勋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双减政策

胡兆勋

摘  要: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工具。文章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生家校共育的策略,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家校共育中的问题,提高家校互动和合作的效果,为构建和谐发展的家校共育关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信息技术;家校共育

* 本文系2023年度廊坊市“十四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双减视域下,信息技术针对初中生家校共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jjskt202319)的研究成果。

一、“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家校共育的意义

(一)全程关注学生成长,促进综合发展

在家校共育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获得更高效和有效的学习体验。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情况,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提升学习成绩。而且,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家校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共享各自的教育资源和经验,相互借鉴和学习,家长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家长会议,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巩固育人效果

传统的家校联系主要依赖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面对面沟通,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难以全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而借助信息技术,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表现,与教师进行即时交流。这样一来,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支持和指导,形成家校共同努力的育人合力。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学校与外部资源的共享互动,通过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等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将学校的育人资源与社会各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实践性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巩固育人效果。

(三)跟进时代发展要求,拓展育人思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这种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的育人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共同合作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帮助学生在学业、体育、艺术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加全面和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

二、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积极性不高

目前,一些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导致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不够了解该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且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使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限制。而且,家校协同育人需要学校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等。然而,一些学校可能由于资源有限或是其他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导致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参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面临教学任务的压力和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一些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从而影响了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整体表现。

(二)家长信息素养不足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时代中获取、评估、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信息素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家长可能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校进行沟通和合作,这限制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和教育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和电子教材等,然而许多家长缺乏对这些资源的了解,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指导,限制了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家校沟通渠道不畅

传统的家长会议或家访方式存在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满足家长和学校之间频繁的沟通需求。家长和学校常常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导致双方无法及时、便捷地沟通。而且,在家校协同育人中,沟通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一些家长和学校可能只采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沟通方式,造成了沟通方式的单一,无法满足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不同需求和偏好。另外,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和学校具备一定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但一些家长可能缺乏倾听和理解的能力,只是单向地传递信息,而忽视了与学校的互动和合作,同样学校也可能没有充分倾听和回应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家长的沟通积极性下降。

(四)育人方法不够科学

育人方法要讲求科学性,但一些家长和学校十分缺乏对科学育人理念和方法的了解和认识,仍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导致了育人方法的不科学和不全面。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兴趣和学习风格,然而家长和学校常常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此外,在家校协同育人中,评价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现在家校育人模式缺乏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家长和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和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家校共育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技术能力

传统的家校育人观念强调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分工,认为学校负责教学,家庭负责生活照顾,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合作,这种观念忽视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补性,无法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潜力。且以往的家校育人观念对家长的期望过高,给家长增加了过多的压力和责任,家长往往承担着孩子的教育成就和发展的全部责任,导致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家长和教师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家校共育。而且,学校可以制订一份信息技术支持计划,明确信息技术在家校共育中的应用方式和目标,该计划应包括家长和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学习活动的跟踪与评估等方面,指导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家校共育。

(二)建立个人档案,尊重个性成长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全面的学生个人档案系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步骤。这个系统不仅要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详细记录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从而为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提供一个全方位了解和评估的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成长轨迹,发现其潜力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个人档案的帮助下,学校可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例如,对科学实验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资源;对在某学科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制订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构建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沟通在家校共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促进双方的互动和理解,促进家长和教师互相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通过及时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怀,从而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同育人,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家校沟通平台,如学校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方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学校通知、学生作业、家校互动等功能,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与教师进行沟通。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沟通平台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如线上家长会、主题讲座、在线问答等,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

(四)延伸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被限制在教室内,主要依赖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的内容,可能会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过时,无法紧跟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步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视频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补充视频讲座和互动式练习,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多元活动能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参与不同的活动,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学校和家长可以组织各种在线和离线的教育活动,如在线研讨会、虚拟科技展览、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环境保护项目等。这些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安全地学习和交流,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数字素养和网络道德观念。

(五)优化评价机制,巩固育人效果

评价机制可以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共同的参考标准,促进双方之间更好地合作。通过评价结果,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教师可以获得家长的反馈和支持,实现家校协同育人。评价机制的设计应该注重公正性、科学性和透明性,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时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情况,促进家校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学校应该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测试、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等,为评价提供更多客观数据支持。此外,学校要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反馈,通过学生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从而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展潜能。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家校共育,即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沟通,不仅能加强学生的教育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下,信息传递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不够及时和全面。在“双减”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生家校共育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促进初中生家校共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永平. 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共育的有效渗透[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3):32-34.

[2] 梁小红. 数智时代信息技术赋能家校共育[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5):37-39.

[3] 高飞,张鸣珊.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共育探索[J]. 中小学班主任,2021(23):42-45.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