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提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2024-07-06 21:45张雪芹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课堂提问道德与法治

张雪芹

摘  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提问方式单一刻板、思辨能力培养不足以及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调整提问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问以及优化课堂评价等策略。这些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汲取道德与法治智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课堂提问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直接关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然而,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种单向传授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导致他们在道德与法治问题上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因此,亟须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提问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方法与启示。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提问方式单一刻板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问方式单一刻板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提问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是封闭性的提问形式,例如“法律的定义是什么?”“谁能说出人的基本权利?”等等。这种提问方式缺乏足够的多样性和启发性,往往只能引导学生给出简单的答案,而不能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一项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方式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面对教师的提问只需要简单回答问题,而不需要深入思考。这种单一刻板的提问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学生们往往习惯性地等待教师提问,而不是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也阻碍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这种提问方式还可能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层次,而缺乏对其背后原理和价值观的深入探究。

(二)思辨能力培养不足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思辨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这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挑战。许多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缺乏对其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这种局面可能是由于教育者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思辨能力的培养所致。学生们缺乏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导致其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和法律问题时显得缺乏自信和主动性。这种思辨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影响了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角色发挥。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学生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常常表现出困惑和摇摆不定,缺乏清晰的判断标准和决策能力。在法律意识方面,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对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的深入理解。因此,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足不仅妨碍了学生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社会法治建设和文明进步。

(三)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知识与生活脱节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一些研究数据表明,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难以产生深刻的认知和体会。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直接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所致。由于缺乏实践和案例的引导,学生们往往对所学知识缺乏直观的理解和体验,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参与度。与此同时,这也可能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要求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即不仅要求他们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和法治问题日益复杂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应用,更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培养思辨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有效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诱惑。此外,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体。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价值观冲突和诱惑,如何判断、选择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价值观挑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对道德和法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法律规范,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评估和判断不同的价值观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还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坚守自己的价值信念。

此外,思辨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能力,从而避免被误导和迷失方向。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积极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在道德和法治领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可以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学习态度。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所学内容。这种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同时,思辨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目标,并自觉地进行学习和反思。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利用提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提问方式,促进思辨能力的形成

传统的封闭性提问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更加开放和启发性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提问,鼓励学生展开自由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性提问,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逐步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观点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链式教学,将一个问题延伸到另一个问题,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结合实际案例,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形成更加扎实的思辨能力。

具体而言,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场景作为教学素材,例如家庭、校园、社会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原则的具体应用和影响,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相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地方,或者模拟法庭审判、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复杂性和现实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以及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成长,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问卷调查等实践性项目,让他们从社会中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三)引导学生提问,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他们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还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式的语言,促进学生思考课程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并鼓励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讨论。这种自由的提问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见解。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创建互动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交换观点。通过与同学共同探讨、交流,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成长,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辨能力。

(四)优化课堂评价,促进思辨能力的深化

评价机制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思维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反馈与引导。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作业或实践报告等,要求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充分展示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评价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通过提供详细的评价反馈和建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在思辨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指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这种关注评价过程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同行评价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思考,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促进思辨能力的深化。

四、结语

文章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文章呼吁教育者和决策者共同关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总而言之,一线教师需要共同努力,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引,为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广凯. 趣点·误点·盲点: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初步探索:以六上“我们受特殊保护”为例[J]. 求知导刊,2023(34):89-91+97.

[2]洪雪飞,廖红. 利用道德两难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06):24-27.

[3]梅杰松. 多重资源巧整合内思外辨显素养: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模式初探[J]. 小学教学参考,2023(06):35-37.

(责任编辑:何田田)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课堂提问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