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引导策略研究

2024-07-06 16:13:07王晗
公关世界 2024年9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网络舆情全媒体

王晗

摘要:全媒体的发展既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具有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舆情高度不确定性、学生网络舆情多样性特征。高校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要认识到当前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采用正确的引导策略。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网络舆情具体引导策略,希望高校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舆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全媒体;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互联网

引言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型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网络舆情过程中,由于自身思维活跃,对于网络社交工具使用娴熟,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面临引导困难、监管难度加大等局面。高校作为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机构,在全媒体环境下,要积极介入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探究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与传播特征,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情作为重要工作职责,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一、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传播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全媒体环境下,人们接受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与视频,接收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借助互联网,人们可以及时获得各种咨询,并实现双向交流与互动,传统媒体传播引导策略面临失效,舆情管控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相比传统媒介,全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具有以下传播特征:

(一)舆情传播主体多元化

全媒体时代,参与网络舆情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媒从业人员,而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参与到网络舆情中。相比传统媒介对于舆情管理的权威性与垄断性,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面临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学生层面,也体现在整个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多元化。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才参与网络舆情过程中,既是舆情的创造者,也是舆情的参与者,有时甚至自身就是舆情中的一员,这就导致网络舆情从爆发初期就带有浓厚的自媒体色彩。大学生普遍活跃于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他们面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声,涉及自身领域时关注度与参与感更高,这就导致网络舆情不再局限于单一群体,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覆盖面。近年来爆发的高校网络舆情已经证明了这一特点,即便舆情主体不是学生,也会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高校舆情热点,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已经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延伸到社会各个群体[1]。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内容多样化

全媒体时代,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传播中,其话题范围不仅包括校园生活、学术研究、学生成长与情感交流,其话题呈现出多样性,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性。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过程中,由于社交习惯及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往往忽略了网络的虚拟性,习惯将自己的所有情绪直观反映在网络中,这就导致网络舆情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一些大学生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网络上,这就导致网络负面舆情的产生。近年来,互联网中存在所谓的流量经济,一些网络大V为了获得流量,不惜制造话题对立,制造网络热点,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收割流量。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其背后的传播逻辑,盲目参与到网络舆情中。考虑到大学生群体人数高达上千万,且文化知识层次高,对于各种社会热点积极参与,相比社会其他群体舆情,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内容具有典型的多样化特征。

(三)高校网络舆情传播高度不确定性

在全媒体时代,由于权威信息媒体无法与数量众多的自媒体相抗衡,导致网络舆情中热点问题往往缺乏权威媒体参与,更多由自媒体从业者对信息加工传播,这就导致网络舆情具有高度复杂性,其传播结果往往难于预料,事件走向也难以预料。高校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这种高度不确定性更为明显。多数高校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不是积极参与引导,而是希望低调处理,在信息披露上往往没有第一时间将真相告知给公众,引起社会大众的情绪输出,事态严重后高校才重视起来。典型的如山东大学学伴制度,经过网络中自媒体的过分解读与断章取义,将事件真相忽略,引起高校口碑崩塌,虽然在事后得以澄清真相,但是对学校所造成的伤害却无法得到修复。此外,一些学生个体往往在参与网络舆情过程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角度阐述事实,选择性陈述,这就容易引起公众的片面理解,造成事件真相的缺失。总之,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需要高校加强引导与监管,确保舆情的真实性。

(四)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容易形成群体性效应

大学生群体年龄相近,文化层次与教育背景高度雷同,又共同生活在高度相似的校园中,因此思想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具有典型的群体特征。相比社会其他群体,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往往对于事件有一致的共同看法,再加上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引发群体效应。例如,近年来外国一些品牌出现辱华,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积极组织大家共同抵制辱华品牌与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网络力量,给相关品牌带来舆论压力,督促其改正,显示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性的威力。需要认识到,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新的舆情危机,如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被别有所图的人所利用,诱导大学生发表过激言论,从而引发大学生群体参与,制造社会热点话题[2]。

二、当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管理层对网络舆情引导重视不足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迅速,传播广度与深度早已超出高校管控范围,而部分高校管理者对于网络舆情管理仍然重视不足,抱着传统媒体时代舆情引导观念去对待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结果就是网络舆情引导面临重重困难。但发生网络舆情危机时,高校管理者不是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而是想办法去掩盖舆情,或者希望冷处理,被动应对网络舆情的发酵,结果就是错过最佳时间去处理网络舆情,对高校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学校管理层对于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传播路径缺乏认识,仍然按照传统媒体引导方式,希望利用主流媒体发声去引导舆情走向,没有认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带有天然的草根性与大众性,不是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没有直面舆情的勇气,结果就是舆情进一步发酵,超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范围。

(二)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式单一、缺乏策略

高校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由于思维观念及体制的影响,对于学生网络舆情带有偏见,往往倾向于采用删帖、强制管理、禁止学生发言等方式,希望采用这种方式能够降低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然而从实际效果看,这种舆情引导效果更差,反而更容易招来人们对舆情的进一步放大,严重时还会出现各种虚假信息,对高校舆情管理产生负面效果。部分高校在学生网络舆情方式上,倾向于采用官方渠道,在表达方式上与大众需求相差甚远,官话、套话容易引起网络用户的反感,无法达到舆情引导的效果。针对一些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高校不是放低姿态与互联网用户平等交流,而是站在管理者角度去发声,这样会引来公众的质疑。此外,大部分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缺乏自己的信息输出平台,无法及时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大众,导致高校存在感不强,舆情引导工作无法深入到网络舆论中心。

(三)舆情应对机制落后,缺乏技术支持

高校目前舆情引导工作主要由学校宣传部门负责,面对舆情爆发突然、传播迅速特点,现有的舆情应对机制很难适应工作需求。高校层层管理的体制固然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发声,但是也带来了对网络舆情应对缓慢、机制僵化的问题。从网络舆情发展来看,在前期往往未能引起高校宣传部门的重视,等到产生舆情危机时,高校层层管理的体制又导致无法及时将舆情最新发展动态传达给管理者,不能真正评估舆情的发展方向与影响范围。在舆情引导中,还暴露出高校缺乏技术支持的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采用关键词等方式追踪舆情发展已经不能适应舆情引导工作需求,需要运用大数据对舆情热点进行预测,必要时还会用到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对舆情发展及动态实时监测,为舆情引导提供数据支持。

三、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主要方式,网络已经介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部分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往往无所顾忌,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体现当代大学生优秀的网络素养。高校在引导学生网络舆情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将提升网络素养作为大学生素质提升的一部分重视起来。针对部分大学生随意发表网络意见、传播虚假信息等问题,高校要加强法律知识培训,使学生认识到传播网络虚假信息对社会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环境。要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对于没有合适的信息不传播、不评论,学会辨明信息的来源,以权威部门信息披露为准。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负面舆论的危害性,从自己做起,切实提高网络素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环境[3]。

(二)加强对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越发复杂,对于学校管理部门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才能在全媒体时代,不断提高舆情引导能力,创新舆情管理模式。高校管理者要改变传统舆情引导思维,积极学习网络舆情传播特点,树立在全媒体环境下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新理念。高校舆情管理部门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学会运用平台传播舆情动态,发挥自身在舆情引导中的影响力,建立高校自己的官方账号,面对突发舆情时能够发出高校自己的声音。要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联系与合作,当发生网络舆情时,与广大媒介平台密切联系,必要时与各大互联网媒体共同发声,引导网络舆情正向发展,充分体现高校舆情管理部门的高效性与及时性。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要建立适应网络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改变目前网络舆情引导方式单一的弊端。首先,要对高校现有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优化,建立具有独立性的舆情引导部门,增加舆情引导人员配置,使网络舆情能够在第一时间被高校舆情管理部门发现并处理,改变目前高校舆情应对缓慢的问题;其次,要注重舆情引导的策略,顺应网络舆情发展规律,面对网络舆情危机,第一时间公布事件进展,全面披露最新信息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破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最后,要发挥高校行政力量,与各大门户网站建立密切的舆情沟通机制,对于爆发的学生网络舆情危机,积极展开沟通协作,研判采用合适的方式引导网络舆情向良性发展。

(四)加强人才引进,打造舆情专业引导团队

全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面临人才匮乏、引导方式单一等问题,而采用专业化引导团队,可以强化高校舆情管理专业水平,增加舆情引导的专业性。从近年爆发的网络舆情处理方式看,高校由于处置不当,不但使网络舆情引导效果欠佳,也对自身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高校应当邀请舆情引导专家对现有的舆情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学会正确应对舆情引导工作。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培养一批自己的网络舆情引导团队。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具有互联网影响力的网络大V对于舆情走向有较大影响力,高校应当积极培育自己的评论员与舆情意见专家,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在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言论与观点,及时辟谣,制止谣言的产生与蔓延,全面提升网络舆情引导水平。

(五)重视技术运用,提高网络舆情引导技术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高校要重视相关技术在舆情引导中的运用,提高网络舆情监管水平。针对全媒体环境下学生网络舆情主体众多、舆情信息复杂的问题,运用大数据可以对网络舆情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自动分析,根据网络舆情发展阶段,采取合理的引导方式。从网络舆情发展阶段看,包括:酝酿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反馈期、衰退期,利用大数据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数据报告的形式,为后续舆情引导提供数据支持。此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利用该技术可以代替大量重复性舆情监管工作,自动跟踪舆情发展动态,准确分析舆情发展走向,结合公众情绪,系统分析舆情,有利于从更长时间段与更宽领域对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多元化研究。

结语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能否得到有效处置,关系着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以及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作为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高校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规避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措施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欣蔓.全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与引导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3(05):94-96.

[2]程仕桃.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06):124-127.

[3]梁世正,徐晗.全媒体视角下辅导员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J].新丝路:中旬,2019(01):0101.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网络舆情全媒体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8:14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3:20:54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32:27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