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尹琳琳 田禹
摘 要:文章从理工专业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环境工程类专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目前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体系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改革措施。以期通过课程改革,使理工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理工专业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性的课程体系,提高环境工程类人才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满足当前我国对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本科教育;理工科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 -04
一、引言
响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强化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以满足当前培养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前环境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是目前各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为满足本科生培养需求而设立的必修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存在基础内容与应用上的交叉[1]。在这种专业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背景下,深入挖掘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强化课程质量和成效,提升本科生思政素养,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2]。因此,全力打造一门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对于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传统本科生的培养过程偏向于强调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侧重对课本固定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课程教学改革后,通过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培养[3]。文章将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材料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考核体系改革4个方面,详细阐述“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与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将思政元素引入于各个章节,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强调思政教育应达到目标包括:1.广博的世界观:通过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并展望前沿领域,培养学生发掘并关注当前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看待并思考学科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之路;2.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其作为未来工程师的个人伦理意识、伦理判断能力以及价值观责任感,协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3.高水平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解决课题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学生遵循指示与计划意识,引导实现学生向未来卓越工程师、科学家转变的职业胜任力;4.学科认同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课程的看法与价值观念,学会欣赏“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对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提高学科自豪感,增强爱国敬业的情怀,促进学科价值认同。教学内容改革后各章节思政教育内容设计如表1。
(二)教学材料改革
相较于传统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材料,当前的课程改革注重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往的多媒体教学材料主要侧重理论知识讲解,将课本内容简单搬运到课件中,且课件以大篇幅文字阐述为主,缺乏图片与视频资料的生动配合[4]。这种单一而枯燥的教学资源展示形式,难以将课本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甚至引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不利于教师设计、构建思政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材料准备中,教师团队应着力运用多媒体材料,通过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资源呈现更为直观、高效、感染力强、易于复刻等特点。难以理解和讲述的部分采用短视频与动画展示,例如在固废垃圾收集和运输模块中,通过动画形式展示收运车辆在不同模式下收运垃圾的路线,有助于学生清晰理解整体流程,更易理解与掌握知识。在堆肥厂设计教学模块中引入厂区工作现场图片与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流程的衔接和设备的操作运作,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工艺流程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固体废物进入堆肥厂后经历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过程,及相应工艺手段的掌握情况,有效培养其设计思维。这种多媒体的生动演绎不仅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同时增强其对课程与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达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教学资料改革还需重视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5]。结合当前社会大背景,引入更多的课外素材知识,既增加课程深度又延伸课程广度,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危险废物处理模块教学中,紧密贴近新冠疫情大背景,增加对口罩等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介绍,根据“四化”理念,协同抗疫,做好疫情状态下的危险废物处置,提升我国抗疫过程中废物安全处置的深刻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认同感。对于高寒地区秸秆难以处理问题,紧贴农业农村部提出的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解决传统高寒地区秸秆于耕地直接焚烧问题,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与健康风险的认识,培养源头处理的意识。举例讲述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不妥导致的重大污染事件,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现实重要性,引导其建立严格严谨的职业操守品格。这样的教学资料改革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入。
(三)教学模式改革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线下学时有限(总共40课时),单纯依靠线下课程的讲述无法全面覆盖专业知识。鉴于传统授课难以满足需求,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将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线上授课中,教师将在不减难度的前提下,突出重点,讲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最关键的知识。提前在课程群中上传下次课程所需课件,鼓励学生及时预习课程,使其在课前思考,提升线下上课效果。线上课程中,教学形式更适于“隐性”融入思政元素[6],授课教师更应加强课堂互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弹幕进行探讨,将知识点与网络热梗相结合,调动其积极性等。教师与学生探讨时,需循循善诱,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避免在专业课堂上出现牵强、生硬的思政教育形式。上述教学形式均可潜移默化地灌输思政教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课程进行中及课程后,教师亦可通过小程序发布重点内容的小测练,提高复习效率。
为了解决被动学习与主动探索难以有效结合的问题,在线下教学设计中,引入翻转课堂环节。教师定期根据重难点与学生上课时所提疑问,总结出具有探索价值的小型课题,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并参与实际工程小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想要深入探索并解决的课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选择课题的难度,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建立专项学习小组,并能够自发地开展小型探讨会,学习新的前沿的固废知识,不断提升其相应的综合素质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在翻转的环节活动设计中,强调学生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可根据问题自行分配任务,独立查阅资料与文献,最后由小组汇总进行探讨。每次汇报时,组内每一位同学均需展示,鼓励学生将身份代入老师或工程师,向老师与其他同学讲解在面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时如何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汇报过程同时增设组外提问环节,为各组同学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并于讨论中强化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以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与专业认同感。同时亦可锻炼学生文案撰写、PPT制作与表达交流的能力。
以“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中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和运输》中的单次授课内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对应小节(城市垃圾的收集、收集方式、收集系统、收运路线设计)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为例,展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后具体课程流程设计思路及所融入的思政教育细节的挖掘(表2)。
(四)考核体系改革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内容庞杂,注重考察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在考核体系改革中,强调建立教改和考改相互关联的机制,将评价焦点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转向对创新能力水平的过程评价。除了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外,引入了与学生翻转课堂展示内容相关的开放性试题环节。这一创新旨在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解决复杂问题并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同时通过学生整体汇报效果,检验翻转课堂设计的实际效果。此外,重点关注学生在汇报环节中是否认真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和解决思路,是否能够理解和消化老师的评价和建议,以及是否能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并形成独立成熟的思考体系,化他山之石为己用。
其次,在课程考核中增设了思政表现考核和成果汇报表现考核。此内容的考核主要通过课程表现、课堂课后小测验、期末考试对应题目以及学生小组翻转课堂表现情况等环节进行考评。这一部分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以学生的学习品质、意志品质和学术道德为评价依据。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以及是否具备“新工科”优秀人才的基本品质。考察教师团队是否真正通过课程改革将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效结合,并产生积极效果。最终的目标是准确评估学生在课程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两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
三、结束语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了做到理工科专业建设跟思政教育建设的有机结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也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育改革方法。未来对于此门课程,教师团队会继续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载体和创新做法,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思政育人成效,有助于培养环保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并力争将其建设成延伸精品示范的课程,总结完善成可复制推广的本科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单德臣,杨阳,王帅,等.应用型本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26.
[2]胡军,于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以“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课程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107.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党建,2018(10):5.
[4]周涛,林姝灿,戴世金,等.环境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改革实践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26.
[5]薛来军.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J].华东纸业,2022,52(2):136.
[6]钟丹,马文成,南军.高等工程教育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77(4):25.
编辑/王力
作者简介:张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尹琳琳,女,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田禹,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污水污泥脱水机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批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课程思政类“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XSZ202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