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2016-12-08 16:16韩景愈�オ�
山东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产业结构供给

韩景愈�オ�

摘要: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供给无法良好对接,一方面各类组织急需的人才供给不足,高薪难求;另一方面每年上百万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20所本科院校近几年的招生规模、专业布点情况及甘肃省当前产业发展定位,提出了完善我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市场化并能与本土的产业发展良好对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本科教育;供给;产业结构

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结构决定着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又反作用于经济结构[1]。所以,甘肃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应与本省的产业结构紧密衔接,能优先服务于本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分析

甘肃省目前主要承担本科教育的院校共有20所,其中大学7所,分别是: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学院8所,分别是: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兰州文理学院;5个独立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1.本科院校毕业生规模

由表1.1.1可见除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规模在2008年至2015年略有波动外,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规模都呈现出逐年扩大趋势。

2.本科院校专业布点现状

表1.2.1是对2015年相同本科专业布点数超过院校1/3专业进行的统计,由表可见:首先,个别专业在全省20所本科院校(包含5所民办二级学院)中,布点数较高,如英语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布点数高达18个,汉语言文学的布点数超过15个,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布点数超过13个;其次,工程管理、学前教育、视觉传达技术、旅游管理及环境设计专业的布点数与2012年相比有所增加。在这些专业中,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数达到20种,而与第一、第二产业相关的理工农专业仅为10种。

二、甘肃省产业结构分布现状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

《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贯彻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甘肃省产业布局呈现出陇中、陇东南、河西地区三大区域在各自结合其资源禀赋及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集中发展的态势,各自发展的重点分别为:

(1) 陇中地区: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主导产业,打造石化、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会展及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

(2) 陇东南地区:发展能源化工和先进制造业,即以天水为次核心城市,支持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产业群及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平庆能源化工为基础,加快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电冶一体化发展;以陇东能源化工基建为重点,突出陇南有色金属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

(3) 河西地区:发展新材料、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即以酒泉-嘉峪关市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钢铁和新能源就地转化高载能产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甘州-临泽为重点,发展新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及旅游与现代物流业;以金川-凉州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新能源、炭基新材料和氟化工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省“十三五”规划》的精神,当前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改造。首先,需引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思路与技术,如质量管理、标杆管理、品牌管理等理念、方法,提升传统产业管理的效率;其次,要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安全生产等水平,推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型煤化工、有色冶金、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再次,坚持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加快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

(2) 战略新兴产业崛起。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公共安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打造,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新材料,培育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聚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产品和应急装备、核产业等新兴领域,加快产业化步伐,推进民用核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智能化产品,实现智能制造新突破。加快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兰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中藏药、生物制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做大做强陇药产业。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壮大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加快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

(3)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消费、保健养生等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挖掘谋划整合旅游资源,增强优势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建设大景区、名城名镇和少数民族特色城镇,优化旅游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和旅游业配套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旅游强省。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发展新兴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消费。大力发展特色保健养生产业,推进医养融合,建设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

三、甘肃省本科教育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1.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

对照我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大致领域,统计了甘肃省本科教育与之相关的专业设置布点,由表3.1.1可见:在能效环保领域,本科专业设置重建设规划而轻设计规划,故无法从源头上规避开发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石油化工领域,专业设置侧重于油气的开发、储运,而对石油资源的精细化加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的专业支持不足;在煤化工领域,与其发展相关的专业呈现基础性及广义相关性,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基本空白;在有色冶金领域,能支撑其发展的专业仅有冶金工程,且布点仅有两个,无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强的专业支持力;在工业信息化领域,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专业布点数较为充足,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仅有1个,不利于机械产品信息化升级。

2.与战略新兴产业打造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

教育论坛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参照甘肃省《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工作方案》,紧紧围绕方案中提出的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统计了甘肃省本科教育与之相关的专业设置布点,由表3.2.1可见:在新材料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及材料化学专业布点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制约新材料的实验及产品研发;在公共安全领域,网络安全与执法、安全防范工程及治安学的专业布点数仅为1,不足以支持和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及应对社会突发事件与公共安全危机;生物医药领域,药物制剂的专业布点数极少,将会阻滞药剂关联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专业的布点数较少,但该专业却是保证信息产业开发及平稳运行的根本,不可缺位。

3.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的本科教育专业设置

从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发展领域出发,统计了甘肃省本科教育与之相关的专业设置布点,由表3.3.1可见:在商贸物流领域,商务英语、商务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少,这将掣肘我省国际贸易的拓展;在文化旅游领域,艺术设计学、戏剧影视文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少,这将无法助力我省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开发与推广;在现代金融领域,信用管理、信息安全、税收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少,这将影响我省金融产品的开发及金融产业的评估与管理;保健养生领域相关专业开设不足,尤其是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开设的院校寥寥无几,无法保证我省保健养生产业的顺利发展。

四、 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8年至2015年甘肃省本科院校毕业生规模,2015年甘肃省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的布点数情况,2015年三阶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相关专业布点数”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未实现充分对接,在旧专业改造、新专业开设及专业特色的打造上仍无法良好服务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更新需要。具体表现为:

1. 专业设置不能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升级需要

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调查研究,几乎不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市场调查,仅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及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开设专业,所以已经市场饱和的专业人才仍在大批培养,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而社会上急需的研发型、技术性、事务型人才却培养不出来。对照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及2012年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近几年我省与战略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的新设专业屈指可数,只有功能材料、物联网工程、生物制药3个新兴产业专业和运动康复、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3个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新能源科学、纳米技术科学、资源循环科学等专业则尚属空白。

2. 专业口径过大,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脱钩

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呈现出基础学科布点多,老专业布点多的特征,而这些专业貌似与三阶产业的发展都有关系,但与产业的对接性及专业针对性不强,无法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从“2015年甘肃省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的布点数”可知,布点数超过院校数三分之二的专业,如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信息与管理系统,都缺乏专业细分与明确的专业定位,到底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哪些行业、服务哪些领域分析不足。同时,大专业口径导致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应用,培养出的人才实操能力较差,无法与工作岗位良好衔接,用人单位仍需投入资源培训,以实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花费的物质成本与时间成本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 刘永芳.基于区域经济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之实证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陈晓龙.甘肃省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研究报告[R].2014(9).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产业结构供给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