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绒
摘要: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历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均需要创新。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论述了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并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学的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现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变迁背后原因的能力。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四方面。
唯物史观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深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树立唯物史观,能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揭示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根源,从而培养全面、客观、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时空观念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其要求学生能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考察,通过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能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决策,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及规律。
史料实证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其要求学生能运用各种史料,如文献、考古挖掘、口述传说等,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予以实证研究。通过收集、辨析、运用史料,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对历史信息的鉴别和甄别能力。
历史解释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其要求学生能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予以客观、全面、辩证地解释,通过学习历史解释方法,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阐述能力,进而使其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2 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2.1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学生对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历史事件的认知。在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能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能帮助其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增强历史意识和提升思维能力。
2.2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实证指的是学生通过搜集、辨析和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予以实证研究的能力。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史料的搜集、辨析和运用方法,能帮助他们理解历史的真实度和可信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3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指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的能力。随着核心素养的发展,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他们能从多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其理解历史的多样性,从而提升分析能力。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策略
3.1引进情境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情境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历史教学的新趋势,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教师应创设有关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呈现历史场景的情境,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情境中,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情境的体验感。
第二,问题导向的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模式应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创设情境时,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提出具有启发意义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
3.2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
随着核心素养观念深入人心,历史教学亟须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创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教学不仅是事实陈述,而且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为了实现该目标,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情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为再现历史情境提供了可能性,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介,教师可以重现历史现场,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展示珍贵的历史图片,或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升其历史解释能力。
二是引入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传统的历史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不理想。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3渗透情感教育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上,应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成为其中的关键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提升。
首先,挖掘情感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因此,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将其与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历史的温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其次,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情境教学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的真实与生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氛围。
最后,促进学生情感表达,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展开思考,鼓励他们将亲身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深度理解和感悟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者撰写历史感想文章,让他们将自身的思考和感悟与他人分享。
3.4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筛选、分析和运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第一,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认知程度,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第二,培养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信息能力是指个体在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能力,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水平。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获取历史资料,并教会他们如何筛选、整理和归纳信息。其次,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剧表演、制作历史课件等,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营造信息素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营造信息素养教学氛围。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3.5重视课堂互动
首先,课堂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的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讲授知识,那么学生则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通过课堂互动,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情景剧表演、历史事件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课堂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是记忆历史事件,而且是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历史事件,使其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最后,课堂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学科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而且是对人类文明和价值观的传承。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和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能帮助他们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同时,这些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顾露露.强调核心素养渗透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2):21-22.
[2]郑雨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90-92.
[3]卜丹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23(35):64-66.
[4]王安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3(49):142-145.
[5]张莹,杨玉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