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视阈下的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分析

2024-07-04 14:29李芊高慧子周凤姣
新楚文化 2024年13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

李芊 高慧子 周凤姣

【摘要】自1995年北京召开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妇女大会精神不断催生积极变化,性别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时代要求。鉴于此,在系统探索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文献近25年的基本情况与研究轨迹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性别文化研究团体中的湖南省性别文化研究团体进行调查,识别出推动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演进的动力因素,并从群体动力的视角分析构建其动力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示: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因素多元,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三股动力互相影响。研究从“凝聚力凝聚、驱动力激发、耗散力分散”三个层面探讨性别文化研究团体的研究发展,构建出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模型,体现出相互作用的制约或协调的关系。

【关键词】性别文化;群体动力;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3-0083-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3.026

【基金项目】湖南省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我国妇女研究的知识图谱演进及动力——基于CNKI(1995-2020)数据可视化分析》(项目编号:20ZDB02)。

探寻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对事物进一步解释与分析是研究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小组已借助科学文献计量法、文本分析法、数据可视化法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SCI、CSSCI、北大核心期刊中收录的1995-2020年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相关文献777篇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性探索了其过去近25年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与研究轨迹。总体来看,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的研究机构体现了团体特征,集中体现在党校、高校、各地妇女研究会等;机构与作者之间的合作联系不太紧密;高产作者发文量平均数量未超过10篇等[1]。本研究小组在总结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演进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究研究团体的动力机制,即具体影响性别文化研究知识演进的影响因素或动力。分析其演进动力机制则可以回答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是在何种因素或力量推动下实现科研群体传播扩散连接的问题,并为如何促进我国性别文化研究不断发展演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总结归纳诸多学者的动力因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小组已有关于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的研究成果,站在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视角,识别出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则有望尝试构建出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性别文化研究演进的动力模型。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一)理论基础: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是勒温1939年提出的传播学概念,认为每个个体都是复杂的系统,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群体内部成员间关系的变化发展产生出现或平衡或冲突的现象,进而产生群体动力,这些力量也反过来推动着个体行为的发展,其内部通过不断整合来保持动态平衡的动力有机体。

“场论”是群体动力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场”在物理学中表示为“相互依存的事实的整体”。勒温援引此概念来研究处于“场”中的个体行为的变化,强调环境内复杂的因素和变量之间是如何进行影响的。我们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场”,“场”中的每一个个体成员,不仅受到个体本身的影响与控制,还会受到整个环境场的控制。勒温的群体动力论对传播学研究起了重大影响,为传播学的研究打开了不同的思考层次和方法。

(二)研究框架

本文拟研究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回答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是在何种因素或力量的推动下实现科研群体动力传播联系[3],促进我国性别文化研究不断发展演进,主要涉及群体动力系统、科研场域、性别文化科研团体等核心内容。群体动力系统主要包含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三种因素。其中,凝聚力是群体动力产生的重要来源;驱动力则主要指能够使群体产生驱动效应,进而带动整体发展演变的动力因素;耗散力是对其他两种作用力的耗散,对群体发展和演化起到不利影响。

性别文化科研团体属于一种群体组织,也形成一个“场”,科研个体在科研目的的聚集下相互联系作用。性别文化研究团体中的外部压力以及成员内部交流、友谊、期望、核心人物甚至冲突等都成为团体重要的资源,使团体成为一个动力有机体,具有了“动力整体”属性[4]。在进行性别文化研究时出现的各种凝聚力、驱动力以及耗散力,在场域中相互作用传播,形成群体动力系统。为了探究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知识演进的动力机制是怎么样的,拟根据性别文化科研团体这一群体传播的特性,运用群体动力理论来设计调查研究。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性别文化研究团体个例为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结合上述理论基础拟析出影响团体动力的包括环境氛围、组织管理、基础能力、价值需要等动力因素,再整体构建出一个以凝聚力吸引凝聚、驱动力内外驱动、耗散力分散作用的三个主范畴构成的相互作用传播的动力机制模型,展现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作用的系统性过程。

二、调查设计

本研究将运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以性别文化研究团体中的湖南省地区性别文化研究团体为例,对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试图建立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模型。

(一)问卷调查

湖南省妇女研究会聚集了湖南省研究性别文化的专家学者,湖南女子学院是湖南省高校中拥有性别研究基地的高校,湖南工商大学、中南大学拥有性别研究的组织科研团体。因此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述高校、机构及其他少数机构和非组织中选取参加过性别文化科研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机制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个人背景资料,包括被调查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性别文化研究年数。二是识别我国性别文化科研动力因素,有动力来源、动力变化、组织支持、科研氛围、科研交流、科研能力培训、考核标准、管理满意度等。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网络匿名的方式征询信息,问卷样本的选取主要来自湖南妇女研究会成员、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党校以及其他机构组织等,由此可见,调查的样本来源比较合理丰富,所以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据统计,共发放问卷样本220份,实际回收216份,其中215份属于有效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7.7%,有效率为99.5%,问卷数量和结果回收量均符合随机性以及回收率要求。

(二)访谈调查

为深入了解详尽情况,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再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分别与上述研究对象中的1位科研处管理人员、5位高校教师、5位高校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当前性别文化研究科研动力现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性别文化研究年数和简述科研经历?如何看待性别文化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性别文化研究行为?结合案例,简述身边人的性别文化科研动机?性别文化研究的主要障碍?如何进一步激发性别文化研究?

三、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因素识别

依照上文对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演进分析以及动力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识别出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的动力因素。

(一)环境氛围

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在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氛围以及团队氛围构成了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的环境驱动因素。性别文化科研本身是针对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它的研究发展受自身特定发展规律和一定的文化环境影响。

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首先,在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来源调查中,社会氛围、团队氛围的占比选择分别是60%和53%。其次,在社会氛围因素中,性别文化的传播流动、国家政策导向都会影响社会氛围导向,进而影响性别文化研究。

在访谈中,被访者表示社会氛围对于性别文化的广泛接受度和认可度同样也会影响着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意愿。

此外,团队整体研究氛围以及学术文化氛围对于研究人员的行为和绩效也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能够鼓励和支持新思想和创新行为,同样团队内部以及团队之间的交流传播也影响着科研态度、科研动机以及科研成果的传播。50%以上的研究者认为同事对自己的科研尊重并且会时常进行交流,这也证明研究的环境氛围以及团队内部的良好的交流传播能够孕育科研的创新思维,对性别文化研究具有驱动作用。

(二)组织管理

实行合理的管理激励制度同样是获取创新研究成果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组织的管理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者的科研目的与行为,从而带来了组织内部研究者不同的遵从行为。对科研进行充分的资源投入,使之与科研人员自身期许相匹配,这样能够拉动科研人员在性别研究领域不断深耕细作。组织内科研资源的均衡分配支持、组织需要的培训机会、制定合理的工作考核标准制度以及奖励制度,都体现出组织管理中对于科研动力所做的一种激发。从统计结果来看,服从行为下的研究人员有着最高占比的32%的人认为单位(或学校)对于性别文化的研究表示支持,而只有27%的研究者表示资源投入匹配,40%的研究者表示组织提供些许提升科研能力培训机会。对于组织给予的工作量和进行的考核标准的满意度占比最高的是选择了“一般”的选项。这可以看出上述组织管理要素对于性别文化研究的影响非常显著。

(三)基础能力

科研能力是进行研究的基础能力,性别文化研究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性别文化带来的自身技能的提高构成了性别文化研究的基础动力因素。在问卷调查中,学历程度上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占比几乎达99%,其中硕士以上(包括硕士)比例超一半。一般本科学习阶段对知识技能学习得到锻炼,而在硕士阶段研究能力开始得到有效培养。在访谈中,研究者表示自己拥有基础的学习能力,并且对性别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除去高校学生,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比30%,研究年数10年以上占到34%。有些被访者表示,自己在硕士期间就已选定方向,到现在在性别研究领域进行研究已近数十年。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群体研究占比较大,被访的学生中,大多具有跨学科的背景,并表示他(她)们将跨学科学习与创新想法运用到性别文化研究中,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支持他们进行性别文化研究的动力因素之一。

(四)价值需要

追求价值成就,实现社会价值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动机,更能激发性别文化研究者特别是中青年高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动力。当现实需求与专业价值的认同感匹配时,性别文化研究者会增加投身于有关性别文化的科研、教学或者社会服务当中的主动性,探索研究并促进性别文化的传播发展。这种心理动力不仅来源于对性别文化研究的极大的兴趣,而且是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价值感。其中,自我实现需求、价值信念等是具体体现。而自我实现需求是在性别文化研究传播过程中,将自己的个人兴趣以及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来统一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满足。调查中,个人兴趣一项选择呈现较高的显著性,有62%的人选择作为研究动力来源,有超过50%的人对于性别文化研究能一直保持兴趣。此外,提升专业、研究能力来追求职业成功、进行职业规划、追求自我超越,从中获得精神满足,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样是一种动力激励。调查结果显示,也有部分研究者表示把性别文化研究作为自己职业规划,晋升途径,并且在过程能够获得满足感。在访谈结果中,有研究者表示,希望通过自己所做的研究不仅能带来一种精神价值,而且能通过传播之后带来社会应用价值,起到一种性别风尚引领作用。

四、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模型构建与阐释

机制是指要素间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理。在社会学中认为,机制是在承认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此来对整体产生更大作用影响的具体的运行方式。动力机制是通过对各动力因素之间作用影响,对人进行积极的诱导、激发、强化与整合,从而产生工作积极性。从相互条件关系分析,促使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发展的动力因素不是单一存在的。

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的形成与运行也不是简单的动机相加,而是一个介于凝聚力、驱动力与耗散力之间的连续变量。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系统中包括各种动力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互相转化,并按照一定的关系结构形成合力从而构成动力系统,进而推动研究团体的发展,保证性别文化研究有序运行。为此,研究从“凝聚力凝聚、驱动力激发、耗散力分散”三个层面探讨性别文化研究团体发展,构建出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三力共同形成了性别文化研究团体的核心动力。凝聚力是激起研究者参与共同研究的重要动力,是激发研究参与者与群体产生连接,并使研究参与者将团体凝聚一起,产生团体归属感的力的总和。研究者对研究共同体内部中的个体价值取向和兴趣相统一,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显现出研究学习动机热情,这样的共同体会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在有较高凝聚力的共同体内,成员会对群体产生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强的情感凝聚,有助于形成驱动共同体前进的驱动力。产生驱动力强的共同体会形成合力,反过来使凝聚力更强。

凝聚力主要包括积极的环境氛围、团队交流传播、对性别文化研究认同和研究之间的相互吸引,各部分共同形成的凝聚力对共同体的运行发展、平稳前进起到积极作用。环境氛围包括社会氛围和团体氛围,共同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依靠社会氛围中的文化氛围、研究政策支持、社会对性别文化的认可以及团体氛围中的互动交流、个人情感需求满足来激发。充足的资源可以满足共同体成员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对研究心得、经验情感等及时交流与分享,也可以促进知识在成员内部流动,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研究者都表示出团队氛围是支持自己进行性别文化研究的重要动力,团队中所表现出的凝聚力与良好的交流氛围有助于自己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基础能力、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合理的管理激励制度构成了内外驱动力。内部驱动力是主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基础能力指性别文化研究者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是研究基础驱动力;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包括个人兴趣、精神追求、职业晋升等。外部管理激励如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各种激励措施、考核压力、团体氛围等因素则构成了外在驱动因素。合适的管理规则对内部个体以及系统整体行为产生行为指导、约束或矫正,这能增强群体成员的对整体的认同感,并担负起群体责任。内部动力增加性别文化研究者对于性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我定位。访谈中,有研究者表示自己首先基于内部动力个人兴趣产生了研究动力,进而逐渐受到外部驱动力的影响。奖励措施使自己更有动力,但也经常受到考核压力这一因素而不得不继续推动研究进行。

消极的氛围、资源不匹配、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构成耗散力的主要因素,会促使成员离开团体或与疏远成员间关系,消耗团体中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影响群体绩效,阻碍研究发展。正如积极的氛围会增强凝聚和驱动,反之,消极的氛围则会对凝聚和驱动进行破坏。不匹配的资源投入、不合理的管理考核制度,团队内缺乏领头羊等都会助长消极氛围的产生,从而耗散研究团体内的凝聚与驱动,阻碍研究发展。在前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主题、地域以及范式的不一致会导致氛围的不同、资源分布不均、管理制度不一致,也会耗散团体中的凝聚和驱动。访谈中也有研究者表示,管理制度以及研究团队对自己的研究动力有很大关系,核心团队领头羊一走,团队也就散了。更有研究者表示,单位的资源分布不匹配,考核任务重使得自己逐渐没了纯粹做研究的动力。由此可见,耗散力对与我国性别文化研究群体中的动力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对性别文化研究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凝聚力和驱动力来进行化解。

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三个主范畴构成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作用机制。其中凝聚力包括积极的环境氛围、团队交流传播、研究认同与吸引;驱动力包括以基础能力、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合理的管理激励制度内外驱动力;耗散力包括消极的氛围、资源不匹配、管理制度不完善;三力分别作用于我国性别文化动力研究,但作用方向不同。凝聚力将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团队内在凝聚起来,使其产生内外驱动;内外驱动则由内而外又会产生一种凝聚意识,形成积极的氛围。凝聚力和驱动力合力助推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消极的氛围、资源不匹配、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产生耗散,破坏凝聚力和驱动力,阻碍耗散我国性别文化研究。总体来看,三股动力交互作用,彼此相互传播扩散,构成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

由上文分析结果可知,由于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动力机制的影响,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发展与前进的具体实践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均衡、不全面的地方。如何使我国性别文化研究内容更加聚焦、健康的性别文化传播更加高质高效、研究的合作体系更加完备、动力机制更加完善,是推动我国性别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未来可从聚焦研究内容、建立合作网络、完善动力机制等方面来思考如何促进我国性别文化研究长远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芊,高慧子.我国性别文化的知识演进——基于CNKI(1995-2020)性别研究文本分析[J].新楚文化,2024(08):84-86.

[2]白娟.浅议库尔特·勒温“群体动力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02):44-45+50.

[3]王娟,顾雯,郑浩.群体动力视角下在线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模型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20(21):3-8.

[4]许敬.基于群体动力理论的高校班级动力系统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6):100-106.

作者简介:

李芊,博士,湖南工商大学教授,湖南省妇女研究会会员。

高慧子,硕士,福建省泉州晚报社。

周凤姣,硕士,湖南省湘阴融媒体中心。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
1988—2010年西安市空间扩展及动力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对大学英语教学动力机制构建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甘肃省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经济不存在“东北化”可能
试析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