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西安方言保护利用研究

2024-07-04 01:18党小琴
新楚文化 2024年13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文献计量

【摘要】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为主要文献检索源,采用文献计量为主、数学与统计学方法为辅的分析方法,在已有的西安方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强化利用、完善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出更具现实可行的西安方言保护利用建议,保护西安地域文化的多样化。

【关键词】西安方言;文献计量;热点分析;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3-009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3.029

【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西安方言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2YZ2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承载着强烈的情感认同与文化价值,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充分展现地域文化丰富多元性的“活化石”,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在工业文明和全球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发达的交通和便捷的信息沟通给文化的横向交流所提供的方便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方言日渐式微[1]。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及地方文化多样性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愿望。目前,各地汉语方言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濒危,西安作为新晋一线城市,其方言的濒危状态也不容忽视,倘若我们不给予应有的保护,西安方言也难逃逐步消亡的命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开展此次西安方言文献研究的参考文献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保证数据的详实有效,设定检索主题词为“西安方言”OR“西安话”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1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84篇,经人工筛选,淘汰新闻报道、会议报告等内部交流资料,可参考文献为134篇。采用文献计量为主,数学、统计学方法为辅的分析方法,利用Excel、Ucinet6.0、Net Draw等软件对研究文献发展趋势、期刊来源、作者群体状况、研究热点等方面分析。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发文时间分布

经过统计,CNKI所收录的西安方言研究论文的发文年份及年发文量呈现起伏不定的态势,呈现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0-2007年),初步探索期,论文产出量极少,年累计发文量不超过5篇。第二阶段(2008-2019年),快速成长期,相关研究文献在数量上实现快速增长,年发文量达到峰值。此阶段研究成果的年发文量不够稳定,出现了小范围波动。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稳定发展期,虽然成果年产出量较上一发展阶段有所回落,但整体呈平稳波动。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西安方言的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早,CNKI所收录的文章最早是1980年,但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且在某些年份研究成果出现“断层”,成果产出量较少不仅说明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关注度还不是很高,还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学者研究周期较长,成果产出时间耗费较大。

(二)来源期刊分布

通过统计有效文献,发现134篇研究文献分布于67个不同期刊,发文期刊相对分散。根据布拉德福定律,依照刊载文献数量进行降序排列,以文献数量大概一致为标准,将67种期刊划归不同区域:n1是核心区,发文量不低于5篇;n2是相关区,发文量在1-5篇;n3是离散区,发文量为1篇。比较3个区域发现,期刊数量的增加倍数以接近于3(6、15、46),西安方言研究领域的布拉德福系数为3。统计发现,西安方言研究领域37%的文献集中在9%的期刊上,超过一半的文献集中在约18%的期刊上。可见,西安方言研究领域的文献相对集中在少数期刊,即高校的学报及学位论文数据库。

(三)发文作者分析

美国学者洛特卡( A.J.Lotka )提出洛特卡定律,通常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其所著论文数量之间关系如下: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发表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发表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发表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发表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而发表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2]。通过统计可知,西安方言研究领域发文量为1的作者有105人,占作者总数的78.36%,而发文量为2的作者为5人,占发文量为1的作者数量的4.76%,虽然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远远超标,但4.76%却远远低于洛特卡定律的标准,这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其原因如下:(1)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标志,学者开展方言相关研究需对地域文化、地域方言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产出量;(2)西安方言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但学术研究热度不够,尚未形成研究流派。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确定

关键词是对研究文献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能够较好地揭示文章研究主题。经初步筛选统计,西安方言研究领域134篇研究文献共有528个关键词,剔除无关词汇,容和相近词汇后统计有效词汇393个。根据Donohue[3]提出的高低频词界分公式(其中表示词频为1的关键词数量,根据统计仅出现一次的关键词共有335个)计算,T值约为25.39,即仅有“西安方言”一个高频关键词,其还不足以反映西安方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客观反映学者对西安方言本体的认同,将“西安话、西安市、普通话、东干语、语料库、关中方言、方言、单字调、比较”等较多频次出现词汇列入高频关键词。通过具体词义比对,发现学者在西安方言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

(二)关键词矩阵构建

根据学者Michel Callon等提出的共词分析法,两个关键词多次同时出现在某一篇文献中时,说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共线的次数越多,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以相关的高频关键词“西安方言、西安话、西安市、普通话、东干语、语料库、关中方言、方言、单字调”,可构建出57×57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

(三)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为了更直观显现关键词间的关联关系,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6.0软件的可视化工具Net Draw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根据小世界理论和中心度理论,Net Draw软件将关键词看作网络节点挖掘不同关键词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以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的形式展示[4]。图中,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关系用直线连接,直线多寡、线条粗细说明关键词间的密切程度。一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连线越多,代表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这一关键词也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和研究热点[5]。由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知,“西安方言”“东干语”“西安市”“语料库”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大,与其他关键词的词间联系相对紧密,这些关键词共现频次较多且表意性较强,处于核心位置,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这与关键词词频统计表的统计结果一致。

四、文献计量视角下西安方言保护利用的总结与启示

通过统计,发现我国学者关于西安方言的研究已形成理论基础,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平稳增长态势,但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现有研究成果多立足于语言学视角,主要围绕西安方言发音、词汇、语法、不同地域方言比对分析等内容展开研究,对于西安方言的利用情况、保护措施缺乏深入研究。面对普通话的推广和城市官方用语(普通话)体系建构的双重桎梏,就西安方言的保护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挖掘方言文献资源,延续西安方言文化时间

为科学保护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促进语言资源开发利用,我国自2015年起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6]。2017年1月,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7]。随着语保工程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实施,“十三五”以来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调查整理陕西方言,保护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8]。当前陕西省档案馆对陕西省以县(区)为单元的750多万字的文本材料和300G的音频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加工,汇集出版的《陕西方言集成》丛书以行政市区划共分十卷,其中所包含的西安卷是西安方言资源挖掘、利用与保护的重要参考文献[9]。西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两者并行,有效延续西安方言文化时间。

(二)强化方言社会认同,留存西安方言公共生存空间

市民方言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缺失也是导致方言濒临消亡的重要原因。增加使用者与西安方言的接触途径,留存西安方言的公众生存空间,可有效强化西安方言的社会认同。自媒体时代,西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可以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等开展,发挥平台重要的宣传和辐射作用。其一,在电视和广播媒体平台,西安电视台推出《西安最方言》栏目,通过西安方言具体词语释义、方言和普通话对比、方言讲述西安城市地名、街道名称、建筑物名称等历史由来等形式,让观众领略地域特色的同时感受西安方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魅力,唤起市民的方言保护与传播意识。其二,将西安方言列入西安市公共广播播报语言体系,在公共场合的广播播报中实施“双语”(普通话+西安方言)或“三语”(普通话+西安方言+英语)播音。上海市自2013年起在所有公交线路推行普通话和上海话双语报站后,又先后在地铁站、火车站和机场推广普通话、方言和英语的三语播报[10]。此外还可借助通信运营商平台(电信、联通、移动等)开展保护传承工作,即可将西安方言作为归属地为西安市的移动通信号码的语音提醒语言之一。将西安方言以官方形式出现在公众领域,既能在本地市民群体中赢得好评,又能更加直观地让外来人群感受到西安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增强西安市民方言文化自信心和调动市民自发保护和传承西安方言的积极性的双重效果。其三,西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在自媒体平台上注册官方账号,组织专业团队制作优质的方言科普推文和音、视频作品,推广、传播西安方言知识。与此同时,要深入挖掘群众资源,鼓励西安市民制作西安方言相关的文字、音像作品,开展方言作品评奖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西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尤其要吸引青年群体积极参与,提升市民群众的西安方言文化自豪感,保证西安方言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持续性。

(三)增加方言使用者,活态传承保证西安方言存续

随着社会语言的统一化,各地方言逐渐成了“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后、低级语言,部分青年市民极力回避使用方言交流,也不愿意让子女学习方言,进而导致方言的代际传承断裂。若想有效化解西安方言的传承危机,就要在增加西安方言使用者上下工夫,尤其要注重对幼儿和青少年的西安方言使用能力进行培养。

语言为一种习得性能力,幼儿和青少年的方言使用能力培养需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着手。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转变自身认知观,在日常交流中多使用西安方言,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让幼儿和青少年肩负起西安方言活态传承的重任。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可通过开设趣味方言课堂、举办方言知识竞赛活动、推选方言代言人开展校内、校区之间的方言能力竞赛等形式,以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青年学生学习方言、使用方言、传承方言的积极性。通过社会主流教育开展西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仅能唤醒市民的西安方言保护与传承意识,还能调动市民使用西安方言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西安方言的活态传承。

五、结语

方言传递一方乡梓之情,不仅是乡土情结的承载,更是地方文化的赓续,“乡音难改”背后是对故土深深的眷恋。方言保护与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倚靠一己之力也无法实现,需要凝聚多方力量,让西安方言保护从政府到民间,从小群体到大范围,从部分自发走向集体自觉,让方言传承深入到寻常百姓家,重点在于让西安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中重现。用多样化的手段保护西安方言,使其摆脱终将被“束之高阁”的命运,用多元化的媒介形式让西安方言说出来、活起来,让其在“代代相传”中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姚鲲.高校新校区文化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Lotka A J.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s,1926,16(12):317-323.

[3]Donohue J C. Understand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 A Bibliographic Approach[M].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73:49-50

[4]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2):179-183+174.

[5]王春华,李维,文庭孝.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04):82-89.

[6]人民网.袅袅乡音 悠悠乡情——美丽乡村[EB/OL].(2020-09-04)[2022-4-25].http://country.people.com.cn/n1/2020/0904/c419842-31849154.html.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2-28)[2022-5-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

[8]陕西建成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EB/OL].(2021-03-24)[2022-6-15].http://sn.people.com.cn/n2/2021/0324/c378288-34637638.html.

[9]张永哲.语言资源观视域下的陕西方言保护[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0(01):127-131.

[10]石琳.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方言文化保护与传承[J].中华文化论坛,2017(09):140-145.

作者简介:

党小琴(1972-),女,汉族,本科,学士学位,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文献计量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