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硕 叶辉 吴淏一
【摘要】本文将壁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传播语言进行研究,以红色文化为出发点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壁画的艺术功能,美丽乡村壁画响应国家号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上发挥了其重要作用。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壁画相结合的研究,可以洞见大众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多维思考,对于传统壁画艺术的当代创新和思想重构。
【关键词】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壁画;文化研究;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3-005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3.017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绘声绘色-红色文化绘制美丽社区(乡村)品牌建设》(项目编号:202313320203X)。
一、文化景观:美丽乡村壁画的文化背景
壁画作为墙壁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是早期人们用来在墙上绘制各种图案和计数的工具,也是最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后期在墙壁、洞穴上凿刻当时的重大场景而后形成壁画,也被称为洞穴画。中国古时候,各朝代都很重视壁画的作用,也将壁画绘制在历代君王将领的墓穴中,其中敦煌壁画以规模最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享誉世界。壁画的载体具有特殊性,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在现代结合了技术与多元化的发展,具备了装饰和美化功能,被应用于环境建筑设计,和人文居住的改善,以及文化传播等领域。
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乡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来稳步推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构建一个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都能和谐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及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且实现乡村生态之美,社会民生、人文观念、经济耦合、社会效应缺一不可。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物质生活、基础设施以及居住环境得到质的提升。而美丽乡村建设其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也不可忽视。进一步满足人们精神上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与挖掘,以及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生活。壁画是很好的文化艺术载体,可以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具,美丽乡村壁画可以更好地向村民、游客以及每个观赏者传递当地的精神文化,而独属于红色村镇的红色阵地文化,与壁画相结合将会让红色村镇所倡导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在村镇的壁画中更加直接地体现,更便于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忘革命英雄光辉事迹,不忘历史,传递精神内涵,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
二、精神与期冀:美丽乡村壁画的文化蕴意与概念建构
(一)“美丽乡村”的起源
美丽乡村,是指那些生态环境宜人、居民生活富足,社会和睦、文化兴盛的乡村,它们满足了人们对生态、物质和精神的丰富需求。“美丽乡村”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欧洲,起初的构想是为了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公共形象,并吸引城市居住者走向乡村进行旅行。随着都市化的步伐日益加速,城市居住者对于农村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期望也在持续上升,因此“美丽乡村”的理念也开始在中国得到推广。在2008年,浙江安吉县首次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此后,全国各地都开始积极关注和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强国,中国的乡村历史悠久,拥有广大的土地面积和庞大的乡村人口,这导致了一系列如就业困难、收入偏低、环境恶劣和发展缓慢之类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美丽乡村作为实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美丽乡村壁画从古至今也历经了多次时代的精神文化洗礼,每个时代其想要表达的精神以及含义都有所不同,随着历史的变迁,不管是内容上还是绘制技法上,美丽乡村壁画都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不同的时期都赋予了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内涵。
(二)美丽乡村壁画的时代含义与视觉艺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期间(1949-1978),乡村壁画被广泛用作表达生活热情的工具。在大多数人看来,壁画仅仅是墙上的一种简单、直观的绘画形式,其主要特点是表达相对简单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艺术价值。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美丽乡村壁画也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心、审美追求以及乡村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乡村壁画又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它逐渐成为现代美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急切地想要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这一时期,乡村壁画不仅继承了革命战争时期墙绘的基础特质,还进一步加强了农民们简朴的创作风格。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从关注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这时期的乡村壁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墙绘的创作者和观众都是农民,这一时期的墙绘虽然在绘画技巧上稍显粗糙,但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和深厚的情感。墙绘通过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人物设计,成功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特色和气质。充满情感的壁画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并迅速在中国各地传播开来。
从改革开放开始直至进入新时代之前,乡村的墙绘艺术已从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主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展。随着经济建设成为核心任务,并逐步确定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目标,社会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大众审美品位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这一时期乡村壁画的发展。此时的乡村美丽壁画更多的是反映日常生活场景与趣味,字体也从传统的美术字体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的样式。同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为当时的乡村壁画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这个时期,西方的现代装饰观念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上海、广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墙绘相结合,导致乡村壁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开始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创造出立体的装饰效果,并逐渐成为推广文明,普及宣传新农村文化的重要阵地。
新世纪以来至今(2000-2023)乡村美丽墙绘展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和和谐的共生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后,更深入地融入了全球化的大潮,同时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也日益加快。随着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农民在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方面也实现了显著的进步。其中,手绘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乡村美丽壁画领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这为壁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在进一步增强装饰效果的同时,也让乡村展现出更为现代的风貌,并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当地风土人情以及独属于此地的红色文化相融合,从而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的文化氛围。其内容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口号或标语,采用了诗词等受到大众喜爱的方式配合相关元素,将党和国家的政策、传统美德、农耕文化等元素呈现到墙上。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传统绘画语言对当下乡村进行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以往的乡村壁画不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在一些乡村地区,则以传统艺术为载体,展现出农民群众质朴而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是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结合,而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乡村对青少年美丽心灵的影响不可忽视。美丽乡村生活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体验劳动、培养社交能力,此外美丽乡村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参与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业、推动乡村经济。而青少年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及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创新。
三、美丽乡村壁画的文化创意与形象传播
(一)创意模式与文化传播方式
美丽乡村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展现当地特色村镇文化以及乡风村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壁画展示是美丽乡村壁画文化传播的主要也是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在公共场所展示壁画,从而达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美丽乡村壁画的美丽和文化传承。在创新性上,首先依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念,立足于“党建+思政+艺术+民族”模式,以“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特色文化建设为创新点,充分考虑乡村在推动区域旅游文化建设和文化范围营造过程中的需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运用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助力建设美丽乡村;以及“叙事化壁画与AR虚拟文化墙定制模型”,通过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过程中,创新地将墙绘以故事形式呈现,打造插图定制化、故事叙事化、墙绘数字化。通过AR技术“搬”上村民房屋外墙。
在以“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特色文化为创新点个性化定制同地域性耦合的同时,自然涂料的使用也应该考虑。在对城镇砖石墙进行绘制时,根据其损坏程度以及表面光滑粗糙材质进行抹灰修复细节后进行绘制或是采用涂鸦喷绘进行绘制。针对“文化墙”在长期性和时效性的不同特点,安排好更换壁画主题周期,并建立检查和定期考核计划,确保“文化墙”更新及时,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营造长期的艺术氛围。
(二)美丽乡村壁画的文化缺失与形象建构
基于红色文化的视角,笔者实地走访,三次下乡到达了济南、济宁、滕州等地,深入乡村调研,发现了乡村壁画的一些问题,例如其设计落后、审美不足不具有观赏性,以及文化的缺失和忽视其地方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
不同题材的壁画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例如以政策宣传、道德规范、文风民俗等为主题的壁画,传达国家政策和价值观,弘扬乡土文化,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这些壁画在乡村中的广泛传播,能够默默地影响村民的思想观念,推动乡村的文明进步;以风景、花鸟、人物等主题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美化乡村环境,提高乡村的审美水平。乡村壁画作品凭借其独有的视觉魅力使得乡村显得更为迷人和美丽,并且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此外,美丽的乡村壁画有潜力吸引更多的观光客,从而让更多的人对乡村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济南、济宁、滕州等地进行美丽乡村壁画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在山东地区的主题性宣传壁画受到了高度重视。其涉猎主题对建设美丽乡村都产生了非常积极地学习和宣传影响。研究初期发现很多美丽乡村壁画在建设中缺少前期规划,仅仅是等基础设施完善后,哪里空缺就在哪里绘制壁画,呈散点形分布在乡村。以及调研后期发现,美丽乡村壁画应与当地红色阵地文化、革命事迹与革命英雄事迹相结合强力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播正能量,打造和谐文明的乡村文化氛围。
(三)美丽乡村壁画的资源整合和文化寄托
美丽乡村壁画是一种具有深厚信仰内涵的艺术形式。它们通常反映了乡村社区的信仰、传统和价值观。壁画被视为一种传达精神力量的媒介,可以影响人们的内心,带给人们安慰、鼓励和指引。壁画往往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场景,体现了乡村社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连接。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壁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乡村社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通过传承和发扬壁画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美丽乡村壁画会更加重视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通过壁画展示乡村的发展方向、特色产业、文化传承以及民风村貌,从而激发村民的自豪和自信,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将壁画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作为旅游资源组成部分的美丽乡村壁画,在未来将于旅游行业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与旅游,了解该地的红色文化背景,宣传中国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可以考虑在壁画附近开发有特色的旅游路线和建设文化体验设施,从而提升乡村的旅游价值和经济回报。随着科技持续的发展,美丽乡村壁画在技术层面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以及与数字艺术的结合;通过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对墙绘的数字化处理,并将之整合到乡村的整体规划中,以实现乡村壁画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美丽乡村壁画是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推动手段,可以传递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特色,可以以壁画为载体传承弘扬乡村的红色文化以及文化遗产,使之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对其感兴趣的青少年和业内相关人士加入绘制美丽乡村壁画的队伍中,美丽乡村壁画也必将在时间、文化变迁中得以发展得更为完善。乡村文化的传承需要做到尊重本地民风、民俗、民意,同时需要展现当代气息,形成文化长廊和文旅景观的耦合,以艺术之美重塑乡村,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加持下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丁玉璞.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壁画艺术研究——以江淮分水岭地区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9):63-65.
[2]许爽爽.基于地域文化的红色景区公共艺术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
[3]舒黎明,赵凤伍,文叶飞.壁画上的乡村文明建设[J].当代贵州,2018(16):64-65.
[4]王芳.走向城市、社区、乡村的墙绘艺术——当代壁画的新趋向[J].美术观察,2019(11):27-29.
[5]邝文骐.墙绘艺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23(28):63-64.
[6]成海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代壁画(墙绘)的生存机制与问题探究——以南充市为例[J].大众文艺,2023(12):46-48.
[7]李毓,陈艳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建设路径研究——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12):54-61.
作者简介:
赵硕,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叶辉,通讯作者,男,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吴淏一,男,山东泰安人,硕士,青岛黄海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