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中的文化意识培养: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2024-07-03 12:08黄乐佳
教育家 2024年23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学情教学活动

黄乐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文化意识的培养被视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教案设计中融入文化意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限制了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结合教育理论,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教案设计中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

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问题分析

文化意识指的是个体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信仰和价值观的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拓展学生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尽管文化意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教案设计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是一个普遍问题。以某教师针对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2 My hometown”的教学设计为例,其教学目标设定为: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获取与梳理有关城市的基本信息并介绍城市;分析文章结构,运用定位词迅速找到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列举自己出生地的基本信息,分类比较城市之间的异同;分析选择前往一个城市的目的,并探讨其需要综合考虑的多方面因素。

尽管教师设定了教学目标,但这些目标主要集中在语言技能学习和信息理解上,忽视了通过深入探讨城市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习俗来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这种缺失不仅可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困惑,同时也考验着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能力。

解决策略

为了在教案中融入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互动的机会,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改进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收集并了解不同城市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历史文化等),以深入探索城市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习俗;其次,增进学生对城市的文化背景、文化标识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使他们理解城市不仅是数据和特征的组合,还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再次,强化学生对文化相对性和多样性的理解,比较自己的出生地和其他城市,从多维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对不同城市文化特色的理解,以提高对各自文化背景的认识和尊重;最后,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通过设计虚拟的城市探索旅行,将对目标城市的文化理解融入旅行计划的制订过程。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对城市信息的详尽收集和准确描述的能力,同时注重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理解。

忽视学生的先前知识和文化背景

问题分析

学情分析是一个探讨学生整体学习状态的过程,包括对学生的先前知识、技能、习惯、动机、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先前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分析,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考量,致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以某教师针对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的教学设计为例,其学情分析为:授课对象是北京市某重点示范学校初二年级的29名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态度积极;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储备,能够全面介绍一座城市,并初步尝试从多角度辩证地思考;已经初步掌握了不同交通方式的表达方式,但是缺乏比较级和最高级在语境中的运用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与培养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模式。

以上学情分析,虽然详细描述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却没有明确说明先前知识对学习新内容的帮助,以及如何基于这些知识进行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此外,分析中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城市和交通的理解差异。

解决策略

学情分析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出发,通过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因此,学情分析中除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外,还应该加入先前知识和文化背景分析,具体如下——

利用学生在Module 2中获得的城市介绍能力,作为分析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基础;利用从Module 4中学到的多角度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评估不同交通方式的利弊得失。更进一步地,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作为北京的学生,他们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为探讨交通方式对城市选择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案例。同时,学生对本地城市环境的熟悉也可被用来增强学习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总之,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先前知识和文化背景,教师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确保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活动设计中文化内容的浅层处理

问题分析

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内容,往往被简化为易识别的标签或符号,对文化现象的探讨常停留在表面,缺少对文化价值和意义的深层次探究;同时,文化内容的呈现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活动设计缺乏互动性。

以某教师针对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 Unit 1 I Always Like Birthday Parties”为例,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利用视频展示不同国家庆祝生日的标准方式,如唱生日歌、吹蜡烛、送礼物等,但这种简化的做法忽视了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导致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有趣”这一表层认识上,缺乏对不同文化中特定的生日庆祝方式的深入探讨。教师尽管设计了一些讨论和作业任务,但更侧重于接收信息,缺少对文化背后价值观、历史脉络和社会语境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不同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层次。同时,虽然活动从学生个人经验出发,但主要集中在对生日礼物的讨论上,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更深层的文化探索,缺少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兴趣的紧密联系。

解决策略

为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可以从增加文化背景深度、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互动探索、深化文化内容的个性化与生活化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本课程设计的引入环节,可以通过生日传递游戏,让学生分享自己文化中的生日传统物品或图片,也可以利用视频剪辑展示不同国家的生日庆祝习俗,增进课堂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深度。听力环节,可以通过Daming的生日派对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设计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的生日派对,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不同文化中礼物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最后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探究这些生日习俗的起源,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介绍自己文化中的特殊生日传统,包括历史、个人体验及其现代意义。以上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文化差异及其深层意义,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明确跨文化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文化知识作为学习的跳板,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上构建新的认知。同时,鼓励学生从本土文化背景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撰写文化反思日记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深入探究文化差异,并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增强对文化复杂性的理解。这种综合策略的运用,不仅能提升教案设计的质量,更能为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北京市重点课题“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教学评价连续体设计模式与行动策略”(课题编号:CDAA23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学情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