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实践:在真实的学习中“转识成智”

2024-07-03 12:08吴刚平
教育家 2024年23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中学学科

吴刚平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强化学科实践”的教学改革要求,引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热烈响应,但其中也有一些质疑、困惑的声音。为此,特别需要对学科实践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为学科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

厘清学科实践的内涵

首先,学科实践属于教学实践范畴。

学科实践的内涵在学术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解读与定义。崔允漷认为,学科实践是指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是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共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即学科实践是特定学科领域的相关主体自觉从事的专业行为,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开展的学科实践,更包括学科专家、学者等开展的学科实践。

显然,在中小学语境下,学科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属于学校教学实践范畴。由于教学的目的指向学生学习,所以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理解学科实践的内涵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实践主要是一种学科学习行为,是学生遵循特定学科领域或科目课程的规律与特点,自觉主动获取或运用知识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的学科实践则需要回归学习本质,更多的是服务于学生学科实践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是学科专家、学者们所从事的学科实践。

其次,学科实践强调联系社会现实生活。

学校以外的专业研究、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社会实践,虽然不属于学校教学实践范畴,但却是学生学科实践的“源头活水”。事实上,学科实践以及相应的核心素养发展与特定社会文化场域密不可分,甚至是渗透在特定社会文化场域中的。因此,学科实践需要与社会现实生活加强联系,否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

学科实践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入学生经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促进其在师生和同伴之间形成视域融合,不断地实现确认、分享、重组和改造,从而形成并优化学生群体的公共经验和学习体验。二是反映社会现实。要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把学科真实问题和核心知识嵌套在学习主题、任务、项目和活动之中,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认识现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再次,学科实践聚焦学生做中学。

学科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渠道,然而,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单向讲授是不足以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需要自觉主动地投入学科实践,亲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学科实践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悟中学,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路线、思维方式和工具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类似于情境任务、学科阅读、读书笔记、信息整合、思维导图、研学考察、实验探索、模型搭建、合作研讨、问题解决、报告撰写、汇报展示等学习行为,都属于学科实践的典型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各种海量刷题式的“做练习”,并不属于学科实践意义上的“做中学”,而是属于机械重复训练的“记中学”。当然,如果“做练习”的目的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应用已有知识,进行知识的重组、改造并获取新知识,或者收集、处理信息并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手段是观察探索活动、学科阅读、读书笔记和问题解决;评判标准是分析框架的合理性、解题思路的清晰性和新颖性、提出见解主张的独到性以及分析论证与论据之间的一致性等,这种“做练习”就更接近于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和悟中学的本质特征。

学科实践的性质和特点

把握学科实践的教育真实性。

学科实践作为打通书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虚假问题和虚假学习的困扰,使得真实问题和真实学习成为可能。学科实践的真实性并非指简单地追求人类实践的原始真实或学校生活的现实真实,而是特指其所独有的教育真实,它既能反映和联系原始真实与现实真实,又具备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科实践等同于科学家们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实践,或是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的生产劳动实践。

学科实践的落脚点是真实学习。唯有真实问题和真实学习,才有强基、培优、拔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教材呈现、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活动展开,都需要搭建学科实践活动支架,将学科活动和学科知识叠加而成的复合型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科实践,从而建立起真实学习支撑系统。这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评价任务和标准、学科核心知识和材料、学习任务和关键问题、学习活动环节和程序、教学小结和反思、针对性练习与拓展性作业等系列教学活动要素。

把握学科实践的学生具身性。

学科知识是人类在亲历学科实践过程中主观建构起来的公共知识体系。这种公共知识对人类而言有具身属性,是内在的、主观的、动态的“活知识”,但对学生而言却有离身属性,是外在的、客观的、静态的“死知识”。学科实践将学科知识与学习活动整合起来,改变学生个体与公共知识之间的背离关系,促进公共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主观的和动态的个体知识。

学生亲历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赋予了学科实践的个体具身属性;学生亲历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赋予了学科实践的社会具身属性。在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科实践的个体具身属性与社会具身属性实现了相互确认、相互转化和共同提升。诚如肖川所说,“只有当我们将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公共知识,而能够将个体知识——自主建构的成果纳入我们的视野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对于教学的参与,重视教学中的交往和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学科实践的育人价值

学科实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存在方式。

从传统认识论来看,学科实践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具有工具属性。如果转向存在论视角,从人的生存和发展来看,学科知识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的手段,而学科实践则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存在方式,是目的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素养时代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已然超越了“实践出真知”的传统认识,走向了“实践即真知”。在掌握学科知识与学会学科实践的功能叠加中,学科实践既是路径和手段,具有工具属性;更是目标和归属,具有更高内核意义的目的属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的课程方案把学科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工程与技术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系列载体。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科实践的目的属性,才能更有底气地探索与追求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我们应当站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强化学科实践意识,推动学科实践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以此提升学科实践育人的内涵与水平。于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参与学科实践活动,理解知识和学习的内核意义。

学科实践教学的真正重点是“转识成智”。

按照传统哲学“转识成智”的主张,将知识转变成智慧的关键路径在于化理论为方法,化方法为德性。在学科实践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将这一哲学思想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以“做中学”为核心的过程,旨在推动学生从事实性知识到方法性知识再到价值性知识的正向进阶转化,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跃升。

针对学科知识的公共“已知”与学生“未知”的特点,学科实践活动可以把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未知”学科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究者、获取者、运用者和建构者。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可将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体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激发、分享和确认所学知识,形成具有学习共同体意义的新公共学科知识,发展他们探索未知、面向未来的能力和信心。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中学学科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多解中学创新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