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助力武汉市人才型青年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2024-07-02 14:17王雪梅
国际公关 2024年10期
关键词: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大学生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状及挑战。面对 “走出去”现象,武汉市政府积极启动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吸引更多大学生留在本地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访谈,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为百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21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为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2015年的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通过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 “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2]武汉现有高等院校89所,在校大学生168万余人。然而,武汉市 “走出去”现象严重。近5年来,只有不到50%的学生留汉就业。为吸引和留住武汉丰富的人力资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2013年7月,武汉市政府提出了 “青桐”项目。从创业氛围、创业支持、创业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创业培训和创业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规划鼓励大学生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2017年2月,“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提出,让大学生 “进得来、留得住、干得来”。虽然武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但高校毕业生走离率高,创新创业人数有限。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虽然武汉的离汉人数有所下降,但就业创业比例仍然不到50%。[3]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态度

目前,国内对创业的典型定义由余义红教授 (2000)提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创造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4]郭碧宇 (2002)认为,从广义上讲,只要是大学生所从事的职业,都可以称之为创业者。调查显示,85.05%的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而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业能力和外部创业环境。此外,10.28%的学生没有创业的打算,或者即使考虑过创业,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只有4.67%的学生创业成功。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障碍与需求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障碍一是创业条件有限。主要包括资金不足 (82.24%)、经验不足 (88.16%)、能力不足 (87.20%)、失败的后果难以承受 (46.42%)、创业理想化 (36.45%)等。二是政府部门推动创业型创业的力度有限,即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26.17%)。政府在推进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至今没有形成具体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缺乏创业指导 (55.45%)。大多数高校只注重就业率,而忽视创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创业教育没有一个总体的安排。大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自然就缺乏创业意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难度更大。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创业的前三大希望分别是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能力培养。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知识培训、专家咨询和创业场所有很大需求。在了解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和高校要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如开设创业技能培训班、建立创业孵化器、提供创业场地、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针对性服务,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增强其创业信心的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和创业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有限。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业前期投资和行业选择,也对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82.24%的大学生表示,资金不足是他们创业面临的障碍。在创业帮助需求方面,风险投资支持率最高,达到87.55%。在关于创业时是否遇到过资金短缺的调查中,95.97%的大学生表示经历过资金短缺。

(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有限,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又一难题。据我们的调查,有创业想法并付诸行动的大学生仅为17.13%,思想上的障碍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突破口。[5]创业意识薄弱的另一个问题是创业能力有限。一些大学生不知道创业是涵盖营销、财务管理、前景分析、投资预算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盲目地走上创业之路,盲目地选择项目,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都以失败告终。在本次调查中,87.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自主创业能力不足,78.5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得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的缺乏对创业活动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着眼点。

(三)创新创业成功率有待提高

成功率低是大学生创业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创业的大学生中,伴随着创业成功率低的是再创业率低。调查显示,只有21.09%的大学生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会选择二次创业。在分析创业失败后没有选择二次创业的原因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感觉自己不会成功” (88.92%)、“害怕再次失败” (82.13%)和 “经济压力大” (71.78%),这表明很多大学生由于创业失败,心理防线也被击垮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身素质、资金、政策、教育等会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政府和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资金的支持,重视创新教育,深化和克服消极思维,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创新创业资金来源有限

创业投资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也是大学生能否创业或成功的关键。创业资金的多寡,直接决定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选择及其项目的规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普遍存在资金来源少、资金有限等问题。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三种方式:家庭提供、朋友合伙和社会力量。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是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创业资金对大学生的支持应是全方位、多主体的,但由于学校自身资金有限,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对创业学生的信用等级评定也存在一定难度。银行对他们的贷款也极为谨慎,这使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有限。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仅14.95%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普及度和覆盖面亟待提升。已开设课程的高校中,66.36%以理论教学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高校需更新教育观念,融入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体验课程,以激发创业兴趣,挖掘创业潜能。同时,学校创业活动有限,55.76%的大学生未参与过任何创业实践,12.77%的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研究表明,参与过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更具创业倾向。因此,高校应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创业之路做好充分准备。

(三)创新与创业的环境约束

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这与当前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有关。相关调查显示,当创业环境得分在3分以上时,就是一个适合创业的社会。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创业环境不断好转,创业环境得分已经从之前的2.65涨到了现在的3.53。但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创业者难以获得充分的金融服务,公募在国内仍处于较低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难以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技术。对于初创者来说,需要承担较高的技术成本,难以有效形成核心技术。二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得到的专业服务较少。如果期望更多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整个社会就应该形成一种鼓励创业的氛围,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激情。

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

(一)对创新型企业给予财税和融资支持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业资金不足。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为此,要在财税政策上给予优惠,同时要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扶持资金。全面落实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整合社会闲散资金,特别是整合微型企业或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对高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每年扶持中小企业的微型企业创新资金不低于40%。二是完善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税收激励计划,确保这项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创业的大学生身上。凡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即使作为个体户,也可享受创新创业税收优惠。至于优惠政策的落实,要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来执行。如孵化器税收优惠就适合大众,进一步聚焦科技公司,并实施孵化器、科技园等税收优惠。三是实施大学生创业融资支持计划。设立种子基金,联合各方社会资本,组建创新创业投资公司,聚焦创新创业初期小微企业,通过种子基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风险投资基金,设立支持基金,以 “创新创业支持合作+股份孵化”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扶持合作、投资合作、参股等业务。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创业成果、价格优惠、完善知识产权抵押等方式支持创业。

(二)注重专业师资的培养,提供精品课程

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目前,创业能力尚未被明确纳入教育核心范畴,也未被确立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多数教育资源和关注点依然集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上,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也显得较为单调乏味。创业课程存在被边缘化情况,作为选修课存在,其影响力有限,对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应更加关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的形势下,政府应积极推动高校引入多样化的创业课程,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创业素质课程体系。政府应鼓励更多的成功企业家和相关专家走进大学校园,定期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授课。借助实战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更好地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与未来发展的需要相比,武汉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足、承载平台有限等问题。为此,应成立高校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服务,减少大学生创业压力和障碍。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大学生实践创业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指导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践基地的场地和规模较小,对大学生的覆盖面较窄,创业实践的机会有限。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可以进行实践锻炼。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让大学生通过竞赛等形式提升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金点子大赛等校园创业大赛,为创业者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结束语

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武汉这座拥有丰富高校资源和人才储备的城市,在吸引和留住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肖哲,朱欢.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 “双创”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23,44(1):35-36.

[2] 王充,郑向华,李刚俊.开放式实验室促进 “互联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 4(5):121-123.

[3] 武汉市统计局.2023武汉市统计资料汇编[EB/OL].[2023-12-23].https://tjj.wuhan.gov.cn/

[4] 俞怡红.创业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 江华.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18):113.

作者简介: 王雪梅,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煤炭污染治理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