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提升“慢就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研究

2024-07-02 08:46方琪
国际公关 2024年9期
关键词:慢就业路径研究高校辅导员

摘要:大学生就业关乎人民福祉,关乎社会长治久安。与紧张的就业形势截然相反的是,大学生 “慢就业”“懒就业”甚至不就业现象比比皆是。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对于 “慢就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高校辅导员要立足于岗位职责和角色优势,从前置引导、关注家庭、立足学校、聚焦市场等途径提升 “慢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慢就业”;高校辅导员;路径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2]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国家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 《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3年应届生选择 “慢就业”的比例由2022年的15.9%上升到18.9%。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5月,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上升至20.8%。[3]就业压力可见一斑。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4]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利用岗位职责和角色优势帮助大学生纾解就业难题呢?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为大学生 “慢就业”、缓就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慢就业”现象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似乎越来越难做,明明各种就业配套政策越加完善,各种就业服务越加全面,可我们却似乎感受到就业工作面对的阻力越来越大。600万 “失业”大学生执着于考研、考公。“铁饭碗”“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样的声音时不时冒出。“签了劳动合同就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失去了就业优势”,有些毕业生甚至为了保住应届生的身份主动选择延迟毕业。“慢就业”、缓就业甚至不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就业现实。

“慢就业”指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以游历游学、继续深造、反复备考、尝试创业、等待就业等各种方式暂时不就业的情况。[5]对于这一现象,学者将 “慢就业”分为积极 “慢就业”和消极 “慢就业”,前者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大学生主动推迟就业时间。学者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认为 “慢就业”现象表明了新时代大学生对高质量就业的期待,是理性选择的表现。[6]而后者则是不主动适应社会,躺平思想严重,对工作一味等待、害怕甚至是逃避。[7]

二、大学生“慢就业”的成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也日趋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慢就业”现象应运而生。大学生 “慢就业”的因素是综合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微观层面分析

1.大学生的就业态度不积极。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态度不积极,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他们更愿意待在校园里,享受安逸的生活,而不愿意进入社会。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他们错失就业机会,陷入 “慢就业”的状态。一些大学生缺乏自信和勇气,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这种不自信的心态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犹豫不决。一些大学生过度夸大第一份工作的影响,觉得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找好。

2.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不明确。一些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感到迷茫和无助。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自我认知和定位偏差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劣势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行业,也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会选择暂缓就业,继续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非公务员不去”“非编制不上”,对行业存在偏见,对工作机会过于挑剔。

3.缺乏实际经验和职业技能。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努力,基础知识不扎实,只注重兴趣爱好的实现。许多大学生关注学术学习和社交活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专业能力差,造成本领恐慌,导致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特定技能和经验的职位,往往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和技能而无法胜任。

(二)中观层面分析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过于传统,过分追求稳定和高薪的工作,导致孩子在选择职业时过于谨慎和保守。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规划缺乏了解,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导致孩子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

家庭资本的支撑。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能够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这使部分学生选择暂缓就业,继续探索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然而,这导致孩子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对就业市场和自身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因素

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导致课程的设置过于陈旧或不合理,与变化较快的新兴行业难以保持同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无助,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就业指导不足。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课理论性较强,没有注重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等课程,却因缺乏有效的体系,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沦为学生口中的 “水课”,导致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市场需求和求职技巧。

(三)宏观层面分析

1.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面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比重下降,高等教育的学科和专业的培养结构难以跟上这种变化,出现人才市场上的供需矛盾,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2.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健全。当前中国的就业市场和就业体制存在不完善之处,如缺乏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人力资本价格机制还没有形成,造成就业信息不灵,就业成本高、难度大。这些因素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导致部分大学生选择 “慢就业”。

3.“互联网+”的推动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的驱动下,“互联网+”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需求,无所不在的大数据激发了无限商机。微信朋友圈微商霸屏,网红主播轻松盈利,明星直播粉丝刷钱送礼,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通过微商、直播等方式缓解、释放自己的人群逐渐壮大起来。此外,躺平、摆烂和佛系文化等社会思潮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使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心理状态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个人成长,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准备。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慢就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干预策略

就业是大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虽然 “慢就业”有其现实需求和存在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慢就业”的本质是毕业生未能按期完成就业目标而进行的不得已选择,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破坏社会的长治久安。[8]

“慢就业”是求稳还是摆烂?“慢”不是目的,关键是有意义,明确 “慢就业”的结果是最终就业。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面对 “慢就业”群体,我们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以下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出干预策略,以期提升 “慢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前置引导:调整毕业生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讲授就业指导课程。以往辅导员主要是在临近毕业时 “集中发力”应对 “慢就业”工作,此时主观上有意愿就业的学生因就业机会匮乏而转向二战考研、考公等,辅导员的工作成效甚微。应该重视前置引导,从新生刚入学时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就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

2.组织职业规划活动。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责之一是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职业规划活动,如模拟招聘会、职业咨询等,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以赛促业。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3.心理辅导与支持。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惑,产生焦虑、失落等情绪。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

(二)关注家庭:参与毕业生就业决策,协同助力就业

1.建立家庭联系档案,共同参与就业决策。辅导员可以建立毕业生家庭联系档案,包括家庭成员情况、经济状况、对毕业生就业的期望等。通过这些信息,辅导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辅导员可以邀请家庭共同参与毕业生的就业决策,通过与家庭的合作,可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其求职能力和竞争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2.定期与家庭沟通,提供家庭支持。辅导员需要与家庭沟通,让家庭认识到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现实的挑战,鼓励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辅导员可以帮助联系相关机构,提供支持。对于有资本支撑的毕业生家庭,需要强调责任教育,从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尽快就业,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立足学校: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1.参与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师和课程设计团队进行合作,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结合市场反馈和行业要求,提出针对性的课程建议,使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辅导员仍需持续跟踪他们的就业情况,了解职业发展状况。根据毕业生的实际经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方案,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定期邀请毕业生回校分享经验,为在校学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2.提高职业指导的力度和深度。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辅导员可以定期开展求职技巧培训,如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通过这些培训,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提高面试成功率,为找到满意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聚焦市场:关注就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了解市场动态。高校辅导员需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要求。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参与招聘会等方式,获取市场一线信息,为指导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2.搭建就业平台。辅导员可以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机会。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邀请企业进校宣讲、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结束语

大学生 “慢就业”群体的就业质量提升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为提升这一群体的就业质量,高校辅导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个性化指导、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家校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合作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性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 “慢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慢就业”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高校辅导员的努力是难以完全解决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解决大学生 “慢就业”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

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EB/OL].[2023-03-05].https://www.gov.cn/zhuanti/2023lhzfgzbg/.

[3] 智联招聘.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EB/OL].[2023-05-05].www.zhaopin.com.

[4]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9-21].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zhengce/guizhang/202112/t20211206_585050.html.

[5] 李宁.高校毕业生 “慢就业”的缘由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9(14):116-117.

[6] 蒋利平,刘宇文.大学生 “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64-66.

[7] 宋健,胡波,朱斌辉.“慢就业”: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及教育的影响[J].青年探索,2021(06):25-34.

[8] 李军,李根,柳滢.高校应届毕业生 “慢就业”意向及干预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05):57-59.

作者简介: 方琪,女,汉族,安徽枞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慢就业路径研究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