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教育

2024-07-02 16:28邓晓婷
教育家 2024年22期
关键词:南明区轮岗集团化

邓晓婷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区域办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办学活力。作为贵州省会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南明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崇文重教的氛围之下,南明区聚焦教育的共性、个性问题,成果显著。南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剑表示,南明区在集团化办学、渐进式“强校计划”、教师交流轮岗、教育帮扶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已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和发展模式。

开放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教育共同体

《教育家》:集团化办学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承前启后的探索中,南明区新一轮的集团化办学呈现出哪些特点?

李剑:2023年,南明区开启了新一轮的集团化办学,各集团学校在管理、师资、课程这几个重要环节有了极大提升。当下,南明区中小学共划分为14个教育集团,呈现出紧密型、联盟型、项目型、合作型特点。

紧密型模式。紧密型教育集团是采取集团总校负责制下的人、财、物统筹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实行一套班子、一体化管理、集体研训、资源共享、统一考评。如:在南明小学与环东小学、甲秀小学与新华小学等紧密型教育集团,搭建师生共建平台,共享资源,提升学校教科研及办学质量水平,协同发展。除了资源整合能力外,紧密型教育集团还具有显著的规模效益。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紧密型教育集团能够增加优质学位的供给,满足更多学生的教育需求。

联盟型模式。联盟型教育集团由龙头学校和不同学段学校组成,各成员学校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如:十四中与解放桥小学、十八中与南明小学……此类集团模式打破学科、学段的壁垒,开展小升初衔接教育,实现学科九年贯通培养,通过中、小学纵向延伸,打造教育共同体,辐射带动片区内中小学协同发展,提升育人质量。此外,联盟型教育集团还注重与社区、家庭等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开展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南明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项目型模式。项目型教育集团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核心目标是以“1拖1”连片发展的模式,推动成员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项目型教育集团由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相近的学校组成,通过龙头学校的引领和召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如:达德学校与摆郎小学、李端棻中学与永乐一中等,这类集团由于各成员校具有相似的校园文化元素,可以在办学理念、课程开发、德育活动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

合作型模式。合作型教育集团是与全国享有办学声誉的名校及研究院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引入省外优质院所,加强合作,结合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学教育开展力度,推进教育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及落地实施,如:首师大共建项目集团和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共建项目集团,两集团下设的成员校,接受名校和研究院管理,借力外援、加强合作,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课程建构、师生培养、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能力。

“强校计划”,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家》:在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南明区还推出了哪些措施,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李剑:南明区创新推出了“强校计划”,将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培育对象,为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框架,旨在扶持底部学校、抬升中部学校、优化顶部学校,渐进式提升公办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以“质”强校,精益求精。结合市、区工作部署和南明区城市更新布局调整,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动态统筹,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均衡调配、高效利用,做好辖区内学位保障。持续引进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合作,推进相关附属学校建设。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坚持特色引领,实现“一集团一品牌一特色”目标,努力办优质学校。

以“文”强师,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治理,树立一批模范榜样,总结一批经验做法。定期组织“端棻杯”观摩课和“南明之春”赛课活动,促使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课标,赋能教师教学行为,分层分类制定教师教育培训计划,构建人才梯度,注重教师个人发展,帮助年轻教师练好内功,坚定信念,厚植教育情怀。

以“数”强研,优化教研。深化教科研队伍建设,扩大教研员规模,充实队伍。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资源建立教学研究网络,探索数字技术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资源、优化课程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评价等方面的实践路径,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积极开展“循证教研提质提效”视导检查,挖掘“下校视导”“教与学”和“教与研”评价单元的设计,精准统计听课评价形成问题清单,利用数据沉淀分析教研实效,达到循证教研效果。

以“德”强生,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德育为先,提升智育,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理念。丰富实践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协同育人的作用。

化解教师顾虑,破解交流轮岗难题

《教育家》: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针对教师交流轮岗,南明区教育局有哪些积极举措?

李剑:2014年以来,南明区教育局开始全面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优秀师资力量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借力职称政策导向,撬动教师积极性。南明区教育局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与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相结合,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作用,积极引导、发动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将教师参与支教、交流轮岗的经历作为基层服务经历,在职称评审中给予认定。

在推进过程中,南明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办学质量评估结果、师资水平等划定一批薄弱学校,并立足薄弱学校实际需求,紧紧围绕“按需选派”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受援学校报需求—教育局发布选派方案—教师提出申请—选派学校公示—选派学校上报资料—教育局统筹安排”的工作步骤,以满足学生、学校需求为第一目标,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达到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立足集团化办学基础,破解教师交流轮岗难题。南明区教育局在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后工作地点发生变化,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服务延长了在校时间,对于离家较远的教师,通勤成本不断增加;二是教师在新学校交流轮岗时间一般为1—2年,期间教师人事关系不发生改变,新学校只是一个暂时的工作地点,导致交流轮岗教师对新学校教育文化、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

为破解这种困境,南明区教育局立足学区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以打造教育“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将区域内4—5所同学段学校组建成集群式学区集团校,以集团优质学校为引领,培育紧密型教育联合体,开展大学区交流,全力化解教师顾虑,破解交流轮岗难题。如此一来,教师参与学区内交流轮岗的学校与原学校距离较近,且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教师能更快融入新集体。同时,教师、学校间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在不断拓展,为集团优质学校办学经验的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有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定点帮扶,实现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教育家》:近年来,南明区在教育帮扶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李剑:在教育帮扶方面,我们通过分享办学经验、提高教师能力、促进学校发展、共享政策红利等,实现南明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帮助帮扶地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帮扶地教育教学提质发展,展现了南明教育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定力和担当。

定点帮扶,教育赋能点对点。据最新数据统计,南明区教育系统域内第十八中学、南明小学、北京市北海幼儿园贵阳分园等21所优质学校,通过市、区教育局联系帮扶及省教育厅联系帮扶等多种渠道,与从江县丙妹镇、罗甸县龙坪镇、普安县青山镇、长顺县鼓扬镇、望谟县石屯镇等帮扶地53所学校持续按照帮扶协议开展活动。另与10多所协议到期结束帮扶关系的学校也建立了良好的帮扶关系,仍在不定期开展活动。

南明区教育局党委多次率局班子成员与优质学校校(园)长组成帮扶团队,到从江县丙妹镇、罗甸县龙坪镇等帮扶地调研走访,同时通过与帮扶地教育局线上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帮扶地区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体系及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把任务抓在手上,聚焦重点、精准把控。

近年来,南明区教育局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派出优质学校教师帮扶团队,对从江县大歹小学、威宁县迤那第二中学等学校实施“组团式”帮扶,帮扶团队通过同课异构、资源共享、联片教研等方式加强教师间、校际的交流互动,交流力度和深度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显著。在对迤那第二中学的驻点帮扶中,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先后选派77位教师进行帮扶交流,两校之间建立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紧密联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迤那第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线下线上,提质增效见实绩。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教育振兴有效衔接,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南明区教育局大力推广教育“组团式”帮扶机制,深化“组团式”帮扶内涵,加大“一对一”结对帮扶力度。通过“送出去”方式,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启动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此外,继续以“国培”“省培”“市培”“乡村振兴”计划等培训措施,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的培训制度,大力推进乡村教师培训“互联网+”行动,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通过“请进来”方式,促进乡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奔赴之路上,不断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科学设计教研、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心中有情,延伸帮扶有拓展。2023年,南明区教育局全面落实教育精准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同时深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深化消费帮扶、推进“校农结合”。此外,为了深入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改善学生就学条件,南明区教育局围绕永乐乡学生“好上学”问题,经前期实地踏勘、走访民意、会商研判,在永乐乡境内规划了4条定制公交线路,按照“家长出一点”“教育局和属地政府补足差价”的模式,共担车辆费用,解决了学生上放学出行难的问题。

未来,南明区将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继续优化升级“品质教育,学在南明”的教育格局。

猜你喜欢
南明区轮岗集团化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南明区举行2017年离休党支部迎春座谈会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南明区百名老年人 门球赛场展技艺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40余名退休老年朋友欢聚一堂南明区召开老干迎新春座谈会
南明区为辖区离休老干部赠送党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