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赋能,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

2024-07-02 16:28雷武逵
教育家 2024年22期
关键词:农耕壮族产教

雷武逵

农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自1960年成立以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以农机、机电等老牌专业为引领,带动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专业发展,立足服务“三农”事业,培养农业人才,为推动广西农业农村发展及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农传承,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乡土情怀

学校以培养知农、爱农、有乡土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融合发展,在“民族技艺大师+专业技能大师+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民族文化传承育人团队的协同努力下,共同开展壮族农耕文化项目第二课堂活动、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风情文化展示活动、壮族农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壮族农耕项目运动会等,全面推进壮族农耕文化的传承教育。

在探索实践中,学校牢牢把握壮族农耕文化传承的内涵,以壮族稻作文化为基石,深挖“三月三”歌圩、壮族织锦技艺、壮族天琴艺术等民族文化元素,与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幼儿保育、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开发了壮族农耕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文化与专业融合教学。

明确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打造了“一室一馆”,即农(机)耕文化大师工作室和壮族农(机)耕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展馆,工作室和展馆内搭建了民族文化研学平台,加深学生对壮族农耕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认同本土农耕文化,培养他们成为知农、爱农、有乡土情怀的农耕文化的重要实践者和传承者。2023年,学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荣誉称号,同年学校“广西壮族农耕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

为农育人,打造“三优二特”专业集群

优化专业结构,人才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坚持“农校姓农,农校为农”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为现代农业服务的爱农、学农、强农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特色培养目标开展专业建设。面向农业物联网、现代农机、设施农业、农村电商及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了“三优两特”专业集群,以物联网技术应用、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3个优质专业群带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2个特色专业群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履行“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科教兴农”这一历史使命添砖加瓦。

重构课程体系,“三教”改革成效显著。2016 年起,学校以自治区重点立项课题“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224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为依托,构建了产教学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模型;并于 2018 年开始,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柔性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等多项教改项目为支撑,重点实施适应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通过对接数字农业产业人才需求,结合中职学情,制定“柔性双轨”人才培养标准,为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提供“普及型”和“生成型”两种融入农业数字技术方向的课程框架。该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在3个学年的中职学习生涯中,面向通识化或专业化,自主选择不同的成才路径,从而满足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教学数字转型,教改科研成果丰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要求,学校主动适应“互联网+”建设的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化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质。新时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学校打破传统意义上“教、学、管”三者仅以成绩为纽带的单一联系,重构了教师与知识载体、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系统智慧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构建使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教学科学“管”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教学生态系统。

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学校须关注教育教学生态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变化,平衡教育教学主体与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各要素共生发展;调动“教、学、管”三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农赋能,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

学校加强产教融合,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积极深化产教融合,牵头组建广西农机职教集团,推进政企校研四方协同育人。为落实自治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的新产品、新技术等的创新,全面提升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等要求,学校与五菱“工匠学院”、北京履坦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双高农机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头部企业合作,建立武鸣基地“桑蚕+农机”产教融合试验园,与广西同德未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产教融合示范园”。

借助学校农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站点,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共同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带等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更好地助力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辐射东盟国家,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课程资源输出,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发挥学校教育在社会中的服务职能,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内涵,共同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引领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为农赋能。

近年来,学校积极承办全国、全区技能比赛,多名团队成员扎根基层,参与结对帮扶,服务“三农”;引入国外合作,加强与柬埔寨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依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班(缅甸班和柬埔寨班),拓展东盟职教市场,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效应。

扎实耕耘,栉风沐雨,坚守涉农中职学校“姓农”的底色,是学校面临转型挑战和参与乡村振兴伟大变革实践的智慧选择。在坚持专业办学特色的同时,学校持续为西南民族地区培养知农、爱农、学农,并最终能够兴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筑牢农业根基,彰显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服务‘三农、传承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农耕壮族产教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