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

2024-07-02 04:58季鑫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赞美

季鑫超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当我们期待什么,我们就会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我们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他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巨大支持,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能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低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幼儿园三年的集体生活,他们能在其中找到一定的自我价值。比如在课堂上画出了一幅画,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赞美;在课间自己上厕所后记得冲厕所和洗手,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赞美;在就餐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爱吃的菜也能做到吃上几口,不再那么排斥,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赞美等。他们会发现在幼儿园里自己特别的棒,老师的几句夸奖就能激发他们积极学习。但是到了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的几句口头赞美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而且老师关注的点也变了,往往不再关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方面,更多的关注变成了学习能力这一块。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一种新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关注和赞美低年级的学生,从而让他们能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呢?

一、在课堂创造机会给予表现和表扬

给予学生正向的、具体的、及时地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家庭和学校中,学生的表现受到赞扬和鼓励应越来越多。在大众面前得到夸奖和单独得到夸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肯定前者产生的效果和反响更大更直接。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抓住课堂,尽可能地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这里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就如新课标里提到的老师只作为组织者,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要试着把话语权留给学生。备课既要考虑优生,也要考虑学困生,同时还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老师很多时候往往只重视天平两端的学生,而忘了中间部分。数学课堂中比较多的就是会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为的是能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那在设计情境的时候可以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情境,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们可以以一个或几个学生为主角设计情境,或者是让几个学生作为本节课的小明星参与本节课中。每节课的“选角”部分,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中认真安排了。这样的环节,除了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爱。虽然老师没有言语上的表扬赞许,但他们感受到了被“关注”,这一点足以让学生生长出向阳的枝条。此外,在课堂上,老师也要尽可能地和学生眼神交流。这里的眼神交流可以是不经意间的,也可以加入点“刻意”成分。同样,“眼神交流”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这样的赞美是润物细无声的。刚刚说到的两点都是集体式夸奖,那么在课堂中我们还应抓住夸奖个别学生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一般是20分钟,老师绝不要吝惜表扬。每节课不经意的表扬,学生可是会很认真地当一回事。其实,这些不经意的肯定,就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变得更优秀。

二、在作业中用文字传递赞美

刚刚提到首推面对面的赞美,但我们不能做到每天24小时在一起。那还有其他传递赞美的方式吗?当然有,在学生的作业中也可以做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平时坐不住,课后只想着玩,看到作业往往是一点都提不起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作业拖拉的“问题学生”。那针对这部分学生,想要让他们改变不拖拉作业或者是不拖欠作业的情况该如何实现呢?我想只有让他们内心想要完成才行。拖拉作业的现象要尽量扼杀在摇篮里。不然后面再想改变会更加困难。那如何改变他们的内心并落实到行动中来呢?首先,我们可以在每次完成的作业上书写表扬赞美的话,而且是一次比一次赞美的句子要多。一开始的作业上可以是“你真棒,作业很认真”,到后面可以是赞美的句子,比如“老师发现今天完成作业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继续加油”等。这样的夸奖不能只是一次两次或几次,至少要坚持几个月。因为想要改变学生的意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需要有耐心,同时要让学生看到老师一直在关注他。通过长时间的肯定,学生也会慢慢朝着老师期许的方向改变。那对于其他学生,我们也可以进行这样的互动,因为这样的互动是不费力的,但又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我们还可以进行奖励机制,通过在作业上贴小红花或者盖表扬章等方式,让他们以章换物,激励他们更主动积极地学习。另外,还可以把他们的作业进行复印,然后在班级板报中进行展示,这也是一种赞美的方式。当其他学生看到老师的赞美,他们肯定也想拥有,这无形中也在激励其他学生变得更优秀。这种良性的“攀比”不就是我们想看到和期许的吗?

三、在课后交流互动中增进感情

想要学生亲近你,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实很简单。和他们聊天,听他们分享快乐的事并给予回应,那样是很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的。作为老师,绝不能以一种高姿态面对学生,尤其是你的学生还只是不到10岁的儿童。当我们以一颗童稚的心面对学生的时候,他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真心对我们。这时老师就可以进行正确地引导和表达该有的期许了。当然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和你打成一片,接着就能按照你期许的方向越来越优秀。但是还有一些学生比较慢热,或者说他的执行力和意志力没有那么坚定,很容易半途而废。这时你只是和他做朋友那是不够的,你还要做一个能处处发现“朋友”身上优点的“朋友”。面对“朋友”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如果可以,夸到“朋友”不好意思也不为过。那么学生身上的优点,我们又该如何发现呢?除了在课堂中和作业中的反馈,我们还可以通过课间的观察来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记得在一个课间,其他学生都在玩耍嬉戏,看到昊同学在座位上认真写作业,这时他的同桌想让他不要写了,并能和他一起玩。只听到昊同学说:“不行,你没看到吴同学也在写作业吗?我要和他一样先把作业完成了再玩。”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我眼里整天嘻嘻哈哈的小男孩竟然已经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了。后面我就和他聊起这件事,他问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我顺理成章地告诉他因为我喜欢他,一直在关注他。他瞬间小脸就红了,也告诉了我他之所以会向吴同学看齐,那是因为我经常会表扬吴同学作业完成得又好又及时。在这之后,昊同学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各方面都在进步。我想如果没有后面的肯定,昊同学很快就会没有干劲了。

四、在家校合作互动中激发兴趣和热情

提到家校合作,我们往往会觉得这是班主任和家长间才有的联系。但其实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也应充分利用好家校合作关系。学生的很多情况,学科老师也应主动和家长交流沟通。一方面学生在家的情况我们是不清楚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也是不清楚的。如果我们能及时地和家长交流沟通和反馈,那对学生的了解会更全面,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也会更深。当父母对自己学生了解多了,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也会不断改进。当你越了解一个人,你对待他的方式也会更温和。这时候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会变得更和谐。当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高时,他对自身的期许自然也会越高。当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变多时,往往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家校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家访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面对面的聊天远比电话里或电脑上交流来得更直接和明白。在家访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因为能在父母面前受到老师的表扬,那种自豪感是更加强烈的。同样,若在父母面前受到老师的批评,印象也是极其深刻的。所以近阶段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非常适合在家访过程中指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父母对他的期望,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所改变。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班的小李同学,在之前的学习一直都是敷衍的,提不起劲,特别不爱动脑筋,遇到不会做的题立马放弃。当他听到我要去家访的时候特别兴奋。真的到家访那一刻,他看到我却变得特别紧张。在和小李妈妈谈话的过程中,我多次表扬他优秀的地方,同时也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期望。在聊天过程中,我知道了一些学校里不知道的事。小李同学特别爱搭乐高积木,他能不吃晚饭,也要把积木搭好。然后我和他约定,只要接下来课堂举手回答2次,坚持一个月,我就给他免一次周末作业,并让爸爸妈妈陪他一起搭积木。他听了特别兴奋,果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变化也特别大。为此,小李妈妈还特地打电话跟我说,这次家访实在是太及时太有用了。我想有效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在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这方面也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来实现。我们可以尽量简单直观一点。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很纯净,世俗的观念和评价标准他们从来就未曾接触过,就像《老子》二十八章中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刚入学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有着人最原本的天性,有着最接近于婴儿赤子般天真淳厚的本性。如果跳一跳就能得到的奖励对后进生来说也会比较感兴趣。作为老师,往往只能想到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后进生的动力很短暂,往往当实现一次之后,就戛然而止了。这时我们应该提醒和点拨后进生,可以不间断地调整奖励机制。后进生不同于一般学生,对于他们的关注要更多一些,也要更有耐心些。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后进生,肯定是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但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缩小他们的问题点,而应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奖励机制,让他们的闪光点不断闪耀,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有的学生可能短时间内转变不会那么大,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放弃了,那后面想让他们再有所改变是很难的。所以往往这个时候要一鼓作气,坚持下去,不断地鼓励和肯定他们,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看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开始变得优秀起来。正如书上所说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学生们千篇一律呢?花开的时间各不相同,我们只要时刻关注着,静等花开就好。”

数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并对学生充满期待。有了期待,就会让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动力,他们会主动表现自己,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数学教师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期待学生,会增加学生进步的动力,促进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在教师的期待中不断成长、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帮助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小猪皮格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