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时代阐扬与实践转化

2024-07-02 11:28范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自力叶圣陶高质量

范桢

教育迈进了高质量发展时期。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性学习、公平公正、环境友好、国际化、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高质量教育发展本质与叶圣陶“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的自能教育精神气质相契合,与其“为人生而教育”思想异途同归,不谋而合。

一、“自能教育”思想内涵及时代阐扬

自能教育思想是我校结合20年教改探索经验提炼出的具有时代内涵的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对叶圣陶“教育为人生”教育宗旨的可操作、可转化的具体化、可见化的实践阐扬。它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和主动改变。

(一)叶圣陶“自能教育”内涵

叶圣陶在为《人民教育》月刊题作“自力二十二韵”中,明确提出“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这是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集中阐述和高度概括。简单说包含三层意义,一是叶圣陶“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自能教育立场,即受教育者能自励、能自奋、能自得;二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自能教学哲学观,即教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自觉、能自学;三是“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自能学习路径,即受教育者能自辩,能自探。

对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实践,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潜在力量,犹如学校的“性格”,沉淀为一种储备力量,它不需要借助任何手段直接就能发挥作用。直接作用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上。教师在上课、做项目、做活动、做课程、做课题成事过程中,“生长”出“自能”教师应有品质。

(二)叶圣陶“自能教育”时代阐扬

教育的全球化,网络的便捷化,信息的平等化以及高质量教育下的“深度学习、自主学习、智能学习”的高价值学习趋向,让始终强调自主学习体验的自能教育思想复兴或者重塑。换言之,高质量学习理论与叶圣陶主张“疑难能自觉,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自能教育理论达成了跨越时空的高度共识和有效联结。

作为叶圣陶母校,学校20年自能教育实践与理论的丰厚资源丰富经历,丰盈了高质量学习理论与实践。高质量学习理论又补充完整了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路径。事实上,两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时代耦合和实践融合,是理论应然与实践必然的结果。

二、“自能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路径

基于高质量教育发展目标和自能教育实际诉求,从理论研究、实践框架构建、路径设计与应用和数据库建设、支持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

(一)“自能教育”思想的深度学习

1.文献梳理与时代对标。组织教师、学生阅读叶圣陶著作的同时,结合知网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自能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疑难能自觉,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辈子自励自学,做主动有为的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文件对标对表,提炼构建其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2.访谈调查与重读原著。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和座谈等形式,组织教师结合自身从德育、学科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阐释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对自己工作的影响。提供重读书单:《叶圣陶教育文集5卷本》、商金林著《叶圣陶年谱》、刘增人著《叶圣陶传》、叶至善著《父亲长长的一生》、杨斌编著《如果我当老师》、任苏民编著《教育与人生》、朱永新编著《叶圣陶教育名篇》等,我们既汲取原著原典的原创力量和鲜活生命,也吸纳那些为其教育思想的时代转化注入新鲜解读的相关著作。

3.精耕挖掘与专家引领。挖掘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转化路径的可行性,构建初步模型。结合师生有关调查关键要素,结合最新的会议、文件精神研讨,结合叶圣陶“自能教育”在新时代的思想表达与阐扬,为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化路径做可行性论证。同时,借力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项目、我校省叶圣陶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以及省、市教科院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教科研培训,为“自能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自能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

与时俱进的梳理叶圣陶教育思想精髓要义,深度关注“自能教育”操作体系改进,关注条件具备和行动过程,关注不同实践路径,是本项工作的核心目标和自我追求。具体分为三个操作步骤。

1.自励机制

自能教育,究其本质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唤醒自己,最终成就自己。为此,分两步,帮助学生构建“自励”机制。其一,探索“习惯”驱动机制。依循叶圣陶“从小事、从起始、从实践”的指点,依照叶圣陶“事情做得妥善” “才性充量发展”“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指向,结合时代要求,结合学校多年习惯养成教育的经历经验,分别构建了基础习惯,发展习惯,开拓习惯。其二,创制“习惯”课程体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勾勒出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用“课程”内涵定义“什么是‘好习惯,如何培养‘好习惯”,如何评价“好习惯”,最终形成“自能教育”习惯自励系统。

2.自力学程

自力学程的构建,是自能教育思想实践转化的“纲”。换言之,抓住“自力学程”这个关键,带动自能教育的其他环节,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自力学程,重点探索课程、课堂、特色项目三方面的实施路径。

路径一:自力课程。整合原有80门校本课程,发挥4个市级课程基地,3个特色项目经验智慧,形成了系列化、实用化的“自力课程”,融入“求真、向善、尚美”元素,重塑了“自力课程”体系(如下图示),以规范的课程,规划“自力跑道”,锻炼出“真本领”,标记出“真足迹”。

如图所示,三类课程不仅涵育了“有理想”的品质,提升了“有本领”的技能,加快了“有担当”的步伐。可圈可点的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扩建到校园周围,延伸至学校公交站台、周边社区、步行道,甚至几公里之外的山塘景区、公共绿地等更深更远更广阔的新天地,形成文化共创、师资共享、活动共设的自能教育大平台。

路径二:自力课堂。重在“自力”实践路径的研究和探索。探究“预习自学—情境自探—讨论自辩—点拨解困—体验自力—自练自得”的“自力”学习流程/模型。现实教学中,并非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都一丝不苟地按照“六个流程”执行,可减省,可跳跃,可增加。但“情境自探—讨论自辨—点拨解困”三个环节已成为“常项”,省时省力,深得师/生心。

在实践中探索出“三融”法,推进高质量学习与“自力”学习的深度融合。其一“知识点”融合。充分挖掘叶圣陶“自力学习”论与高质量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将“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经历”的“三自”要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笔者在进行《秋江送别》诗歌教学中,同时呈现5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任务群式高质量的融合学习,给学生自己去诵读、去想象、去辨析、去体验的自学时间和自探空间。其二“学习情境”融合。注重创设情境,拓展融入效果的高质量,利用智能技术复活诗歌中的“原境”。譬如充分利用“VR”技术将“万物凋零,秋风瑟瑟,秋色苍然,落叶飞舞”的大自然“原本风貌”还原,无限接近“古人、古景、彼时、彼情、彼感”,融合知识、手段、经验、体验和环境等多种教育教学要素,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与参与度,真正理解《秋江送别》的伤感和愁绪,深刻体会诗歌的意象与意义。最后“情感价值”融合,关注学生困惑,融入生活实践的“高质量”生命融合。又如围绕“离别与友情”开展主题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通过讨论解答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认同、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树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生目标。

路径三:特色项目。通过设计一个可行、具有挑战性、有趣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习,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或一定社会效益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分工协作能力。譬如基于“2020省前瞻性项目+2021市品格工程项目+2022市前瞻性项目”的研究成果成效,构建“自励·自力·自得”特色项目。

3.自得评价

在学校原有学业评价、习惯评价,活动评价等系列评价的基础上,拟构建三级“自得”评价:学生自评:课程、课堂、活动、项目建设中,我是否“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教师导评:课程、课堂、活动、项目建设中,你的知识是否长进?各项技能是否长进?个人特长是否长进?自励评价:课程、课堂、活动、项目建设后,师生的求知欲、实践欲、想象力与好奇心是否增加?

下一步,拟重构、完善、统合课堂、课程、活动等一系列评价表,这些既是当下工作的难点,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三、“自能教育”思想的实践保障举措

(一)“自能”教师团队建设

自觉发展的自能教师,才能培养出自励自能的学生,高质量促进学校“自能教育”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我校江苏省叶圣陶“四有”好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自能”教师发展路径。具体说,从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育实践三方面切入。教育科研重在“能自励”,教师培养贵在“能自奋”,教育实践难在“能自觉”。“三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全面破解教师发展“不主动”,工作“缺创造”的实践难题。

(二)“‘自能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路径”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促进课题改进和完善,更加准确有效,精准到位。研究与推广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收集,采集相关反馈信息,留存好资源,尤其是学生实验“视频、影像”资料,为调研、提炼校内学科样本奠定基础。教师总结“个别”案例经验,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形成可行、可推广的“共性”智慧。

(三)“‘自能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路径”支持性系统建设

搭建网络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式研究机构。建立网络“自能教育”社区组织,即多元化、生态型的学习共同体,确保每个师生都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为师生打开无处不在的学习之门,以及建立教研沙龙、教研社团组织。基于教师个体兴趣、个性化需要,以教师自愿、自发为基础的“自能教育”研究团队来组织构建,是本项工作的外力支持。

总之,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时代阐扬和实践转化的提出,是师生黾勉同心,孜矻拼搏,胼手挥汗的创新创造。这亦是高质量教育视域下“自能教育”的实践成果。

猜你喜欢
自力叶圣陶高质量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霜的工作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Features of “TH” in China and India’s Offi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