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三晋文化研究

2024-07-02 16:30董懿
国际公关 2024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国际化

摘要:三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传承和传播三晋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国际化背景下三晋文化的传播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出发,分析了三晋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政校企合作、新媒体平台、教育研学、地方外事活动等文化传播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文化传播;三晋文化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标志,三晋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同时,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影响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晋大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与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三晋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本文对三晋文化进行系统性整理与整体性把握,并运用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其传播途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传承和弘扬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为其他地区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2]

一、三晋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

地区性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人们通过长时间实践活动所构建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思维观念、行为惯例等的集合性代表,表现了该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环境等发展状况,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三晋文化是山西文化的集中性代表,其历史长达3 000年,三晋地区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发扬三晋文化,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对山西的地区性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山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长时间以来,以山西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不断寻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谋求实现经济领域的长效健康发展。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民族文化自信达到了阶段性高潮,“国风潮”“国学热”均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与载体,进行文化形式上的创新,实现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突破与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山西省三晋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内容丰富,能够为山西省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赋能,为经济转型提供原动力。

(二)有助于提升山西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

区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地区人文精神的集中性体现,也是软实力的标志,因此,继承与传播三晋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三晋大地在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存在感与影响力。要提升三晋文化的影响力,先要全面了解三晋文化的横向涵括与纵向沿革,把握三晋文化的精髓,并对其进行扬弃,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三晋文化标志,不断提升宣传的力度与广度,提升三晋大地在国内的形象与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有利于实现文化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

三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与实践创新机会,能够提供大量的素材与实践参与机会。地方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本地学生,这些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均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讲,山西学生精神领域的构建来自于三晋文化的长期影响,这样的同质性使本地学生在三晋文化的承接与发展方面有自身先天性的优势,我们要利用现有的教育体系与高校管理机制,通过宣讲团、地方实习、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人才,形成文化的自我认同,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科类、社科类人才培养机制与实践途径,为三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传播途径提供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二、三晋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宣传内容分散,没有实现整体性的集聚效应

三晋文化主要突出古老的人文性成果,如大院文化、古城文化,但实际上,其对于一系列优秀的文化资源并没有经过统筹性的安排与系统化,其宣传与传播并没有按照长期性的目标进行有逻辑的构建。一系列的人文名胜古迹与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散布在山西省的各个地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布局,相互之间很难形成呼应,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地方局部发展而无法形成集体发展相互扶持的局面。

(二)传承途径单一老化,与时代发展具有代差效应

三晋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大多局限在口口相传的模式,尤其是在民俗风情、非遗文化、手工艺品等领域,这体现了一种传承方式上的滞后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手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需有更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防止出现文化绝迹与文化断层现象。要突破传统途径的时效性与单一性弊端,拓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发展路径,让三晋文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三)传播方式僵硬,受众群体有限,缺乏创新与吸引力

三晋文化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性,但文化只有与时代相结合才能有生存空间,才能实现文化领域的自我革命与自我革新。要想实现三晋文化的内驱性发展,仍需要更有活力与创意的传播方式,使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符合,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给予传统文化丰富的时代价值。

(四)大数据时代受地域性影响形成“信息茧房”

大数据的综合算法影响文化领域的宣传与传播。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文化生态体系经历了剧烈变革,大量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使传统文化在媒体平台上的曝光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的应用,即使采用新媒体等创新型文化传播途径,但往往由于 “信息茧房”对于用户观看内容造成的闭塞性影响,造成三晋文化对外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成为三晋文化向全国乃至国际传播交流的一大障碍。

三、三晋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路径与方法

(一)政府、高校、企业合作互联,发挥合力效应

政府机构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在引导舆论发展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我们要注重政府机构对文化传播的主导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协同联动性作用,践行文化传承义务与使命,培养社会群众良好的文化认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文旅产业让利于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性使命,担负着培养文化接班人与发言人的重要职能。[3]因此,高校应该在三晋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发挥导向引领作用,打造符合地区文化特色的、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文化教育科研体制,产出更多相关的科研成果,推动相应成果的转化落地,实现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与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三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商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健康的企业参与可以减少政府压力,扩大文化宣传的受众面,此外,文创产品上市与展示可以为经济发展赋能。

政校企深入合作,产学研推动合作项目成果实质性落地,要实现文化领域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不断探索寻求三晋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动力,就要凝聚各方合力,让社会各界参与到三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当中。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发展与革新,要受到政府部门的引领与监管,要符合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高校要积极搭建专业性、针对性的科研平台,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践调查分析,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合理性、可行性路径,提供功能性参考意见。同时,要推进学生志愿服务与实习,加深学生这一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群体对于三晋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培养其对于文化宣传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实践中提升三晋文化的受众面与传播深度。[4]企业要致力于增强文化宣传的灵活性、广泛性,将政府决策与高校科研成果贯彻落实,承担好相应的社会责任。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政府为文化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高校作为地方文化发展智库提供理论指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三晋文化发展战略落地,三者统一于三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发展。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拓文化传播的多渠道发展道路

新媒体的受众范围广泛,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量大。《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中,我国网民已经达到10.79亿人,这表明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传播信息、接收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青年人作为互联网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生力军,在文化传播与弘扬方面的主体性作用不可忽略。新媒体平台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产出与传播中空间与时间受限的根本性弊病,同时其互动性功能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缺乏互动性的缺陷,能够适应三晋文化这一人文性文化特质继承与发展的需要,更利于受众群体接受与增强体验感。

三晋文化的传播需要充分利用时代特性,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完善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好的功能性帮助,提高传播受众群体的广泛性与加大传播内容的深度。当前,无论是官方文旅还是自媒体博主以及企业,均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结合自身主体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文化领域的宣传宣讲活动。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与体量之大值得关注,如何利用好科技手段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具有重要的思考价值与启示意义。三晋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其文化宣传的广泛性,如山西晋剧、北路梆子等戏曲文化,壶口瀑布等黄河流域文化发源地的自然风光,多样的物质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忻州古城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杂割、面塑等),均是利用自媒体的平台优势进行宣传的优良素材与选题方向,能够让更多的受众群体更好地了解和领略三晋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与国外媒体合作,向世界展示三晋文化的魅力。

(三)通过教育研学的创新性文化发展路径,提升文化传播的深度

三晋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自身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三晋文化需要讲得出、讲得好,只有给予受众群体更为深刻的文化体验,才能够展现出三晋文化的动人之处。

一方面,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研学教育对于多个群体均有普适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在当今时代更为契合,因此,研学教育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研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优势,其相较于普通的旅游旅行而言,更注重受众群体的体验感。传统文化传播的层面往往停留在 “看与听”的阶段,而研学型的文化传播路径,能够大幅加深文化传播的深度,将层次提升到 “做与分析”的阶段,使文化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对受众群体产生长效性的文化熏陶作用,真正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四)通过地方外事活动加强三晋文化对外传播的广泛性

开展良好的地方外事工作,能够为三晋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搭建更为丰富的渠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对外工作的不断突破,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与影响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丰富的地区,山西地区能够在文化领域的外事活动中大有作为。可以在对外活动中充分体现三晋文化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平台机会,增进国际友人对于三晋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三晋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使三晋文化更好更快地迈向国际社会。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做到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搭建文化展示平台,不断创新传承与传播方式,努力积极地构建多元化、多样性、长效性的对外传播途径。三晋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文化强国与民族自信心的建设,我们应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

参考文献:

[1] 王芳.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特色的实践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01):23-25.

[2] 靳义增,汪洋.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路径探讨[J].南都学坛,2012(02):136-138.

[3] 张秋玲,窦秋萍,包洪鹏.国际化背景下齐鲁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1(18):67-69.

[4] 郑艳丽.课程思政背景下三晋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02):87-91.

作者简介: 董懿,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