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仅仅关注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培养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学习和成长。学习能力包括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获取、明确、理解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引导提问、自主学习、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在思维外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常常偏重于教授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足以应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关注超越了纯粹的知识传授。注重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具备了更好的适应性,能够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终身受益,而不是被快速变化的知识洪流所淘汰。
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字和公式,它还涉及广泛的思维习惯、方法和素养。数学学习能力涵盖了对上述所有内容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和尝试,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克服挫折,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坚韧性也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也至关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1. 在观察中获取信息。
观察是数学阅读的基础,因为在解决数学问题或理解数学概念之前,学生首先需要了解问题或图表中包含的信息,这包括识别数值、符号、图形和关键字。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和图表,鼓励学生锻炼观察的技能,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
2. 在倾听交流中明确信息。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独立的活动,还需要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这包括能够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路,以及在倾听、交流中获取不同角度的理解。为了培养这一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经常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解决方法。
(二)提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关键一步。数学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以灵活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经常以“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以及“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等问题促发学生思考,由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引导式提问提升数学思考力。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促使他们深入了解数学概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并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寻找方法,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记忆答案。以人教版三上“倍的认识”为例,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倍,初步掌握了倍的概念后,让学生创造倍:“画一些正方形和三角形,使得正方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4倍。”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画法,教师收集不同的作品反馈展示,而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画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数量不同,却都能表示正方形是三角形的4倍?”这个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交流、表达,学生发现不管正方形和三角形画了几个,只要正方形的数量含有4份三角形的数量就可以说“正方形是三角形的4倍”。学生在变化中感受倍数关系,变的是量,不变的是关系。这种引导式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2. 鼓励自主学习。
鼓励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不同难度的问题或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挑战。同时,鼓励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设定目标,并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以人教版二下“混合运算”为例,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在二上认识乘法后已经有所接触,教师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借助以前的竖式运算进行解决,也可以翻开书自学递等式运算的过程,解决问题后再通过同桌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递等式运算的格式也由学生自己先书写再凭借教材对比、更正。整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分享交流的方式进行,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感到他们有掌控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学习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体现在习题作业的选择上,教师提供多层次的学习作业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挑战自我,或者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概念,可以尝试更复杂的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
3. 加强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研读教材,适当地将数学知识融入预算管理、购物决策、测量等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应用,学生更容易看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并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知识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迁移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要通过学生的表达把思维外显。学生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用简洁的符号、图像让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了他们的可视化思维能力。这是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达能力的习得还可以迁移其他学科,迁移其他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法,提出他们的疑惑,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表达能力,促进共同学习。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技能,还关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数学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努力,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