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07-01 15:28朱文苏
新教育·科研 2024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朱文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使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指导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使其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人类不可或缺,是人类从外界获取认知的主动形式。在学习数学时,观察力能帮助学生获得数学信息,为学生的思考与解题提供基本前提。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比较好动,往往不会认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漏洞百出。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观察兴趣

小学生需要以兴趣为驱动力,只有产生了对知识的观察兴趣,才会仔细进行观察,而不产生厌烦。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质,进一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元素,例如组织观察游戏、创设趣味情境、关联生活实际等,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还能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观察兴趣,从而主动开展数学观察活动。

1.组织观察游戏

开展数学观察需要耐心与细心,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的过程过于枯燥,很难静下心来观察。教师可以组织趣味的观察游戏,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玩游戏的过程中,参与数学观察,获得观察成果,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观察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教师在组织观察游戏时,要配合合理的时间,避免学生过于沉迷游戏,将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数学观察意识、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之中,对观察游戏进行良好的管理与控制。

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教授了基础知识,并完成了相应的练习后,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游戏,教师扮演商店的工作人员,而学生扮演顾客,教师摆出一些物品作为“商品”,并进行标价,学生要在预算内完成三件物品的购买,必须当场口算出结果,再选择所购买商品,如超过预算,或者时长超过10秒,将视为游戏失败。有部分学生估算物品价值,结果都超过预算,输的十分不甘心,教师则引导学生观察定价,将价格拆分计算,先算十位数,再算个位数,将大幅度提升计算速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游戏的情报,并对游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心算,训练了学生的快速观察能力与心算速度。

2.创设趣味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建立在情境的基础上,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教学情境对小学生比较受用,其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产生思绪的转变。为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应创设趣味情境,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其作为情境的构成要素,令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发挥观察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通过教学情境支撑,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卡通片,卡通片中,三年级2班全体学生要拿班费出去游玩,有水族馆、植物园、游乐园、画展等选项,每个游玩地的门票费不同,而该班有45人,预算只有300元,2班的学生就游玩地的选择展开讨论。学生认真观看卡通片,一边观察各个游玩地的门票费,一边进行计算,在视频播完后,几名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还在紧张地运算,课堂的氛围十分活跃。教师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学生观看趣味卡通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的观察,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运算,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实现该课时的学习目标。

3.关联生活实际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数学的理论性特征增添感性魅力。学生经常认为数学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学到的数学知识没有实际的用处,教师应该遏止学生的这类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数学知识关联生活实际,基于生活事件举数学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促使其用现实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先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课堂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以下问题:你体育课的跑步时间是多少?学校门口斑马线的绿灯时间是多久?从自己家里回到父母老家的时间是多久?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时间是多久?学生听到这些问题,纷纷举手抢答,基本都能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教师再引入“时、分、秒”的概念性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与理解,判断该生活场景耗费的正常时间,或根据情况填写时间单位,增强学生观察生活场景的意识,并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点。教师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先通过生活场景进行课堂导入,调动课堂气氛后,再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生活常识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关联,促使学生发挥观察能力。

二、优化教学流程,培养观察习惯

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主线,而着力于快速推进教学进度,这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优化传统的教学流程,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贯穿全程,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拓展观察维度,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习惯。

1.明确观察目标

数学观察能力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要明确观察目标,让学生朝着观察目标展开探究。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在观察时容易走神,但如果在线性观察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则会更倾向于尽快实现观察目标,减少走神的频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具体的观察目标,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观察”,对学生的观察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认真对待观察,满足教师的观察要求,逐渐形成数学观察的习惯。

进行“测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随机拿出一本笔记本,让学生观察笔记本的外形,判断其长度、宽度及高度。学生议论纷纷,说出各自的猜测。教师则拿出尺子进行测量,发现没有学生完全猜对,但是数据比较接近。学生完成长宽高的相关学习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练习卷,其中展示了很多生活常见的物品,如铅笔、水杯、可乐瓶等,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东西的形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正确的长度单位,并进行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学生仔细展开观察,认真完成练习,取得良好的进展。

2.制定观察计划

数学是一门具有条理性的科目,存在一定的观察难度,在观察时可能会遇见较多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观察计划。教师应该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关键知识点中,将某些不重要的知识点简单带过,提前对观察的详略度进行合理分配,让学生把握数学观察的精髓,加速推动数学观察的进程,使学生养成提前制定观察计划的良好习惯。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难免会不理解。教师为学生制定了观察计划,首先让学生开展实物观察,其次进行涂色观察,最后进行数字观察。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几个月饼,根据对应的分数,切出相应的分数,让学生直观了解分数的概念;教师再将各类图形依照分数进行分割,再涂上颜色,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的占比,学会用分数进行表述;最后,教师再出示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观察文字描述,写出分数。经过一系列的分数观察与练习,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教学成果较为理想。教师为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并按照观察计划层层推进观察,使学生逐渐深入知识点,形成了制定观察计划的意识。

3.拓展观察维度

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在一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运用自身观察能力的机会较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速度较为缓慢。教师可以拓展观察的维度,让学生开展比以往更有挑战性的观察活动,加强观察能力训练的强度,让学生不断积累观察经验,形成完整的观察思维,更快地养成数学观察习惯。

在“数字编码”的教学时,教师将其作为教学拓展,为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出示邮政编码,让学生猜测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不懂,而也有几位学生猜测,这些数字可能是地名的代号。教师称赞了这些学生,通过课件展示了邮政编码6位数字的含义,学生观看后,询问教师:父母的身份证号码里面有父母的生日,而且开头的数字也是一样的,那么是不是每个人也都是一样的编码?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问,解释了居民身份证号码里各个数字的含义,解释了数字编码的共同特征。学生掌握数字编码的规律后,教师组织学生为本班所有人编制学号,学生愉悦地参与讨论,教学效果良好。教师拓展了学生的观察维度,引入了部分课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思维,学会拓展视角参与观察。

三、指导解题方法,强化观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解题的实践方法,落实数学理论教学,使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点。学生更多地将数学观察能力应用于解题,而解题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借助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观察顺序、挖掘本质特征、运用数学关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轻松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观察思维,推动学生观察思维的培养进度。

1.梳理观察顺序

教师必须遵循数学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观察,由简单的表面观察过渡到复杂的深入观察,更快速地解决复杂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动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随之发展。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教师先让学生在众多图形中选出四边形,找出生活中拥有四边形表面的物体,再利用方格纸绘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用长方形的卡纸剪出正方形的形状,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特征,并完成判断题。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学生完全掌握了各类四边形的概念与特征,能对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奠定了数学几何的基础。教师为学生梳理观察顺序,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层层推进观察深度,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察顺序,得到准确的结论,并对该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会将同样的观察顺序,套用到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掌握了举一反三的观察方法。

2.挖掘本质特征

常见的观察顺序通常是先观察整体,再观察细节,而数学则更重视细节的观察,只有把握细节,才不会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或者疏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挖掘事物的本质特征,从细节方面抓住观察对象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突破口,解决数学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观察的准确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

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中,学生应掌握将各类特征的要素按照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集合,同时也找出位于两个集合相交处的要素的技能。将要素进行集合分类需要把握其特征,因此教师从要素的特征开展指导,再令学生将要素进行分类。比如,某班的学生开运动会,参加跳绳的9人,而参加踢毽子的8人,但两项参加的人数加起来不足17人。学生观察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人员名单,发现有所重合,将参加两个项目的人员进行分类,就能找出重合的人员。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挖掘本质特征解决数学问题,先观察清楚要素的特征,再严格按照要素的特征进行分类,使学生完全掌握该知识点以及观察的具体方法。

3.运用数学关系

在小学数学中存在多种概念的关系组合,属于最为基础的知识点,而无论这些关系组合具有怎样的概念,本质还是寻找各因素之间的异同点,认清两种因素的关系。学生应该掌握观察数学关系的方法,让学生正确判断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观察的切入点,将自身的观察能力落到实处,通过表象看清本质,最终实现提升数学观察能力的提升。

“倍的认识”一课中涉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倍数关系计算,学生必须掌握“倍”的概念,理解倍数关系与差数关系之间的区别。教师为学生举实例,并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图,让学生根据图片,直观地理解倍数关系。学生一开始对倍数十分不解,一旦涉及因素之间的比较就容易出错。教师指导学生从观察题意、画示意图开始理解,遇见不懂的问题就画图,逐步积累观察经验,最终实现脱离示意图完成观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判断数学关系,先直接进行观察,观察不到的再画示意图进行辅助,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积累一定的观察经验,就能产生较为精准的观察直觉,为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不断提升,需要教师进一步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更有效的数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在实践中持续深化教学,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冬梅.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江西教育,2021(03).

[2]尤白凤.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8(38).

[3]庄书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1(32).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导向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研究”(wjk2023-25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