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薄片撷取”走向“群文阅读”

2024-07-01 07:31王馨悦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收稿日期:2024-02-05

作者简介:王馨悦,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而又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建立崇高的精神意识,促进智慧的生长。为规避当前客观存在的阅读教学弊端,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的“薄片撷取”向“群文阅读”迈进,有效促进学生“自能研读”,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薄片撷取;群文阅读;自能研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6-0117-04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出现了许多有关阅读教学的概念。这些概念能体现其积极意义,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优化教学方式和效果……但同时也让不少教师感到困惑、无所适从。如何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群文阅读,乃至自能研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感悟到阅读的责任,体验到阅读的成果,是教师需认真对待并着手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注重“薄片撷取”,形成稳固记忆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第一印象的产生取决于“薄片撷取”。人们会把第一印象存储在撷取到的“薄片”里,进而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记忆。这些记忆也许不会时常被提及,却会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悄然浮现心头,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同理,教师应立足课堂,用好教材例子,让教材为学生撷取记忆深刻的“薄片”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每个“薄片撷取”为学生的后续阅读提供范例及动能,这对学生有方向、有方法地展开群文阅读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小学的12册语文教材,要想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是很困难的。教材只是例子,用这些例子去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拓展性阅读,才是有效阅读必须夯实的根基,才能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就教材例子而言,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的课堂教学,带着学生匆匆“赶场”,应基于规划好的教学目标,尽可能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教学“薄片”引领学生读通、读懂文本,读出字里行间的滋味和神韵。这样的阅读,会使学生阅读时有情趣、有实效,对激励学生开展后续阅读、终身阅读产生积极影响。

(一)抓住契机,生成引子

契机存在于文本细节及教学流程中。能否发现并抓住契机,一要看教师是否关注到它,二要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具有换位思考、逆向思维、推理判断及适切联想等综合能力。

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拼音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尤其是教到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中的“yi wu yu/ye yue yuan/yin yun ying”这9个音节时,不少学生读不准、记不住。笔者以此为契机,尝试让学生读出音节中的文字、画面和韵味。于是,笔者在黑板上陆续呈现了与上述9个音节一一对应的“已无雨/夜月圆/隐云影”。意为“雨已经停了,夜幕中的月儿圆圆的,它正时隐时现地在白莲花般的云影里穿行……”读到这,学生们笑了,大家争着发言:“我会读了,我记住了,我背得出了,我会用拼音去认读后面的课文了……” 拼音教学可让学生撷取到特定的“薄片”,并产生有效的记忆,提升其后续阅读的效果。

(二)关联类同,有机生发

关联主要指贯通性,类同主要指相似度。教师应利用好文本在性质、主题、特征、形式、语态等方面的共性,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经历、知识或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使阅读过程更为生动,阅读体验更为有效,也使学生更有兴趣去自觉寻找新的文本。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小壁虎借尾巴》看似浅显易懂,当教师激发学生展开合乎逻辑的想象,可使学生从“薄片撷取”中获得惊喜。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因故未果,最后自己“再生”出了一条新尾巴。读懂这些,效果也算不错。而当教师追问:“从小壁虎向三位借尾巴的先后次序中,大家可以发现什么?”有学生脱口而出:“小壁虎是按照海、陆、空的顺序借尾巴的。”课堂上顿时欢快起来。经过教师启发、点拨,及学生不断思索、研读与想象,一幅幅画面活脱脱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断了尾巴的小壁虎既难受又难为情地低下头走啊走,正好看见小鱼,但没借到尾巴;感到失望的小壁虎继续往前走,恰好看见老牛,可仍没借到尾巴;深感绝望的小壁虎仰天长叹:“这可怎么办呀?”正在这时,它恰巧看见了燕子,不过还是没借到尾巴。一波三折的小壁虎直到看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才开始“转忧为喜”……这样的“薄片撷取”使学生留下了深切印记,知道了文中有内在联系,悟到了怎么读才能读出文中蕴含的韵味。当教到与《小壁虎借尾巴》有关联的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时,这种效能已得显现。《燕子》的开头部分是:“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因有此前的稳固记忆及能力生发,不少学生很快发觉:文中留有语言空白,读者可凭各自想象去进行形象再造。飞在远处的燕子不允许我们把它的色泽过于精细地分辨出来;当燕子飞近我们时,那一对扇动着的翅膀才最引人注目;而当燕子横掠过我们眼前,又向着远方飞去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必是那个剪刀似的尾巴了。原文中看似静止并有所割裂的描写,恰恰可让大家边读边想象燕子从远处疾飞而来,又向着远方翻飞而去的动态情景。这种借语言空白有机生发、再造出的形象与下文的描写完全气韵相通。

二、讲究以适为宜,推进“群文阅读”

如果说注重“薄片撷取”,形成稳固记忆,促成生发,主要是“功”在课内;那么讲究以适为宜,推进“群文阅读”,养成习惯,则侧重于“工”在课外。要将“课内之功”延伸至“课外之工”,前提是必须妥善解决“所需时间哪里来?群文阅读怎么做?”这两个现实问题。

(一)寻求时空突围

生活在快节奏、信息爆炸时代的教师普遍会对经验充满双重情感,既会依赖已有经验应对日常教学的压力和挑战,又会渴望摆脱它们,在“突围”中追求自我的专业成长和心灵解放。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成功“突围”以改变自身、改善自我?如何才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展开群文阅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重中之重。教师平时应努力将教材教“活”,注重激活、复现,甚至赋予文本生命和灵魂;善于用灵动、适切的方法教好每一篇课文,让学生与作者尽可能形成情感共振和文化共鸣;确保用明白的话精要地讲学生不明白的难题;作业布置应杜绝机械重复、无效劳作……就家长而言,应看到孩子陷入茫茫题海的危害,明确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应营造书香氛围,相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力,并坚持用“自己也喜欢阅读”的言行,感染、熏陶孩子养成捧起书专心阅读的好习惯。教师与家长还应借由日常沟通,形成必要共识,采取适当手段,共同鼓励学生珍惜时间爱读书、掌握方法会读书,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从容、自信地投入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

(二)实施适切扶持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助于推进深入思考的阅读模式,是复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它能有效增加阅读数量、加快阅读速度、唤醒阅读热情、拓展阅读范围。为体现群文阅读的价值,教师需牢牢抓住“群”之要领,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学生适切的指点与引领。首先,要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某一主题,推荐或同学生一起选取合适的书目。所谓合适,应是学生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并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读物的语言水平应略高于学生的,内容是健康有益的。其次,要让组织学生群文阅读成为一种能量的传递与转换。为达成此效果,教师可依据阶段性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策略,让学生有系统地读,有选择地读。有系统地读是指让学生将一类书一本一本逐本读,或将一本书一篇一篇挨篇读。有选择地读是指选取不同书中的有关内容读。具体来说,阅读方式包括:精读,即面对某一语段、某一章节中不懂的地方,能一读再读、反复阅读,直至想方设法真正读懂为止;略读,即看了文章题目、书名、目录后,略过有关内容或不懂的部分,重在读想知道的内容、感兴趣的部分;速读,即在脑海里默读,或用手指着一行一行移动下去,强迫眼睛跟着手指的移动速度很快读过去;机动读,即读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时,也“可快可慢”,但“慢”不能慢到不值得,“快”不能快到不过瘾、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何时采用何种读法,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无论哪种读,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切实要求学生借助文本教学所撷取的“薄片”、形成的记忆和技能,在整个阅读中去边读、边想、边圈圈画画,并逐步升级到学做批注、会做笔记、学会复述,有的要真实再现,有的要抽象概括……未经表达的阅读是肤浅的,而有了表达的阅读才能更好地促进理解、方便回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适当引领,让学生逐步加快阅读速度,持续提升阅读质量,尽快养成阅读习惯。

例如,当读懂、学好了文本例子《植物妈妈有办法》《蝙蝠和雷达》后,教师就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推荐他们群文阅读不同版本的《科学小故事大发现》《十万个为什么》《大自然的科学之旅》等,以此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意识,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萌发。当读懂、学好了文本例子《麻雀》《慈母情深》后,教师就可推荐学生群文阅读《细细的母爱》《母爱是凝望》等,以此让学生增进爱与被爱的情感体验,并懂得感恩。当读懂、学好了文本例子《忆读书》后,教师就可推荐学生群文阅读《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冰心散文集》等,以此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爱。当读懂、学好了文本例子《小英雄雨来》《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教师就可推荐学生群文阅读《闪闪的红星》《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传奇》,甚至可去尝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以此让学生由衷敬慕英雄人物、自觉学习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三、提供多元平台,激励“自能研读”

自能研读是强调自主性、具有突破性的阅读实践,是基于、融于“薄片撷取、群文阅读”的趋高位的“深度学习”活动[1]。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阅读形态;从狭义上讲,它指一种阅读方式。自能研读,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自觉撷取阅读“薄片”,触类旁通用好群文阅读的相关阅读策略,不断掌握、尝试运用自能研读的基本要领及基础技能。读时既不能“不懂装懂”,也不能“懂装不懂”,坚持实事求是地思考阅读的内容。当研究时遇到问题,能通过自查资料、提取所需信息等方法解决疑难或困惑,还要愿意、善于与同学、老师、家人等谈论阅读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

为更好地激励学生自能研读,增进学生自能研读的实效,教师应注重构建相关平台。教师可举办阅读比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研读指定或自选的文本,并在比赛中展示各自的理解能力和研读成果。可由教师提议或让学生自行建立研读小组,让每组定出主题、进行任务分工、选好时间及地点展开具体研读。可利用应有时间,创造可能条件,支持学生在校内、班中或某个学生家中举办“读书报告、心得交流”等活动,其议题、话题、专题可为:“我在哪里、抽多少时间读了什么书,读了哪些书?”“通过研读,我知道了什么,懂得了哪些?”“读书时,我克服了哪些困难,排除了哪些疑惑,还有什么问题及不足?”……教师可指点学生把自己研读的文章、书本以及自己研读的过程、收获,还有相关书目推介等整理、制作成手抄报、海报或展板等进行展示分享;可组织由学生担任主角的研读评价活动,例如研读参与度评价、研读理解能力评价、如何改进下一次研读的反思评价等。

诸如此类的平台展现了学生各自的进步,让其成为其他同学的范例,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又能让学生明白:不应将阶段性的研读成果作为自己的上限,不管群文阅读,还是自能研读,都得步步向前,直至无须外力施加,无须特定场合,都能自觉地将阅读与分享当成一种趋于自然的、生活化的常态活动。

阅读是个惊喜不断、享受不尽、永无止境的旅程。在引领学生经由“薄片撷取”,形成深刻记忆,并一步步向群文阅读乃至自能研读迈进的旅程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深沉的情怀以及对阶段性效果及时、系统的检验与评估等,都能形成一种肉眼可见的力量,不仅可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东西,为学生带来丰富和深刻的阅读享受和思考,还能使研读“赋能”的育人目的变得更加清晰、明朗。

总之,读书好,是种判断,是种认知;好读书,是种兴味,是种习惯;读好书,是种格调,是种境界。有了志趣促动的“薄片撷取”、阅读赠予,有了情智支撑的研读实践、丰厚阅历,学生的知识底蕴和内在修养必能不断显现,直抵学生心灵的、能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智慧生长”终将成为现实可能。

参考文献:

[1]成丽萍.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