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家校协同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24-06-30 12:34李春芳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协同

李春芳

[摘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校共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努力构建“125”家校协同新模式,建立家校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搭建“冰心儿童文学研究院”“求真儿童科学探究院”“达健儿童游戏创意院”“尚美儿童美学体验院”“拾穗儿童农耕文化院”五大活动平台,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

[关键词] 家校协同;“125”新模式;五育融合;新法律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布,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部就家庭教育专门制定的法律,《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家庭负责、国家支持,还需要学校配合、社会协同,其出台必将带来学校和家庭关系的深刻变革。《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对拒绝和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促进法》彰显出法律的强制性、科学性和社会协同性等特点。如何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视域下构建家校共育共同体,促进家校的协同育人,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是“双减”政策后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直面问题,剖析行动困境

虽然目前学校和家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都在积极推进家校协同育人,但是,经调研发现,家校共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职责模糊不清

家庭、学校双方职责边界模糊、职责不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全,祖辈“越位”、母亲“主位”、父亲“缺位”的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责任边界不明,家校间的权责边界混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家庭教育功能丧失、学校教育主体弱化,从而影响家校间的深度融合,导致教育工作低效。协同双方需厘清自身的责任边界,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找到各自的平衡点,努力寻找家校共育的契合点。

(二)家庭教育方法失衡

一方面,大部分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如家长在“望子成龙”的观念影响下,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剥夺了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这种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施加过大压力的举动,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主要表现为娇宠教育型、专制教育型、放任教育型、“狼性”教育型这四大类,这些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校家社协同流于形式

学校只是停留在以家长学堂、家长会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会演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家长只是听众或是观众,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体现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目前,家校合作的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校家社协同缺乏社会资源的助力、政府的扶持。

以上问题正成为制约我校家庭教育发展的瓶颈。国家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无疑对家校共育产生一种“撑腰效应”,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校、家、社三位一体,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格局。

二、“125”新模式,突破育人困境

面对家校共育困境,学校初步构建了“125”家校协同新模式,打造了家校协同育人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学校的优质发展找到了一条突围之路。

(一)一核引航,健全家校共育长效机制

学校依托以爱为核心的文化底蕴,积极构建“校家社”生活圈,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三个“一”,即一个专班、一个站点、一个团队,进一步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效。专班成员由德育团队、心理老师、家长代表、法律专家、第三方专业机构等组成,在建立健全高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执行体系后,推出课后辅导、心理团队管理、心理咨询流程及危机干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培训等举措。学校还增设家庭教育援助站,由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以电话热线、钉钉在线、直播互动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援助,解答家长的困惑,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学校通过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智库支持体系,启动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计划,构建硬核培训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家庭教育团队。

(二)两翼支持,助推家校共育专业化发展

学校以教师培训与家长培训为两翼,教师与家长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两翼”齐飞,构建协同共赢的教育格局。

1.培育师资力量,提升专业能力

为了快速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讲师人才队伍建设,学校整合优质师资,构建系统、科学、有前瞻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师进行系列化、沉浸式培训。学校还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校园,开设家校沟通、亲子关系、教师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沙龙、讲座、团辅培训课程,通过理论学习、情景模拟、实操训练、专家引领、经验分享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2.盘活家长资源,构建“333课程”

课程是家庭教育的行动纲领。学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工作压力、不同需求等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剖析,并开设不同梯度的课程以供家长自由选择,如家庭教育培训课、家校互动课程、实践体验课程等,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实现家校共育课程的个性化,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学校开设家长学堂,设置“333课程”,以亲子沟通、情绪管理、教子有方为核心,每个主题下面设置三个子课程。亲子沟通设置原生家庭、亲子关系、高质量陪伴三项课程;情绪管理设置积极情绪、叛逆心理、抗挫能力三项课程;教子有方设置习惯养成、心理效应、人际交往三项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家长课程的实施,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

家校互动课程:学校盘活家长资源,将家长资源引进课堂,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根据年级、班级、个体的不同情况制订课程计划,内容涵盖了科技、国防、能源、法制、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家长进课堂原则上每班每周开展一次,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频次和内容。

实践体验课程:充分挖掘家长群体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家校资源共享。一是利用家长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气象局、发电站、航天基地、交警队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二是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聘请有学识、有特长、有责任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协助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如绿书签、红色研学、冰心校外课堂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亲子关系,涵养学生品格;三是不断创新家校共育沟通形式,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学校每学期开展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结束后,邀请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三)五院支撑,丰盈家校共育实施路径

学校从博爱、至真、尚美、达健、向善五个维度统筹规划,搭建冰心儿童文学研究院、求真儿童科学探究院、达健儿童游戏创意院、尚美儿童美学体验院、拾穗儿童农耕文化院五大活动平台,家校协同,共同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

冰心儿童文学研究院:学校依托“一院”“一馆”“一所”现有的场域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一院”是指冰心儿童文学研究院,这里设有学生阅读、家长阅读、亲子阅读等区域,以诵读、阅读分享和展演还原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场景等形式,将文学的种子播进每个家庭。“一馆”是指吴文藻文化馆,这里陈列了吴文藻的生平事迹和所有作品。“一所”是指冰心创作所,这里是学生创作的快乐天地,定期邀请家长分享孩子的优秀作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协同育人。

求真儿童科学探究院:学校依托长江江尾海头的独特地理优势,努力构建“船承”校本课程,将数学、科学、电脑等学科的知识点融入“纸船”科学探索之中,邀请家长一起动手参与,分享心得感悟、记录点滴收获,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家校合力育人的目标。

达健儿童游戏创意院:冰心童年时期经常和小伙伴玩各种体育游戏,如跳皮筋、拔河、踩高跷等民间传统游戏。学校因地制宜,选出经典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加以改编创新,如跳房子、花样皮筋、滚铁环、舞龙舞狮等。同时,学校定期邀请家长进校园,共同策划活动,参与游戏、制作游戏道具等,此举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尚美儿童美学体验院:学校整合现有的“繁星”锡剧班、“小桔灯”文学社、春水“话剧社”、“小桔灯舞台秀”等社团,招募家长、学生志愿者,借助文字、舞台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爱的精神盛宴。此举既体现活动育人,又凸显家校协同育人。

拾穗儿童农耕文化院:学校创建“拾穗·遇见成长”劳动课程,将“春水·韵香园”“繁星·向阳角”和“拾穗·农享园”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成亲子劳动的乐园。另外,学校还聘请劳模家长进校园,让劳模家长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奋斗经历,分享人生感悟。家长成为课程实施的合作者。

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一直在努力探索与实践研究中。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家校协同“125”模式,不断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好“家校共育圈”,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参考文献]

[1]吴萍.“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J].内蒙古教育,2021(33).

[2]王淑清.《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22(01).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协同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