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辅导方法

2024-06-30 17:39温锦线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

温锦线

[摘要] 中小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且日趋低龄化。本文将以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为例,从学生厌学的表现出发,分析其厌学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的辅导方法:共情沟通,走进学生内心;点燃兴趣,唤醒学习自觉;和谐关系,家校合力赋能;定期跟踪,优化干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厌学表现;厌学归因;辅导方法

近年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群体中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作为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搞清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缘由,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快乐。本文将以二年级学生丽丽(化名)为例,从学生厌学的表现出发,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的辅导方法。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

厌学的学生,一开始大多表现为不喜欢学习,不认真听讲,不想写作业,对跟学习有关的事情感到厌烦、痛苦,继而产生抵触情绪。

丽丽原本是个性开朗、聪明、独立,很有想法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爱读书,表达能力较强,和同学相处愉快,交到一些好朋友。丽丽和老师关系也不错,会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从二年级下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她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想写作业,对学习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家长对此并没有重视,认为这是孩子的正常情绪表现,便没有向老师反馈。期中考试过后某天上午,丽丽早上起来有感冒症状,并伴随低烧,家长向班主任请假。但是病情好转且退烧48小时以后,丽丽还是不愿返校。又过了一周,班主任发现丽丽仍未返校,便询问家长。家长表示孩子已经返校,于是大家赶紧寻找丽丽的下落,最后大家发现丽丽就在家中。原来孩子早上强烈要求自己上学,出门后却未前往学校,而是在小区溜达,等家长都出门上班后再返回家中。家长与班主任沟通后,决定当天在家与孩子沟通,并约定第二天一定会送孩子到校。结果家长临时有事,没能按约定送孩子,所以孩子出门后再次回到家中。家长对孩子失去耐心,打算就这样让孩子留在家里。经过班主任的沟通和劝导,家长请假赶回家中,并把孩子送到校门口。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是如此,早上不肯到学校,厌学情绪严重。就算勉强出了门,来到校门口也会表现得较为激动,生气或者哭泣,甚至有一次躲进厕所40多分钟都不肯出来。但当她情绪稳定后,表现恢复正常,和同学、老师相处良好,看起来心情较为愉快。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从内在层面来看,学生自身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对学习缺乏兴趣、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等都是厌学的成因。从外在层面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导向等的不良影响也能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通过和丽丽本人、她身边的好友、父母进行沟通,我们发现丽丽厌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

丽丽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家中还有一位哥哥在读高中,兄妹感情一般。在和丽丽父母的沟通中得知,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父亲会顺着孩子的意思,以哄为主,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多,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也经常接孩子放学;母亲则对孩子要求相对严格一些,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

通过深入沟通,我们还了解到哥哥在初中时患上轻度抑郁,没有去上学,这件事情对丽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件事中,妈妈有些自责,觉得女儿出生后,自己没有更多精力照顾哥哥的情绪,所以当哥哥出现心理问题,把重心放在哥哥身上,忽视了女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不同,夫妻互不理解,对家庭整体氛围产生了很多的影响。丽丽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变得情绪化和任性。只要一提及学习,父母和哥哥都对她严格要求,甚至会打骂,这导致天性贪玩的丽丽更觉得学习和作业是让她不快乐的“罪魁祸首”,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三、学生厌学的智慧辅导方法

对于厌学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但由于家长前期的不重视,导致问题日益严重。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帮助丽丽解决厌学问题,就需要从根本原因出发,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

(一)共情沟通,走进学生内心

面对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

班主任通过跟丽丽聊天谈心,得知她的感受:

(1)她喜欢同学,喜欢老师,就是不想来学校;(2)不想写作业,不是因为不会写,只是不想写;(3)不喜欢家人,在家里不开心,因为没有人听她说话;(4)有睡眠障碍,经常晚上睡不着觉。

针对丽丽的感受,班主任也相机进行辅导:首先是理解丽丽的想法,体谅她的难处,并提供帮助;其次,重视丽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她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告诉她遇到问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让她明白,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学既是权利也是义务,逃避学习不能解决问题,面对困难要学会迎难而上。同时引导丽丽发现,学习可以对自己产生很多良性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多快乐。

在沟通过程中,丽丽明显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班主任产生了信任。有几次跟老师沟通后,丽丽第二天能自主进校园,并且主动跟老师打招呼。

此外,为了让丽丽有更高的返校意愿,班主任每天在校门口迎接她进校,又通过调整座位,让她和好朋友成为同桌,她非常高兴,上学的积极性提高了一些。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师生情、同学情作为教育的润滑剂,可以更好地化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喜欢老师和同学,往往也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能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点燃兴趣,唤醒学习自觉

在沟通中,我们发现丽丽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常常表示不开心,抗拒上学的情况也越发严重,甚至偶尔出现到了学校还会躲起来的情况,于是我们及时联系了心理老师对丽丽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刚开始,因为丽丽常常不来学校,心理老师只能在她返校时和她进行沟通。沟通以谈话为主,重在安抚丽丽的情绪,与她共情,取得她的信任。其次,通过沟通了解丽丽的人际关系、家庭情况及心理需求等。

沟通中,心理老师发现丽丽有失眠问题,偶尔会出现身体疼痛、情绪低落、身体疲乏等情况。因此,心理老师建议家长带丽丽去相关专业医疗机构做进一步诊断,排除身体疾病对孩子的影响。全面体检结果显示丽丽生理上是健康的,失眠的原因更多来自情绪问题。

丽丽能按时返校后,初期每天到校都会先到心理咨询室调节情绪,等情绪稳定了才进教室。同时,心理老师安排了每周一次的定期辅导,通过心理咨询、沙盘游戏等方法,不断了解丽丽的真实想法,接纳她的负面情绪,并引导她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效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出现过激的举动或做出后悔的事情。鼓励丽丽多和他人沟通交流,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将一些压力释放出去,减轻心中的烦恼,进而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

经过心理老师长时间的陪伴和耐心的劝导,丽丽情绪变得较为稳定。

(三)和谐关系,家校合力赋能

丽丽刚开始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返校时,家长明显有“讳疾忌医”之嫌,对班主任隐瞒事实,每次都以孩子身体不舒服为由给孩子请假。直到班主任发现问题时,家长才承认丽丽存在厌学问题。因此,班主任多次跟丽丽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积极面对问题。只有积极面对,才能找到解决方法。在老师的坚持下,家长逐渐正视孩子的厌学问题。

因为丽丽厌学的表现较为强烈,而且情绪的矛头指向家庭问题,班主任、心理老师、德育处两位主任一起与家长进行了两次会谈,发现父母不但教育观念不一致,且不认同对方的看法,夫妻矛盾较为明显。在家里,父母有时会当着丽丽的面争吵,家庭氛围较差。母亲对丽丽的心理问题不是很重视,不愿意心理老师接触孩子,甚至觉得丽丽这段时间的表现只是在试探父母,并不是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父亲认为,从前对丽丽管教过严,现在丽丽是在试探父母是不是真的会改变,所以想遵从丽丽的意愿,先让丽丽请假在家。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劝导丽丽的父母积极修复夫妻关系,尊重对方的想法;承认不足,积极改正,并且要统一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同时,我们也针对丽丽的情况给家长提出三点建议:(1)认清孩子的状况;

(2)修复家庭关系,勇于表达关爱;(3)可以尝试去权威机构寻找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解开心结。明确了两个要求:(1)孩子上下学,家长一定要亲自接送;(2)向

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家长认可老师们的建议和方法,表示会努力做到。

经过多方会谈,家长的心态和行动都有了明显转变:首先是充分认识到孩子厌学问题的严重性,不再找借口粉饰;其次,不再抗拒心理老师接触孩子,并且家长自己也积极阅读一些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学习和丽丽沟通的方法;再次,面对丽丽厌学的问题,不再消极应对、听之任之,而是积极应对,每天坚持送丽丽上下学;最后,家长也反思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亲子关系得到缓和。

(四)定期跟踪,优化干预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丽丽在学期末终于正常回到学校上课。但下学期开学第一天,丽丽再次没有返校,这其实很正常,厌学问题本来就容易反复,需要老师稳住心态,长时间地予以关注。发现丽丽没有来,班主任马上联系了家长。了解到丽丽还没有收心,有点不愿意返校后,班主任先是安抚了家长,给家长打预防针:对于孩子反复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在家里尽量正面劝导孩子返校。然后又给丽丽发了一条微信:“开学的礼物老师给你准备好了,许久不见,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想你哦!明天记得到老师办公室领哦!”果然,第二天,丽丽就正常返校了。

此后,丽丽有过几次不来上学的情况,但一般都是一两天。为了巩固辅导效果,我们为丽丽制定了心理重点预警学生干预方案,对丽丽的情况定期跟踪、动态监测,通过家访、班主任谈心、心理咨询等方式对丽丽进行辅导帮助,并两周一次记录丽丽的在校表现、学业困扰情况、情绪状态、人际交往情况、家庭氛围等信息,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防患于未然。

通过定期跟踪辅导,丽丽的情况逐渐稳定,从四年级开始,已经没有旷课的情况。

在本案例中,丽丽厌学的原因更多出于对父母的反抗。通过沟通和辅导,家庭矛盾得以缓和,亲子关系趋于和谐,丽丽的心理压力变小了,对学习也不那么抗拒。从案例中,我感受到有效沟通的力量。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如能以爱为帆,乘沟通之风,便可抵达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鼓励、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友善,从而获得追求美好人生的动力。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迪克比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