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强调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重要理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思政课堂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思政小课堂要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一、提高育人格局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学段衔接,不同学段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差异,教材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让初中阶段的学习为高中阶段做好准备,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整体目标聚焦于学段衔接,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对学生的要求。如在部编版七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设计中,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分析学生“法治观念”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启蒙规则意识”,初中阶段要求“树立法治理念”,高中阶段要求“践行法治道路”。清晰了解、深刻领会核心素养在各个学段的表现要求,注重学段之间的关联性和衔接性,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的连贯性、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课程内容在前后呼应中得以实现。课程内容前后呼应、上下衔接、高低进阶,意在从课程中关注青少年发展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近性,实现思政课育人目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实现全学段的螺旋上升。
二、善用时政资源
例如,部编版八上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一目“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教学目标是“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国家的巨大进步,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提供了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等资料,要求学生“说说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教材资源虽能体现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授课之时正当党的二十大召开,教师结合学生的关注点,通过视频展现“非凡十年”国家的非凡成就,“非凡十年”从中国的十个维度展现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将课本中的理性结论具体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视频观看过后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我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并让同学从不同的国家成就谈感受,引导学生从内心更加直观清晰地体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扩展课堂半径
例如,部编版八下第六课《国家权力机关》中关于“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学习中,邀请人大代表进入课堂,举行“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在课前学生准备了十个小问题对这位人大代表进行提问,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带着对这一活动的期待,同学们分工合作准备提问稿,问题围绕着“人大代表是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履职?”通过人大代表分享通过提出关注学校周边交通整治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感受“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一知识,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将思政课的说服力得到实现。
四、强化实践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发掘课内课外的联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中,要学生“参与日常劳动,能够在生活中发扬实干精神”,结合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烹饪课程”,开展了“我为家人做顿饭”“我为老师做顿饭”“我为同学做顿饭”的系列活动。在为家人做饭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辛苦,增强主动参与日常家务劳动的责任意识。在为同学做顿饭的过程中,意外地为一些学生提供了展现厨艺的舞台,在做饭体验中同学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也培育了友谊之树。在给老师做顿饭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活动对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2023 年度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课题编号:2023szk2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