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

2024-06-29 00:38田先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组团式帮扶高质量发展

摘 要: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本文以作者赴宁夏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以来的工作实践,以吴忠市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以帮扶成员视角分析目前教育“组团式”帮扶实践中受援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探索教育“组团式”帮扶实践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 “组团式”帮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5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12-03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2022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1]。8月20日,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五位教师组成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1.5~3年的帮扶工作,开启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协作的“职教模式”[2]。

一、受援学校的现状分析

帮扶团队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对学校治理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把脉问诊[3],梳理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机制

受援校吴忠市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秋季开门办学,办学时间短,学校管理理念与东部地区差距大、管理队伍对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不清,教学管理普教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办学特色不鲜明,同时存在激励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现象。

(二)缺少高素质的教学骨干团队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平均年龄32岁)、大部分教师从办学初期的前两三年直接由普通中学转到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经验薄弱,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科研能力不足,基本没有职教名师和骨干教学团队。

(三)“三教改革”缺乏一体化设计

学校教学方式基本普教化,没有制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标准、课程、教材未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对“三教改革”没有真正的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和场地缺少开发,学生实践课程相当少,实践能力较差,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渠道也不够畅通。

(四)教师内生动力不足,受援愿望不高

由于帮扶团队对标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势必打破受援校教师原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增加教师工作量。长期以来教师内生动力不足,受援愿望不高,部分教师对教育帮扶多是被动接受,虽然非常认同这些好的教育资源,但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精力改变提升,培训学习认为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受援学校教师主动意识不强,造成一些帮扶流于形式。

二、帮扶工作的实施途径

根据学校存在的办学时间短、职业教育经验不足、教师队伍年轻、“双师型”教师缺乏、学校人培方案不科学等实际问题,明确了工作目标,制订年度帮扶计划和三年帮扶规划,推进学校管理能力和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一)构建“4+1+N”帮扶团队,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创新“前方带队伍,后方做支撑”的“4+1+N”帮扶模式,实现“组团式”帮扶工作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积极响应中组部号召派出4位“组团式”帮扶教师,泉州市教育局又增派一名副校长参与“组团式”帮扶,形成“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学骨干”全方位的强大帮扶团队。作为援助校的大后方,根据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阶段性工作要求,拟在3年的帮扶周期中,增派专业骨干教师、中层干部约30人次,每学期两个月轮换,增派教师主要参与受援校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实现专业学科多元纵横渗透和学校管理理念植入。

(二)强示范促引领,助推教师素质提升

参加“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的老师们把课堂教学当做“主战场”,以“教材赋新、教师赋能、课堂赋活”的“三教”改革为目标,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帮助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迈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一是开展课堂示范引领,闽宁云上教研。充分发挥帮扶人才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强化示范引领。一年多来,“组团式”帮扶教师开展示范教学活动54场。邀请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国赛一等奖获得者、省赛裁判等专家团队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课题研究、教学能力提升的云讲座共18场;开展“同上一堂课”教学活动6次。

二是建立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机制。去年11月份开始,“组团式”帮扶开展了校际深入帮扶,闽宁两地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机制[4]。九个专业学科(电商、计算机、汽修、幼儿保育与老年人服务、语文、英语、数学、思政、体育)均开展了建立团队带团队活动,并开始了线上互动教研活动;区内外10位帮扶团队的老师与28位老师结成师傅带徒弟的关系。

三是教师互访常态化,互帮互学促成长。组织两期教学教研团队和管理团队共30名教师前往福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53名教师前往福建省厦门市开展为期10天的《2023年暑期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进一步深化了新发展阶段闽宁教育协作交流,续写了闽宁教育“山海情”。

(三)搭建闽宁职教联盟,探索“集群发展”协同育人

为推动闽宁两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互通共融、教师互动共鸣,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14日,以吴忠市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和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为牵头单位,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福建省的27所优质中职学校,共同组建“闽宁协作 组团帮扶”中等职业学校联盟。福建省20所中职学校,教育部门、职教专家、校领导60人不远千里来宁参加联盟成立大会,充分发挥福建派出学校教育资源,以先进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式和成功经验,为宁夏职业教育赋能、强劲、增效,为受帮扶校注入新的活力[5]。

(四)推进内部治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帮扶团队准确把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理念和要义,将援助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治理机制、教师培养模式,以及优秀的管理方法、科学的教学手段,植入到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6]。理顺了学校管理中一插到底工作方式,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五)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帮扶团队重调研、查短板、找弱项,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补短板、强弱项,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修订人培方案,深化教学课程标准体系建设。推进1+X证书制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岗课赛证”育人机制,搭建学生成长平台。为推动更多的优秀老师加入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行列中,帮扶团队积极推动闽宁两校教学能力比赛团队帮扶结对,团队成员也利用自己的参赛经验,围绕参赛选题、教学设计、教案撰写、实施报告、课件制作、课堂实录及整体把握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7]。

(六)转机制优结构,深化学校管理改革

针对受援学校办学时间短、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帮扶团队帮助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七)强化跟岗学习,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校原有“双师型”教师仅1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极低,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制定《教师跟岗实践规定》,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跟岗学习,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27人,占比18.9%[8]。

三、帮扶工作阶段成效

(一)教育教学摘硕果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搭建教师学生技能竞赛尽展其才的舞台,助力学生学习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1.全区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佳绩。2023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的好成绩,实现学校在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学校办校以来最佳成绩。

2.学生技能大赛取得历史突破。2023年全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4金8银18铜的优异成绩。这是建校以来第一次获得全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创下金牌零的突破。

3.分类考试本科上线再上台阶。2023年分类考试也取得优异成绩,参加考试98人,9人本科上线,本科上线率9%(比上一年上升3个百分点),高职上线率100%。

(二)双师教师翻一番

学校原有“双师型”教师仅1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不到10%,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制定《教师跟岗实践规定》,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跟岗学习。从2022年11月开始,通过与相关企业联合培训,深度开展企业实践,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能用最新设备,熟悉岗位技能,有11名青年骨干教师取得中望3D和物联网技术专业资格证,还有5名教师也考了相关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31人,占比22.3%,翻了一倍多。

(三)学校管理更规范

一是健全了一批制度建设。针对受援学校办学时间短、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组团式”帮扶团队帮助学校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学校建设与治理着手,完善部门工作职责,对教育教学常规、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共22个,修订人培方案9份(每个专业一份)。

二是构建了一支管理队伍。在学校治理中推行网格化管理,根据专业学科整合学部,组建年级学生管理团队,理顺了学校管理中一插到底工作方式,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四、思考方向

(一)“抓劣势、补短板”精准帮扶

“组团式”帮扶强调帮扶工作要重视前期工作调研,摸清受帮扶学校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受帮扶学校劣势及短板,针对“劣势”“短板”精准出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根据帮扶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及三年帮扶工作方案,做到真正精准施策。

(二)“聚合力、建机制”联动协同

帮扶工作需要受援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统筹整合工作、力量、政策各方面资源优势,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发挥最大效能。立足“组团式”帮扶工作目标,精准梳理受援学校需求,详细制定发展规划和任务清单,努力构建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上下联动、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三)“输人才、造英才”有机统一

教育“组团式”帮扶强调把人才培养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工作标准、传递先进理念,不仅要选派优秀人才去帮扶,更要就地为帮扶地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通过跟岗培训、线上交流、线下研讨、公开课示范教学等方式,着力提升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四)“建梯队、立标杆”双管齐下

针对学校建校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管理经验与教学经验不足,重点强化学校管理团队梯队建设,打通“校级领导—中层行政—学科(专业)主任—教师”四个层面规划的一致性与匹配性,培养校级后备干部,构建教学(名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团队。为学校树立高标准的办学标杆,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

(五)“强改革、促合作”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区域产业群人才需求办学根本目标,探索“互联网+”课程育人的有效教学形式,促进“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真正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结语

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入挖掘了其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作者在宁夏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工作实践,以及对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实施路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模式,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阮晓文,刘聪.我国东西部职业教育帮扶的必然要求、现实基础和实现路径[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06):41-47.

[2]张晓萍.“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助力教育脱贫攻坚[J].教育家,2023(49):52-53.

[3]张慧峰,郑敏,许茜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济南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2):140-143.

[4]周晓宇.数字赋能“组团式”教育援藏[J].中国民族教育,2023(11):13.

[5]李瑾瑜.从“塌陷”到“振兴”:县域教育“组团式”帮扶的方法论逻辑[J].创新人才教育,2023(02):37-40.

[6]袁丽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实施路径探析——基于山西职教对口帮扶的现状[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7):61-67.

[7]王艳,金会娟,李秀娟等.常态化帮扶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3,(01):138-140.

[8]叶洁雯,罗妤婕,黎书园.以智帮扶防返贫,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担当[J].数据,2022,(05):93-95.

作者简介:田先东(1970.09— ),男,汉族,福建省上杭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组团式”帮扶助力宁夏红寺堡职校计算机应用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FJJKZZ23-044)。

猜你喜欢
组团式帮扶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