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令科
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措施。文章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阐述课程思政背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影响,提出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路径,旨在有效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开放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10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一方面,开放大学教育是一种远程教育模式,不仅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高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能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汉语言文学。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在开放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开放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为了全面提高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而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这一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追求、道德规范与生活智慧,为学生们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背景。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路径,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到道家的无为而治,再到诗词歌赋与精湛工艺,无不彰显出其博大精深。将这些文化瑰宝融入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和历史内涵,更能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2]。例如,通过推广本土传统文化,如毛笔制造、剪纸艺术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组织文化交流、考察等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文化发源地,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促进道德教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智慧,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厚德载物等道德理念,都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宝贵财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融入这些道德元素,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升道德素质,更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
3.塑造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彰显了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将这些内容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从而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更能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课程思政的引入不仅能够为这一专业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4]。首先,丰富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这一理念的引入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汉语言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渗透。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最后,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思政的引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学方式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富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热爱。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思政素养。
1.教学内容偏重于语言技能
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重点往往被放在语言技能上,如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教授。这种偏重于技能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但容易忽略汉语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汉语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语言,其文化价值远超过语言本身,若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部分学生不仅无法深入理解汉语的精髓,也难以真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线上教学方式存在局限
开放大学以远程教学为主要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也大多采用线上教学方式。线上教学虽然为学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实践机会,线上教学难以营造真实的语境,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汉语时感到困难。此外,线上教学不利于学生深入体验和感知汉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他们对汉语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
3.缺失文化教育
在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教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和解读明显不足,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汉语中的文化元素和深层含义。这种文化教育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也限制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1.重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排列组合,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展现。精心设计的课程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5]。首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这意味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计中,应该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不仅仅是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文化知识点,更是要通过这些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例如,在教授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在教授现代汉语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成语、俗语等,让学生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性与文化内涵。最后,深化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思想。学习汉语言文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要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思想。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理解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授汉字时,教师可以探讨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让学生理解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从而深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需要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传达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6]。首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选取《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案例,这些作品不仅文学价值高,而且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传统的礼乐道德观念。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也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社会责任。其次,情境模拟与体验。情境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古代文人雅集、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模拟和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不谋而合。最后,多媒体教学辅助。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古典音乐、展示传统舞蹈和戏曲表演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用于展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等,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3.注重教材建设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培育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载体。首先,教材必须能够深刻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精华,它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因此,理想的教材应当不仅收录历代经典的汉语言文学作品,让学生品味古人的文采与思想,更应巧妙地结合中国的历史演变、地理特色、艺术风格和哲学理念[7]。例如,教材可以选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配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插图,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其次,融合趣味性和实用性。在确保教材深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在内容和形式上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元素。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关键。教材中可以穿插一些富有思政教育意义且生动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文化典故,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例和互动练习。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实用性是教材编写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材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需求,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语言练习和文化体验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还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最后,贴近学生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在教材结构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来进行合理的编排。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材的内容应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也能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文化素材和实例,教材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4.加强教师培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教师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连接学生与知识、文化与价值观的桥梁。为了更有效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开放大学必须重视并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首先,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专题培训。这不仅包括对经典文化的深入解读、对历史文化背景的全面探讨,还包括如何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思政理念相联系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学习,教师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也能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的核心要求。其次,应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放大学可以组织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让教师分享自己在融合传统文化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和挑战,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最后,教师培训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注重实践操作。开放大学可以组织教师到具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学生。同时,开放大学可以安排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他们的思政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开放大学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一个封闭的框架,而是一个开放、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尊重和承袭传统的同时,也应勇于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以满足当下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放大学要重视课程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教材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唯有如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才能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既承载历史,又引领未来。
参考文献:
[1]任仲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23-06-04(001).
[2]刘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6):141-144+156.
[3]范秀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路径探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2):98-101.
[4]李小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08):50-53.
[5]陈高华,赵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架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2(12):81-88.
[6]陈联俊,郑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及文化前途[J].理论建设, 2023,39(03):1-8.
[7]陈丽玉,袁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3(49):71-74.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ath for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of Ope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an Lingke
(Yiyang Open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 necessary measure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hinese Dream.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aborates on the impa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ope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ope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The aim i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with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cultural literacy.
Key words: open universit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teaching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