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浅析

2024-06-28 10:52李孟媛
今古文创 2024年24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翻译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等都可以从“适应”与“选择”的角度得到解释。本文结合字幕翻译和生态翻译学理论进行分析,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字幕翻译的过程也需要依照适应和选择的原则。具体来说,字幕翻译需要考虑目的语的生态环境,选择最合适的语言完成双语转换。

【关键词】三维转换;字幕翻译;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11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35

一、生态翻译理论

(一)生态翻译理论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早些年间,《寂静的春天》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下,这部作品的问世对全球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在一次举足轻重的环境会议中,发布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这一宣言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关注。因此,学者们开始尝试将“生态”一词引入到翻译当中,选择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翻译行为。他们开始关注翻译生态环境,包括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如语言、文化、社会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共同影响着翻译的质量。通过学者们不断深入的研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翻译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为翻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内生关系愈发明显,“生态”一词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下,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学者也开始将“生态”一词引入到翻译的研究当中。

21世纪初,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体系,他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这一理论[3]。之后,胡庚申发表了《生态翻译学解读》,将生态翻译学视作为一种跨学科的交叉的产物,也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和标准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了全新的描述[5]。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活动的开展,生态翻译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胡庚申指出“新生态主义”融会贯通西方生态主义与东方生态智慧,其中的“生态”既有精神、理念层面的,又有物质、现实层面的;其研究取向既有虚指的内涵,又有实指的本质,揭示了“生”在生态翻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7]。

“新生态主义”的出现,让我们对认识翻译本身、译本和译者提供了新的思维和角度。“新生态主义”将我们带到了翻译学的全新视角之下,也加深了对翻译中各个角度的理解。在“新生态主义”的指引下,可以更好地探索翻译的奥秘以此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随着生态翻译研讨会的召开,该理论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

(二)字幕翻译过程的“三维转换”

胡庚申指出,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做出“适应”和“选择”[6]。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和通顺,译者在进行双语之间的转换时,必须充分考虑并了解查找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结构上的差异,运用翻译的技巧,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最小化,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词汇方面,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汉英两者的微观语言知识,以便可以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最恰当贴切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译者还需要考虑词汇所承载的文化色彩和所处的语境,一定不能乱用和误用,否则就会贻笑大方。其次,在句法结构上,两种语言的差异更为显著。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意。而汉语少用甚至不用形式,注重逻辑功能、意义[8]。在这种差异之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将译文的句法结构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所以译者需同时达到中英双语要求,才能使得翻译后的译文既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与原文的逻辑和语义关系不违和。

原则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适应,继而做出适应性转换[5]。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两种承载着有不同文化的字幕并行出现在屏幕中,必定会造成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带来非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因此,译者必须不断斟酌两种语言的所处的文化背景,将源语的所想要传达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所以译者不仅需要了解微观语言知识,还要研究两种语言的宏观文化,以便并将原文的逻辑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胡庚申指出生态翻译学是以整体主义为视角,依归于华夏智慧,“自然选择”是理论的基石[4]。从整体主义视角出发,译者不仅要考虑语言表面需求,还要考虑语言后面的交际意图,充分理解双语之间的文化因素,深入研究字幕需要发挥的交际作用,深入思考如何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字幕的内涵。

二、字幕翻译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钱绍昌指出,影视语言具有5个特性: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9]。与传统翻译相比,字幕翻译涉及多种符号并存的情况[1]。以下为字幕翻译的特点。

1.对实时性要求高。随着人物和场景的变换,字幕内容跟着视频的节奏和速度随之改变,与视频内容精确匹配,同时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这种翻译的表现形式不仅强调了视频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视频所传达的信息和内容,对于那些对声音不敏感或者具有听觉障碍的观众来说,字幕的出现是对以上人群来说是一个“拐杖”。同时,实时性高的字幕不仅满足观众的视觉体验,也确保了观众能够理解视频内涵,从而更好地跟进视频的中的发展动向且不影响观看心情。

2.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通常有格式要求。在银幕上,电影每一帧画面停留时间约为1/24秒[2]。在这样的时间要求下,视频所呈现效果才能与原视频相得益彰。字幕翻译强调口语地道简单明了。因此,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需要把握翻译的准确性和精炼性。从翻译的准确性,要求译者对视频本身内容何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把握原声台词(字幕)的语义和语境,倘若字幕翻译和原文表达含义不同,甚至相悖,这不仅仅给观众带来疑惑,也会影响视频口碑,从而隐形地造成损失;其次,译文的精炼性,尽量使用言简意赅的译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冗长的表达,以免导致字幕过长,影响视频效果。

3.字幕与原声并行。视频字幕的语言融合性非常高,它需要和其他语言以两行并行的方式一起呈现在视频之下,构成视频的整体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不同的观众群体可能有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进行适当的调整。

4.审校复杂。字幕翻译完成后,还需要对翻译后的字幕进行审查和校对。这包括检查字幕的准确性和与视频的适配度,以及检查字幕是否与原文和语境匹配。

综上所述,字幕翻译是一项非常严谨认真和细致的流程,要求译者一心多用且细致入微,不仅要考虑原台词的表层语言含义,也要思考其深层文化含义,与此同时,译者还要将字幕与原视频进行结合,考察两者的适配度,在特定条件下,译者还要对已完成的字幕进行增添或删改,以完美地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二)字幕翻译的原则

1.忠实原则。忠实是对翻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译者才能将原作的准确意图和思想传达给读者。同时,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素养和文学修养,也就是需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语言的准确和忠实。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在“忠实”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底蕴,才能把原文的思想与艺术气息传达给观众。

2.简洁原则。字幕翻译者必须按照简洁明了的原则,以确保观众能够快速理解对话内容,而不会产生困扰和疑惑。由于字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与普通文学翻译不同,字幕翻译的限制因素更加多,条件也更加苛刻。在视频中,画面和字幕同时呈现给观众,必须避免冗余的表述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力求简洁明了,同时准确传达原意,确保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字幕内容。当然,字幕的翻译也要遵循第三方的要求,也就是不能违背官方的表达方式,保证简洁性的同时,也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可丢其一。译者需要具备功底深厚的技能和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以确保翻译简洁、准确。

3.通俗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满足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的观影需要,译者必须充分学习目标文化中的通俗语言表达、俚语以及国家之间的历史背景等因素,选择最完美匹配转换。在翻译时,译者应当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由于接受了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观众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接受必然不同,因此在特定的需求之下,译者需要可能也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同时,尽可能让目的语受众最大程度的接受,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都能够更好地观看、理解、学习视频,从中获得教育意义。为了达到通俗原则,译者应该充分了解视频的历史背景、内容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体会台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译者也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对话的口语风格,但在必要时,译者也需要用到“归化”的翻译策略,迫使外来语符合目的语的习惯,以避免造成“翻译腔”,让受众觉得“别扭”,所以尽可能地实现通俗化,让广泛大众接受,得到观众的肯定,也是评价一部字幕作品好坏的标准。

4.节奏原则。为了使字幕翻译更加出彩,翻译后的文本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易于朗读且流畅,甚至与源语的节奏相得益彰,同时,翻译的语言应节奏明朗,表达准确,使字幕台词与符合视频内容相符,字幕翻译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翻译的准确性,还与语言的流畅性和语言停顿节奏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做到这些,字幕的翻译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总之,字幕翻译者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以确保字幕能够为观众提供准确、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性的视频对话。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

三、字幕翻译与生态翻译学的适配度

译者通过“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保持原文生态和译文生态[4]。在原文,译者和译文这三者关系中,“译者”是这生态关系中的主体[6]。适应和选择的过程要求译者充分理解原文内容、巧妙地完成双语语言的转换和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融传递等多个方面。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不断研究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确保所呈现的结果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生态环境。

字幕翻译与文本翻译不同,在进行翻译之前,它需要将作品中的对话和声音利用机器转换成文本,翻译完成之后,译者或第三方需要审查双语呈现结果,以保证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对观众负责,在这样的初衷之下,选择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字幕翻译也需要遵循适应和选择。

利用生态翻译的理念、过程、效果和目标等多个维度,本文将利用三维转换理论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三维转换理论是指将翻译过程分为三个维度: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在字幕翻译中,语言维主要涉及语言的双语转换的过程,文化维要求译者考虑语言文化背景差异,交际维则强调要达到字幕与观众的交际目的。本文涉及了语言维和交际维之间的转换。

四、三维转换下的科技类字幕翻译

(一)语言语境

例1:In this fast paced technological world we live in.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increasingly more products in the consumer and industrial segments look for answers that meet specific needs.

在消费品和工业部门中,越来越多的产品努力满足特定需求。

分析:在例1当中,两个短句组成一个句子,因为要符合字幕翻译的要求,所以要将其切分。为适应语言目的,译者将第一个短句拆分,将“世界”单独作为一个意群,将“fast paced”和“technological”分别进行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的词性转换,把“科技”作为主语,“发展”作为“科技”的谓语;在第二个短句中,将“increasingly”进行了副词-形容词的转换,修饰“产品”,从而使译文通顺,增加可读性。

(二)交际语境

例2:Are you searching for a single-channel enhanced isolated gate driver with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for your system?

您正在为系统苦苦寻找配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单通道增强型隔离栅极驱动器吗?

This would allow the gates to follow perfectly with a slight delay and no overlapping.

这样的话,栅极就能完全跟上,略有延迟,但不会发生交叠现象。

分析:在例2中,原句的交际目的旨在给观众介绍公司产品,想要传递一种情感色彩,具备一定的呼唤功能。译者应该注重读者反映,为适应呼唤读者的交际目的,译文应基于“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传递相应的情感色彩,以确保外国读者能够体验到与汉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所以为实现交际维的转换,译者在第一个句子的译文中添加了“苦苦”,传递出情感色彩;在第二个句子中,进行了拆分,将“perfectly”翻译成“完全”,而不是“完美”;将“no overlapping”翻译成“不会发生交叠现象”,目的在于将原意阐明清楚,介绍产品性能,“overlapping”的含义为部分重叠;交叠等含义,但是在这个语境之下,为了实现交际目的,需要选择一个正确的表达,经过查询,在半导体域中,“交叠”一词更为合适。

五、结论

通过对字幕翻译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翻译的理念和适应过程。同时,通过三维转换理论的运用,得出结论,利用生态翻译理论中的适应、选择以及三维转换中的三个维度,生态翻译学能够更全面地指导字幕翻译,使翻译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呈现出一份高质量的字幕文本,最终达到我们满意的结果,观众能够欣赏各类视频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玉萍,张彩华.英文电影字幕的中文翻译——一项关注图文关系的多模态分析[J].中国翻译,2017,38(05):

105-110.

[2]何钦,武淑叶,郭嘉欣.新时代中国电影对外译制全流程研究[J].中国翻译,2023,44(04):135-143.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06):96-99+109.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

11-15+92.

[6]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4):90-95.

[7]胡庚申.新生态主义与新生态主义翻译观[J].鄱阳湖学刊,2019,(06):5-11+125+133+2.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9]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61-65.

作者简介:

李孟媛,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科技翻译。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从生态翻译学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