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秦观词探析

2024-06-28 05:49董晋豪程建虎
今古文创 2024年24期

董晋豪 程建虎

【摘要】《淮海词》为秦观仕宦及迁谪各地所作,其中四十余首作品有明显的地理信息和空间要素。其中数量较多的“楼”“舟”“柳”等地理意象传达出秦观羁宦漂泊的孤寂情绪和因多离别而产生的思归念归之情,这与其身陷党争的处境和多愁善感的天性不无关系。扬州空间建构的大开大合、汴京空间的由外及内、潇湘空间的回环错综,均与词人当时具体的“身处”紧密绾合,而扬州——汴州——潇湘的空间脉络,勾勒出他由心怀壮志到惆怅失落,最终沉潜迷茫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淮海词;空间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04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14

一、秦观词中的地理空间及要素

秦观一生命途多舛,其幼年便博览群书,三十五岁时终于三试及第,后经苏轼举荐步入仕途。在九年宦海沉浮后,由于新党还朝,旧党失势,秦观也开始了他艰辛的贬谪之路,最终在复命途中结束了坎坷的一生。纵观秦观短暂的五十一年生涯,他的足迹遍布江浙、湖南、京城等地,并在各地留下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其中丰富的地理信息,自觉的空间意识及多样化的空间书写,颇具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秦观祖籍江苏高邮,年少居家耕读以备科举,此时他常游历于江南吴越的山水之间,后进入汴京为官,随后屡遭贬谪,辗转南方各地。经统计,《淮海词》中有四十余首作品有明显的地理信息与鲜明的空间特点:首先在创作地点方面,主要集中在会稽、汴京和郴州三地,分别对应其家乡、任职处和贬谪地,词作具体地理分布和数量如下:郴州九首,汴京七首,会稽四首,处州四首,高邮三首,长沙三首,雷州两首,蔡州两首,镇江两首,杭州一首,徐州一首,扬州一首,湖州一首。由于秦观在家乡经常交游,在任职处频繁出入风月场所,在贬谪途中身心俱疲,故呈现出此三地作品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其次从地理要素上看,其作品体现出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并重的特点,既有杨柳、塘畔和水边,又有深巷、楼阁和馆驿。从总体上看,在秦观词中总能体味到江南的细腻轻柔和意境的悠远淡雅,这亦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作家作品风格的直接影响。

二、秦观词的地理意象探析

秦观词中的地理意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可以寄托情思的独特文学意象,对作者感情的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选取秦观词中出现数量最多的“楼”“舟”

“柳”三个典型要素进行分析。

(一)楼

秦观词中的楼主要有“青楼”和“西楼”两种。在统计的四十首词中,出现“楼”的词有十二首,其中“青楼”两首,“西楼”两首。其余为“登楼”“小楼”“楼外”等非明确指向的地理意象。

“青楼”的出现,首先青楼原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在北宋时期,青楼的意义已经转化为妓院,是才子文人狎妓的场所。青楼空间要素大多出现在艳情词、恋妓词中,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秦观写道:“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首《满庭芳·山抹微云》上片借衰草、烟霭、寒鸦、孤村等环境要素表现凄婉的情调,整体的空间构建是封闭的,萧索的。下片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伤感与迷茫,表面写怀念男女情事的悲伤,但其中难掩对自身命途不顺的感慨。

由此可见,尽管青楼作为经常出现的娱乐场所,带给作者无限的美好回忆,但其在词作中的出现是作为往昔时光的标志,为作者抒发对青楼知己的怀念和留恋惬意生活提供了地理空间线索。也正是因为青楼的销魂美好与眼前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被赋予了感伤的情调。

其次作品中出现较频繁的是西楼。西楼本指女子的居所,后来逐渐引申为言愁、相思、怀人和离别等含义。“西”包括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意蕴。从五行来看“西”为金,主肃杀;从季节归属来看“西”属秋,象征萧条衰败;从音律来看“西”主商,即悲伤之意;从阴阳来看“西”属阴,对应为女性。故“西楼”往往表现哀伤凄婉之情,成为寄托词人伤感的特定意象。秦观《风流子》中写道:“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根据“肠断”可以肯定这是怀念青楼旧好的词,离愁别恨难以诉说。此词写于作者离京贬谪途中,所以此作应是怀念同时遭贬谪的友人,同时将身世之感融入艳情,怀念“西楼”的同时更有万般愁绪在心中纠结。《木兰花》:“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此处“西楼”指作者与妓女宴会饮酒的地方。此词作于少游贬谪长沙之时,有位义妓与他弹弦饮酒,他自然流露出酒逢知己、相见恨晚之感,此地的“西楼”成了他心灵暂避的港湾,作者也借“西楼”表达了与义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愁难消。

(二)舟

秦观词中的舟主要有轻舟和兰舟两种。首先轻舟意指轻快的小船。《点绛唇》中说:“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这首词首句便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境,醉泛轻舟,自在漂流。后两句暗含对现实生活无计可施的苦闷,下片更是描写了四种令人感伤的事物,与“轻舟”的怡然自得形成对比,实际词中蕴含了千万斤重的凄楚之感。“轻舟”本无地理信息,但借由“轻舟”这个工具“引向花深处”,完成了空间的延伸与转换,此处的“轻舟”成了书写空间的媒介,并以此构建了一种迷茫怅然的空间。

第二种舟的类型是兰舟。兰舟原指木兰树所造的船只,后来成为船的美称。在《长相思》中不禁发问:“想花阴,谁系兰舟?”这首词是作者途经镇江所作,此时正是他再试落第的悲伤之时,他登上秋末的“十二层楼”,不禁回想起扬州的温柔乡,便想乘着兰舟寻艺妓居所。此时的兰舟成了秦观追寻往日恋情的必要工具。兰舟本是静止的,但“花阴处”的地点与“系兰舟”的动作完成了此处的空间构建,与之前“温柔乡”共同聚合成了惆怅迷惘的空间。

由于秦观的行程集中在南方,水路便成了最便捷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其中舟成了最常见的野外地理空间要素。作者乘舟即是物我合一,将自身融入空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思乡或思人的情感。舟的漂流象征着人的沉浮,“漾舟”“归舟”“系舟”都表现的是一种空间的转换与流动:漾,空间的不定,寓意漂泊;归,指向家园,空间的确定,寓意厌倦漂泊;系,空间的确定,寓意向往稳定的生活。舟本身无空间含义,而通过动词的修饰,有了明显的空间建构的意义。于是舟船在古代诗词中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与羁旅漂泊的孤寂和感慨自身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三)柳

秦观词中经常出现“柳”的意象,但大多都是作为一种地理空间要素,常出现的有“柳下”“柳外”“柳边”等。无论是下,处,还是边,词人都是把空间分割为两块,自己在一个空间,以“柳”为前景,分割于另一个空间,而伊人在另一个空间,寓意分别。在《沁园春》中秦观写道:“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这里的“柳下”是作者与青楼知己相与游玩时的地点,而如今青楼早已远离,下片触景生情,伤春怀人。“柳下”说明作者将自身置于空间场景之中,以俯视的视角聚焦“柳下”的空间,使人感同身受作者的离别之殇。

他在《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中又写道:“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这里描写了采莲女与船夫划艇而来,他们“偷顾”暗恋,惊起了一对柳外的鸳鸯,真鸳鸯飞去时却回头望见船上的“假”鸳鸯,一副妙景显示出无限的自然情趣。“柳”在其中成了鸳鸯的栖息地,营造出了清新秀丽的气氛,表现了水乡男女含蓄的爱情。“柳外”说明此时作者身处空间场景之外,以第三人称视角观察一对鸳鸯,表达出作者的倾慕之情。

在《水龙吟》中再次出现了“柳”:“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此处指的是恋人的居所,处在柳树边的深巷中,花丛中的一道道门内。此时他已与女子分别,回首望去她的住所却有“不堪”的痛苦,因为和他一样多情的只有明月,分照着两地的恋人。“柳边”是对女子住处的空间记忆,表达了离别后的相思和无奈。

柳条婀娜柔媚,摇曳多姿,就像女子的曼妙身体和男女之情的缠绵,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成为历代作家借景抒情的对象。因“柳”与“留”同音,暗喻挽留惜别之意。秦观词中的柳不单是一种春季的代表植物,而往往与自己的回忆和恋人的美好爱情结合在一起,以“柳下”“柳外”“柳边”构建的空间常常渲染出离别和相思的气氛,有时也传达出一种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愁。

三、秦观词的空间分析

秦观笔下出现的地理空间具有不同的韵味和象征含义,因此在创作中他结合了各地不同的景观特色,表现出个性鲜明的情感特征。在此选取扬州、汴京、潇湘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空间进行阐释。

(一)扬州

扬州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因漕运的繁荣而兴起。扬州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让人对其心驰神往,而在宋代经过战乱的摧残,扬州已不复当年之盛,成了较为边缘化的城市,丧失了大部分都市生活的娱乐气息。秦观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扬州,他在扬州高邮应试科举,同时经历了与苏轼的交游,随后赴越省亲,游历了江南吴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此作中也透露出对此段漫游岁月的怀恋与不舍。

试看秦观对扬州的描述《望海潮》: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这里介绍了扬州的疆域广袤,人口稠密,自然风光秀美如画,其中更是豪俊人物频出,气势如虹。然而以上均是“追思故国繁雄”,如今风光不再,一番萧索景象,作者却“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秦观的饱满的人格力量因此而张扬,充满了豪气冲云的壮阔气概,给人巨大的精神鼓舞。

上片“星分”“疆连”“万井”“十里”宏大的视角表现了空间的发散性扩展性,随后视野转入“珠帘”“飞盖”的人文地理空间,最后收缩到“巷中垂杨”和“画桥翠烟”中,这是一个视野由大到小的过程,全景式展现了扬州的都市景观和江南风韵。此处扬州的空间构建具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势,这与秦观此时壮志凌云的抱负和慷慨豪迈的志气是紧密联系的。

(二)汴京

汴京是北宋时期全国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城市。秦观自考取进士后,便开始了在汴京长达九年的仕宦生涯。在此期间他由于卷入朋党倾轧的政治漩涡,几经沉浮,心灰意冷,因此在他的词作中没有直接出现“汴京”二字,多是京都繁华的追忆与留恋。请看这首《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开篇便写梅花稀疏,冰河融化,隐喻此时年华“暗换”。后两句中金谷园、铜驼路虽是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在此处却是用以借指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下片的用西园、华灯、飞盖、兰苑描写了往昔的欢愉盛况,而如今繁华已成云烟,作者酒楼独倚,无奈嗟叹。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即景抒情。用昔日之欢乐,表现今日之悲苦,用反衬的方式,借美好之物,抒愁怨之情。

此处汴京的空间构建具有一种隐秘感和朦胧感,“碍月”“妨花”“时见”“暗随”体现出空间的不明朗与若有若无的感受,正与秦观此时为官数载的无奈愤懑心境彼此呼应,随后倚楼极目远眺,“栖鸦”唤起了“归心”,从向外的空间转入内心的自叹,因此汴京成为作者情感递进的关键空间要素。

(三)潇湘

潇湘,一是指湘江;二是指潇水和湘水的合称;三是指古镇,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四是泛指湖南地区。秦观的贬谪之路途经湖南,主要停留在长沙和郴州,所以他的词中也经常出现“潇湘”一词,为研究其地理空间提供了线索。请看《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可见作者精神上的痛苦。结合上片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远方友人寄来的书信,虚实结合,作者心中的“恨”已经砌成高墙,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发问。这里的“潇湘”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失意愁苦的哀怨之情,引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此词的上片出现了“楼台”和“津渡”和“桃源”等地理信息,但作者却“迷失”在了这样开放式的空间中,随后作者将自身置于“孤馆”,关闭的门隔绝了春寒,也锁住了作者求索的心,在“杜鹃声里”空间逐渐转向封闭。下片潇湘的空间更具一种收缩性和封闭性,“郴江幸自绕郴山”构建了一幅内敛式的,回环往复式的场景,这同样是因为作者内心的郁结的情绪在外在空间的运用表现。最后一句“流下潇湘”又将空间向远处延伸,作者的内心的悲愤似乎也像郴江一样向北流去。整体上看,此处潇湘的空间构建是由开放到封闭,由压缩转向流动,这种变化是与作者的情绪起伏是密切关联的。

四、结语

秦观善于在词中营造各种空间,其中涉及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这些不仅是真实客观的地理空间,而且在作者的主体观照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内涵,在艺术加工后形成了“地理思维和文学思维”的统一。同时秦观在创作中有强烈和自觉的空间意识,这是源于其对外界的敏锐感受及其漂泊的人生遭际。秦观除了在家乡交游时期的心境是轻松惬意以外,在京生活与贬谪途中均是“隔阂疏离”,尽管有无限风光和男女情爱,在少游这里也化为了离愁别绪,感伤幽怨。以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分析秦观词的创作,有助于体会词中包含的细腻复杂感情,更全面地了解秦观及其创作。

参考文献:

[1]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

[2]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周曦敢,程自信.秦观集编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J].人文杂志,2016,

(05).

[6]曾大兴.“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7]朱长英.地理空间对宋词影响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8]鹿晓桐.贬谪初期秦观诗词创作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

[9]马冰岩.21世纪秦观词研究综述[J].今古文创,

2023,(16).

[10]连梦云.秦观词的空间书写[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3).

作者简介:

董晋豪,男,汉族,陕西宝鸡人,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程建虎,男,汉族,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汉唐文学与文学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