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培伟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计和执行项目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习效果。文章简述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101-04
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注入式”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发式”的主动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以项目为基础,主动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从而既获得理论知识,又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刀切”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在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内涵
项目式学习,即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主张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小组合作,解决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源自真实世界经验的任务[1]。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进而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通过完成项目来提升综合能力。
2.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非通过被动接受知识来实现,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借助教师、同学或教学材料的帮助,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理论突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强调他们应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2]。建构主义理论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应用原理,即让学生通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创设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他们在主动投入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实用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是由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它强调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认为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能够深刻影响学习活动。该理论倡导“从做中学”,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现象、领悟原理并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构建起完备的知识与技能体系。项目式学习与实用主义理论的“从做中学”理念高度契合。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理论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并产出实际的项目成果。
(3)整体教学理论。整体教学理论是由教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提出的,他认为教学是一个由多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部分组成的系统[3]。该理论主张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先明确教学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整合零散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根据整体教学理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先确定课程主题,然后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将各种教学活动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与技能框架。
1.理论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涵盖多个核心教学模块,如“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等,深入探索数据编码、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高级概念,这门课程不仅知识容量大,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逻辑严密、相互联系,展现出较高的理论性和抽象性[4]。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和微课等现代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践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造实践机会,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3.跨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以信息技术为主轴,但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跨学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应用,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前分析,理清项目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导,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安排等诸多要素[5]。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详尽的教前分析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对即将教授的内容和采用的教学形式有一个整体且深入的理解,进而能够清晰规划教学路径,合理安排各项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章节的内在知识结构,包括识别关键概念、原理和技能要求。通过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教师可以系统地梳理出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后续教学项目的选题和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教师必须仔细研读并理解课程教学章节所对应的课程要求。这些要求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是制定项目式学习目标的根本依据。通过深入解读课标,教师可以确保所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与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紧密契合,避免出现偏离教学主旨的情况。最后,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编程知识等方面的现有水平,评估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分析,教师可以预设不同教学方法产生的效果,从而作出明智的教学策略选择,以更有效地推进项目式学习。
例如,在教学“认识数据与大数据”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体质数据促健康”作为主题学习项目。由于该课包括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概念,数字化与编码的内涵,二进制与数制转换,数据编码与压缩,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多个复杂内容,因此教师要提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完成“体质数据促健康”项目后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升,如理解数据和信息的区别、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等,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激发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利用数据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然后,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和整合,以确保教学内容与项目主题紧密相连。教师可以结合“体质数据促健康”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收集和分析体质数据、如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改善个人健康等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详尽的教前分析,教师可以理清项目教学的思路,为“认识数据与大数据”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还能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2.开发设计,确定项目教学内容
在部编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一章节前都设置了相关的学习项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教材中的项目描述往往较为简洁,需要教师进一步开发设计,以明确教学内容和主题,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综合发展。首先,分析教材项目,明确核心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仔细阅读教材中给出的项目描述,理解项目的实施目标、准备策略和活动过程。通过深入分析,教师可以提炼出项目所涉及的核心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框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料、多媒体素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这些资源应该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讨论话题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信息系统的安全”一课时,教师可以“安全责任要规范”作为主题学习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现代社会中个人隐私泄露、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网络犯罪以及信息诈骗等关键问题,并研究保障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进而使学生深刻领悟作为信息社会公民所应肩负的责任。为了高效开展这一课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对项目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并利用其中蕴含的育人资源。首先,教师可以搜集和整理一些真实的信息安全事件案例,如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供学生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实际影响,同时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实践操作任务,如设置复杂的密码、使用防病毒软件、识别和防范网络钓鱼攻击等。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通过对教材项目的二次开发设计,教师可以明确教学内容,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综合发展。
3.组织管理,推进项目教学开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需要以项目为中心,充分发挥组织管理的关键作用,确保教学的有序推进[6]。首先,统筹规划与项目设计。教师要从全局出发,进行项目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的主题、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预期成果。教师要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确保项目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会超出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同时,教师要设计项目的具体环节,如理论探究、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等,以确保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其次,组织协调与资源整合。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协调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软件、硬件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要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如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等,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监督评估与反馈调整。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估。通过定期的检查、测试和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项目的进展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以确保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初识数据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管理个人书目”作为主题学习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指导学生领悟数据结构中的变与不变思想,理解数据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升学生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鉴于该项目的实践性、理论性和跨学科特点,教师应有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探索。在项目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Python编程教程等。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解答他们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教师要向学生明确“管理个人书目”项目的总体目标,即将数据结构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Python编程实现书目的有效管理。教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项目进度,确保学生按照计划推进[7]。在项目关键节点,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等阶段,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有效地推进“管理个人书目”项目的开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结构知识和Python编程技能。
4.总结评价,巩固项目教学成果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总结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还能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方向[8]。鉴于项目式学习特征,教师要综合使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评价手段。首先,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和努力,而非仅仅关注最终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指导。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团队协作等。同时,过程性评价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其次,终结性评价侧重于评估学生在项目结束时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原理、操作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结性评价通常通过测试、作品展示或项目报告等形式进行,它不仅能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一课时,教师可以“安全组建局域网”作为主题学习项目,并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巩固项目教学成果。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应着重观察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具体来说,要留意学生是否积极地去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是否能准确识别并应用各种联网设备,以及他们能否正确判断“网卡”的安装情况,学习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指出部分学生出现的走神、瞌睡等错误行为,并督促他们端正项目探究的态度。同时,对那些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提高。在终结性评价环节,教师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上。对那些能够高效完成项目并取得优异成果的学生,教师可以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项目经验,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也能帮助其他同学从中汲取经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那些未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深入反思在项目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反面教材,提醒其他同学在项目学习中避免犯下类似错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跨学科等多重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了实现项目式学习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要进行教前分析、理清项目教学思路,开发设计、确定项目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推进项目教学开展,总结评价、巩固项目教学成果,以此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芳篱.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贵州教育,2022(21):17-20.
[2]崔大勇.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7):110-111.
[3]刘裕梅.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以“了解软件的功能和开发”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 2022(26):85-88.
[4]王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25):102-104.
[5]石东妮.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项目式学习教学实施策略———以“万物互联———走进物联网”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23):62-65.
[6]耿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以“数据的计算”教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22(07):28-30.
[7]苏长堃.项目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 2022(19):40-41.
[8]王梦姣.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职Python编程教学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
Yao Peiwei
(Guizhou Province Zunyi City No.13 Middle School, Zunyi 563000, China)
Abstract: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that promotes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by designing and executing projects. In the teaching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project-based learning can help students combin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operations. Through practical operation,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emphas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nd explores se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rontline teachers to optimize se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teaching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