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刍探

2024-06-28 09:12王学斌
成才之路 2024年16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主体作用历史教学

王学斌

摘要: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革历史课堂教学,推动从“教”到“学”的转变,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时,应明确主题、实施目标导学,创设情境、丰富学习体验,鼓励质疑、强化思辨意识,自主探究、突出独立思考,多元评价、巩固教学成果,使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历史教学;应用;主体作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065-04

项目式学习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为主的现代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及特征,分析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析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的规划、实施及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1]。其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立项目主题,以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链来呈现项目内容,“以教学情境来推动项目问题的生成、探究、解决”[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能得以培养。项目式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综合性。项目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密切联系现实世界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团队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者完成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项目式学习的问题设计及解决,体现了教与学的关系。第二,实践性。在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项目将教材与课外资源进行联系建构、将生活与历史有效贯通,还会借助历史古迹、珍贵文物、历史场景等获得亲身体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深度探究。第三,情境性。项目内容或项目问题以情境的方式来呈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项目内容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当然,作为项目内容,不仅要有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展开。第四,开放性。项目内容的涵盖较为广泛,可以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可以是不同历史的比较,可以是图文资料,也可以是音视频信息,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呈现,也可以是历史古迹、史料等。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疑惑时,教师可以点拨促思,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答疑解惑。

二、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紧密联系生活,衔接历史与现实,能够在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途径搜集史料,从辩证的角度对史论进行辨析。

2.有利于推动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是项目式学习的外化。项目式学习有赖于教师的科学引导与适时点拨,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积极参与。针对项目中呈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先阅读史料再联系比较,从中明确问题解答思路,也可以先形成知识框架,然后建立问题与教材的联系,将简单问题自主消化,将复杂问题及时反馈,或小组探讨,或师生对话,以推动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开展。

3.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历史教学,能够使课堂结构得以不断优化,使围绕项目展开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趋于完善。从教师的讲授到项目问题的提出,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到小组的交流讨论,从项目评价到自主反思,不断优化课堂结构。

4.有利于发展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既有宏观的教材架构,又有微观的历史细节,涉及的内容比较庞杂,范围较为宽泛,以项目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引导学生从简单背记知识点走向有效建构联系,能使学生从机械接受走向主动探究,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三、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主题,实施目标导学

主题是课堂活动的统领,也是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导航仪”。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学”[3],而“项目”则是实现“学”的媒介或手段[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呈现明确的项目主题、清晰的学习目标,既能够使课堂教学做到“围绕中心,有效发散”,也能够以主题为方向,以目标为导学,促进学生的高效探究。第一,开放式主题。开放式主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围绕主题所提出的项目问题、项目活动等更具有发散性,因而学生围绕项目的“学”也更为自主,更为真实。通常情况下,开放式主题不可偏离教材单元主题,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第二,集约式主题。集约式主题重在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统整与建构。围绕主题所提出的项目问题、项目活动等,可以有效贯通教材,体现考试命题方向,因而学生围绕项目的“学”也更为务实,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中,教师依据“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的新课标要求及“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主题确立项目主题:认识两宋的“祖宗之法”即中央集权。教师可将项目主题具体展开,形成明确的目标:结合史料及相关历史图示,概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影响;通过观察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形势图,概述少数民族政权的时空定位以及与两宋的关系,结合“三冗”“两积”局面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并感悟两宋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对不同时代、来源的史料进行辨析解读,通过史料互证等方法正确阐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解读“祖宗之法”,认识到贯穿两宋的防弊精神,感悟王安石勇于改革的责任感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气魄,同时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这样,在明确项目主题的前提下,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思路更为清晰,也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反馈。

2.创设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情境是项目式学习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学生展开项目研究的“催化剂”[5],因此教师创设情境,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使学生的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巧妙融合起来,是项目式学习高效应用的重要策略。第一,虚拟情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大数据或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或视频构成的虚拟情境,可以“再现”或“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6]。熟悉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刺激,使学生以形象的视听感受融入理性的思辨活动,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等的理解。第二,问题情境。将问题融入情境中,以形象化的情境深化学生对某一抽象历史问题的理解,能使学生融情入境理解该问题的已知条件,探究问题的未知条件,建立历史事件、历史时空的联系。第三,活动情境。历史故事、历史剧等的呈现,可以创设丰富有趣的活动情境,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沉闷而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单调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变得鲜活真实,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及时空观念的形成。

例如,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看视频,结合史料探讨:岳飞是否死于宋朝的“祖宗之法”?宋朝的“祖宗之法”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它经历了哪些演变?它有哪些弊端?是如何影响宋朝的历史发展走向的呢?以情境设疑,激发学生对两宋“祖宗之法”的探究兴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学习中。在讲解两宋重文抑武的现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剧,揣摩宋太祖、赵普等人物的心理活动,加深对古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史料,联系对比宋代文臣与武将的待遇,从多个角度理解重文抑武,从多个层面辩证地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3.鼓励质疑,强化思辨意识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以疑促思,以问助学,促进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鼓励质疑,培养学生“于不疑处有疑”的治学精神[7],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大胆质疑权威,对既有的历史结论提出自己合理中肯的见解,进而强化自身的历史思辨意识。第一,质疑现有史论。对教科书或权威史论的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有些历史事件或历史观念,受特定时空的局限,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学生围绕争议点展开质疑,可以培养深度思考、多维联系、有效建构的能力。第二,质疑项目问题。对项目问题的质疑,能够推动学生对项目内容的深度探究,促使学生刨根问底,追求历史真相,探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强化思辨意识,增强历史分析能力。

例如,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中,针对两宋的“祖宗之法”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将其分解为“祖宗之法”的确立、突破与回归三个板块。在“祖宗之法”的确立板块中,教师呈现史料让学生总结五代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规律,使学生从史料中概括信息,并得出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五代的建立者基本都是地方节度使,由于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很大,政治地位很高,所以更容易推动朝代的更替,最典型的当属赵匡胤。学生在此处质疑: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之后,会不会削弱地方节度使等武将的权力,以防兵变再次上演,或不利于北宋政权的稳定?教师鼓励学生从史料的联系与对比中对问题进行多维思辨,同时通过项目式表格的梳理及时间轴的呈现,融入对历史地图等信息的解读,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以形成,思辨意识得以强化。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了宋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权———权力相互牵制;崇文抑武———以文制武,防范武将。教师总结:宋朝的这套制度的特点就是权力相互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以文抑武,防范武将。宋人称其为“防弊之政”,并视之为“祖宗之法”,引以为荣。接下来,教师可结合宋代学者苏洵在《嘉祐集》中所描绘的“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的景象,联系两宋社会生活的丰富及文化的繁荣,让学生思考问题:宋人为什么对“祖宗之法”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呢?学生明确:“祖宗之法”即中央集权,能够有效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君主集权,同时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自主探究,突出独立思考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零散琐碎,史料冗杂繁多,知识联系密切,如果学生仅凭机械记忆与被动接受,而缺乏对问题自主探究及对知识的有效建构,那么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就会得到抑制,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家国情怀的培养就会落空,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思考及历史规律的把握也就会停留在表象。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项目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细节的思考,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第一,探究联系。围绕某一章节的内容展开探究,探究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联系,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第二,探究异同。围绕某一专题或历史现象,展开探究,探究其异同,比较其出入,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宋朝建立背景、重文轻武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等相关知识的联系,以此来初步理解官僚体制的建立、王朝统治危机、政治变革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明确:北宋政权建立之初,为防止地方兵权过大而制定的重文抑武国策,随着政府机构的不断增加,“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日渐突出,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于是才有了宋仁宗时期的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该新政着眼于整顿吏治,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最终因阻力太大而失败。到了“王安石变法”时,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元丰四五年间宋夏大战失败,于是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迫在眉睫,而“富国强兵”的改革重任也呼吁新的变法运动。王安石要推行新法就不得不倚重于官僚集团的运作,要真正改革就不得不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实现宋朝自我革新,就成了难题。在王安石变法的同时,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迅速崛起,宋的急剧衰落与金的迅速崛起最终交汇于同一历史时空之内,酿成了靖康之变。通过史料互证和师生互动,学生能够客观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同时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互证的意识,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

5.多元评价,巩固教学成果

多元评价既是推动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项目式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从传统教学的教师一元评价走向项目式学习的多元评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深度参与项目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对项目的问题分析、探讨、解决及反思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研究专注度、项目参与度、知识深广度等给予“适切而正面的评价”[8]。

例如,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中“岳飞之死和南宋的偏安”的教学中,教师可引用李昌宪《也谈岳飞之死》中的话:“南宋绍兴时,宋金战争已持续了10余年之久,宋金战争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南宋小朝廷已无流亡之虞。赵构君臣手中有些与金讨价还价的资本,对于战争中形成的刘家军、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吴家军,忌惮之心越来越重。此时,赵构忧内之心,不减于忧外,甚至先于忧外。战争旷日持久,再打恐兵连祸结,太阿倒持,不知半壁江山落入谁家。……为了收回兵权,办法之一,就是祖宗之法,以文制武。”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再议话题:岳飞之死,是否死于“祖宗之法”?有学生认同这一说法,也有学生不认同这一说法。通过讨论,学生们提高了认知水平。

四、结语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既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的深度学习活动,也是一种以“学”为主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从新课标要求及学情实际出发,以项目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对项目的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彬,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学科差异与质量提升[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5):8-15.

[2]王清华,张传辉.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历史单元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J].陕西教育,2023(22):52-55.

[3]蒋生福.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05):78-80.

[4]孙丰鑫,梅艳,张炜.落实“做中学”,在课程中夯实学科教育———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历史活动课设计[J].四川教育,2023(02):17-18.

[5]黄柳春,陈彦均.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民族团结·壮美广西”项目学习为例[J].广西教育,2022(16):35-37.

[6]田红彩.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0,21(04):53-57.

[7]杨艳红,李向阳.初中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18(30):68-69.

[8]田红彩.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北洋金融街的变迁”项目式学习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8,19(02):37-42.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Wang Xuebin

(Pingquan Middle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17, China)

Abstract: Apply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to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ransform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and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istorical core competencies. When apply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larify the theme, implement goal guidance, create scenarios, enrich learning experiences, encourage questioning, strengthen critical thinking, explore independently, highlight independent thinking, evaluate and consolidate teaching results in multiple ways, so that students can fully play a leading role in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history;projectbased learning;historyteaching;application; main role;corecompetencies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主体作用历史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