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化视角下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探究

2024-06-28 17:09:13田佳
成才之路 2024年16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高校

田佳

摘要:学科社会服务化是学科知识转化和应用的重要方式,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影响力。高校基于社会服务化视角开展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有利于助推国防教育实践和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学科水平,为社会作贡献。高校实施国防教育学科社会服务化,应注重多元化服务对象、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科技创新与国防融合,并明确学科建设结构、体现科技内涵,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注重资源开发,加强学科师资培养、拓宽交流合作,积累学科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化;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021-04

基金项目:2023年全国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系统研究”(编号:23BKS1722);2023年沈阳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支持计划(编号:1010147001242)

学科社会服务化是学术机构如高校或研究机构等,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向社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这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知识普及、技术推广和决策咨询,还包括新兴的科技中介、知识产权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等。学科社会服务化既可以推动学科知识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又可以通过与社会对接服务的方式,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学科社会服务化还有助于人才培养和教师职业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的学科水平。国防教育学科涵盖军事、政治、法律、战略、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具备强大国防素质和国民安全意识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安全和发展作贡献。基于社会服务化视角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既有利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又有利于国防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化的国防教育服务。本文从学科社会服务化的视角出发,阐述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探讨新时代学科建设从学术导向到服务导向的转型以及这一转型如何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确定新的起点和方向。

一、学科社会服务概述

当前,许多高校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如科技处、产业处等,以推动学科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学科服务的相关研究热度逐渐攀升,学者们开始关注学科价值的新变化,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进行了文献检索,主题为“学科服务”“高校学科服务”或“学科服务化”,时间跨度为2015—2022年。经过人工筛选、去重和删除不相关论文,共筛选出213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学科建设”这一研究主题,涵盖了服务地区经济、特色学科制度、学科评价、国内外高校社会服务工作对比研究等方面,发现“学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开展学科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高等教育学、图书情报学与图书馆学领域最为活跃。此外,社会学与人文学科专业、统计学以及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等也有参与服务社会发展的直接方式。这充分说明,高校各学科不仅具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职能,还融合了社会服务的新职能[1]。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学科发展应从学术导向转向服务导向[2],通过学科的社会服务,体现其发展的价值和使命,从而促进学科的创新发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已探索多年,但受限于理论归属、学科定位和资源条件等问题,国防教育学科化的发展进程并不顺利。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的发展始于强化军事课程建设,以解决教学“提质升级”的问题。最初,学者和专家更倾向于建立军事学科,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这一思路[3]。然而,“军事学”的特殊专业性和资源积累主要限于军队系统,与高校之间无法实现“共享互通”,这使得在高校设立军事学科成为一项难题。第二次国防教育学科化的发展由厦门大学吴温暖教授推动,他不仅发表了一系列对学科创建产生广泛影响的文章,而且在实践中大力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吴温暖教授在2003年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提出,他力争在5年~8年的时间内初步建立我国国防教育的学科体系,同时呼吁高等教育工作者努力创建国防教育学科。同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推动高校自主建设相关学科以培养国防教育专业人才。自此,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在内的六所学校开始招收在职国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并于2010年后转为全日制培养[4]。2007年,国防大学开始招收全日制国防教育硕士研究生;2001年,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在军事教育训练学下招收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5];2016年,吉首大学在教育学门类的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自设目录外“国防军事教育学”二级学科。迄今为止,共培养了三百多名国防教育博士、硕士。然而,国防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并未形成规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理想[6]。目前,只有厦门大学、东南大学还有少量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从学科专业的角度看,国防教育学科化发展是从军事学发展到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门类之下的二级学科,受到相近专业的影响,国防教育无法创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这影响了国防教育学科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7]。而国防教育学科助力全民国防教育发展,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打破学科思维定式和传统“路径依赖”,坚持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牵引,破解教育实践难题,才能真正激活学科发展活力。

三、社会服务化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原则

学科建设应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呈现比以往更为丰富的时代特征,而构建先进的学科建设理念是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社会服务化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应遵循注重多元化服务对象、注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科技创新与国防融合等原则,以推动国防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1.注重多元化服务对象

为了提高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的发展质量,高校必须站在政治高度,强调其服务国家战略和军事需求的重要性。学科建设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学术环境,而应拓展视野,将学科活动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化的国防教育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层次不同,高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具体如下。(1)为国家提供战略研究、政策科学、决策咨询等服务,也可以为军队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服务。(2)为地方政府和社区提供国防教育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服务。(3)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员工培训、国防教育、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还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知识产权转化等方式,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创新合作的机会和平台。(4)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国防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民众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还可以提供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务。

2.注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

当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社会服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以实践为教学目标、以服务为教学内容、以合作为教学途径、以行业标准为教学依据等手段,提升学科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高校应注重实践环节的比重和效果,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实施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评价指标,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提升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3.注重科技创新与国防融合

纵观全球,很多国家都强调“科技教育+军事训练”的国防教育基本模式。当前,计算机仿真训练、基地化训练、实景模拟化训练、仿真化对抗演习以及沉浸式教学课堂等,都已深度融入国防教育内容,呈现科技助力国防的发展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摒弃传统的“文强理弱”观念,强调理工专业的交叉融合,包括关注新兴科技对国防教育的影响,研究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领域的革新作用以及探索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方案等,以培养大批科技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助力国防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社会服务化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策略

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正式将“交叉学科”纳入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科课程体系,指导军地院校开设国防教育专业,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此背景下,沈阳理工大学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平台和学科生态优势,在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增设二级学科“国防教育工程”,研究方向包括装备技术与国防教育融合体系、国防教育数字化应用技术以及国防教育资源利用与优化技术等。在“国防教育工程”学科建设中,沈阳理工大学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能够服务社会的“国防教育工程”学科。

1.明确学科建设结构,体现科技内涵

在已设定的学科专业架构中,三个研究方向皆以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为首要目标。其中“国防教育工程与技术理论研究”属于理论导向的研究,着重关注兵器工程技术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所开创的新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构建国防教育工程与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包括基本内涵、特点规律、应用原则和运用方法等理论问题,为该学科其他研究路径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和工程实践等提供指导。另外两个方向则着重于开发与应用,如国防教育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国防教育工程综合集成、分队(单兵)战术模拟对抗训练系统设计、单兵模拟训练器材设计开发、武器装备仿真系统开发等技术以及国防教育训练场地及设施设备的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和技术保障等方面。而国防教育工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则侧重于教育和教学层面,依托兵器工程技术领域先进的资源开发应用模式,研究国防教育工程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理论与方法,为国防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现地教学、专业实践和各类国防教育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注重资源开发

针对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高校应在国防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上,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科研服务、教育服务、信息服务、科普服务以及社会推广与普及。高校应深入研究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精选创新性强、实践性突出的教学内容。同时,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优质的教材、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资源库以及国防教育科普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高校还可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智能化学习系统等,提供交互式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合作,并构建国防教育的社会合作网络,与军队、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

3.加强学科师资培养,拓宽交流合作

国防教育工程的实施,必须依赖“一线”教学或科研,这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参与。从2020年西安交大招聘军事教研室工作人员,到2021年哈工大招聘专职军事课教师,都反映出我国在专业师资力量上的严重不足。因此,通过学科牵引,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应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并邀请专家学者、军队专业人才进行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以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次,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军事院校等进行合作交流,开展教师互访、学术研讨、教学案例分享等活动,以推动国防教育学科的全面发展。再次,高校可以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国防教育相关的研究项目、实践活动,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最后,高校可建立国防教育学科学术期刊和专业组织,为师资培养和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这样,可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国防教育的实践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积累学科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应用

国防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有助于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传播国防教育的理念和成果,推动国防教育的发展和实践,还能为社会服务作贡献。从高校内部环境来看,高校可以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方法、教材、教具以及虚拟实验平台等工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转化为教师培训内容和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推动国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高校外部环境来看,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教学展示、科普讲座等活动,向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宣传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推动国防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此外,高校可建立国防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将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国防教育的实践体验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从学术导向转向服务导向,通过社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是学科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服务化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应注重多元化服务对象,注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科技创新与国防融合,并明确学科建设结构,体现国防教育学科的科技内涵,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综合规划,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并积累学科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助推国防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在此过程中,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化的国防教育服务,促进国防教育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宋长青.新时代高等学校地理学科建设理念与实施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6):511.

[2]刘小强,钟雪倩.从科研的社会影响评价到服务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05):77.

[3]胡凌云.国防星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4]柳艳鸿.军地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2):37-40.

[5]张立满,周渊.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化困境与对策[J].高等教育学研究学报,2020(04):39.

[6]郭善林.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12-13.

[7]陈凯,陈波,许鹏,中外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比较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8:02.

Explor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rvice

Tian Jia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59, China)

Abstract: The socialization of disciplin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nsform and apply disciplinary knowledge, which can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rvice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subject level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service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diversified service objects, practical oriented teaching models,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clarify the structur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efle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notations, optimize subject curriculum design, focus on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subject teacher training, broade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ccumulate subject research results, and actively promote appli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ocial service-oriented;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高校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19:22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1:53:21
加强党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46:30
高校军事理论课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6:02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