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2024-06-27 21:04吕雅鑫赵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语言能力

吕雅鑫 赵冲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与各国交往紧密,国际医疗服务共享合作频繁,外籍患者在华就诊人数不断上升,援外医疗队数量持续增多,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医学生在日后医疗实践中更能与他人有效沟通,提高诊疗质量与效果,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贡献。该文以厦门医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校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知识储备较“缺”、语言技能偏“弱”、交际意愿很“浓”、交际意识较“强”等特点,基于此,该文提出以坚定文化自信、增加文化体验、加强氛围营造和巧借数字搭桥等作为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以期为相关院校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敏感度;语言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a)-0160-05

Exploration on Cultivation Paths of Medical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New Era

—Taking Xiamen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YU Yaxin1, ZHAO Chong2

(1.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361023, 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great development, changes and adjustments, and China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other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s are shared and cooperated frequently, the number of foreign patients in China is rising, and the number of Chinese foreign-aided medical teams continues to increase. Medical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will be mor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other people in future medical practi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effect,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health for mankind. Taking Xiamen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rticle finds that medical students in this college shar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weak" language skills, "strong" communicative willingness and "high" communicative awareness in term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H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paths to strengthen medical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namely, strengthen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creasing their cultural experience, enhancing campus multicultural atmosphere and building bridges through digital devices, etc.,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ized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New era; Medical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ultural sensitiv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Cultivation paths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涉外医疗工作正谱写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挺膺担当。一方面外国人来华数量日益增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接受普查登记的外籍人员共有845 697名[1],在华就诊外籍人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援外医疗巡诊、义诊次数不断增加,2018—2022年,中国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近3 600名队员,为956万人次患者开展医疗服务[2]。涉外医疗活动不仅涉及医患之间的基本对话与协商,更是多文化、多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这给医患沟通带来了诸多困难。后疫情时代,各国更努力为促进全球健康做贡献,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对医疗人员而言是巨大挑战,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医学生更自信、更擅长沟通,更能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医疗服务。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展的研究较多,在知网搜索“大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有4 000余篇相关研究,研究对象多为来华留学生及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然而,针对“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仅30余篇。鉴于医学情境的特殊性,对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课题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对厦门医学院(简称“厦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开展研究,旨在探索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开拓医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其岗位竞争力及全球胜任力,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研究所设计的问卷主要改编自钟华、白谦慧等人设计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elf-Report Scale,简称ICCSRS)[3],共2部分,31道题,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年级、专业、家乡所在地、四六级成绩等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李克特五级量表题,包含交际知识、交际技能、交际态度、交际意识等四个模块。经过SPSS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回收有效问卷725份,被试专业涉及医、护、药、技,结果能客观反映厦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1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

Spitzberg和Cupach(198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含动机、知识和技能三个基本要素,动机指交际愿望,知识指对交际的理解以及对各种文化变量的认同,技能指进行交际应具备的能力[4];Deardorff(2006; 2009)构建了大金字塔模型,认为跨文化能力是基于个人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效、得体的沟通能力[5]。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表述主要有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简称CCC)、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简称TCC),以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简称ICC),其中CCC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能力,强调文化交往,ICC和TCC均指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文化比较[6]。

国内学者贾玉新(1997)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四类能力系统,即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与关系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以及情节能力系统[7]。彭仁忠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能够成功运用跨文化交际知识、交流技能、认知技能和意识等个人内部特性,与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而恰当的交际[8]。

虽然学界对跨文化组成要素的看法不一,但基本包含了知识、技能、态度、意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医学情景下,医学生能够用恰当的医学语言、得体的行为有效满足医患沟通和医疗服务需要。

2 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厦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较理想,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能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跨文化交际,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时也存在跨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自信心不足、外语能力较弱、跨文化敏感度较低等问题。

2.1 知识储备较“缺”

在跨文化知识方面,仅15.04%的受调查医学生了解外国社交礼仪和宗教文化,20.14%的医学生了解外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14.76%的医学生了解一些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策略和技巧,13.52%的医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禁忌知识,18.76%的医学生了解文化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概念,22.07%的医学生了解外国的历史、地理和社会政治知识,近半数医学生对其他国家的社交礼仪、宗教知识、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禁忌等缺乏深入了解,这种不了解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医学生在跨文化医学情境下难以实现真正的理解和有效的沟通,甚至可能会与患者产生文化冲突。

2.2 语言技能偏“弱”

在跨文化技能方面,多数学生具备从不同文化和多角度看待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能尽量避免对外国人产生偏见和成见、礼貌对待他人、避免提到对方隐私。但仅30%左右的医学生能够自信使用外语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领域的人成功交流,运用各种方法技巧与策略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仅22.48%的医学生具备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语言障碍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低,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提升医学生的听说读写应用能力,更要有效地培养医学生对外语交际的兴趣,增强医学生自信心。

2.3 交际意愿很“浓”

在跨文化交际意愿方面,70.0%以上的医学生持开放学习态度,愿意学好外语、了解外国人,愿意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外国人进行交流和学习,愿意尽量去宽容外国人不同的价值观、饮食习惯、禁忌等。医学生有较强跨文化交流需求和意愿,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体系、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医疗环境。

2.4 交际意识较“强”

在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70%左右的医学生能意识到与外国人交流时彼此存在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文化风格和语言运用的不同及它们对社会和工作情景造成的影响,与外国人交流时自身文化身份和对方文化身份的差异。较强的交际意识有益于医学生在实践中更懂得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服务患者,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3 医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路径

90.0%以上的受调查医学生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为帮助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和患者需求,医学院校应围绕跨文化交际态度、知识、技能等,开展实践活动、文化知识学习、语言能力提升课程等提升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1 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从容交流

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坚定文化自信是医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底气所在与重要基础,跨文化交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之一。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要引导他们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核心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从容交流;二要帮助医学生在多样的全球文化里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找到自身文化定位,建立高度文化自信和自我文化认知,以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有效交流;三要增强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筑牢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教导学生理解自我、理解他者,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双向交流的能力和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向世界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2 增加文化体验,助推深入沟通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注重学生个体经历对其自身发展非常重要,为医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机会和实习机会,加强医学生的跨文化体验,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社会环境。

首先,学校要为医学生多提供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如交换生项目、短期游学、海外实习、志愿者活动、夏令营、国际会议等,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国家的人实地交流。沉浸式跨文化体验经历可以增加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意识敏感度,有益学生今后更自信、更灵活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切实可行的诊疗服务。

其次,教学单位可视情况在见习、实习环节增加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沟通机会,让医学生有机会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患者的健康信仰、对疾病的认知和病因等信息[9]。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多元文化背景患者参与教学访谈和现场互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学习跨文化医学情景下的沟通方式,或让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沉浸于跨文化医学情景,提高其跨文化医疗能力。

最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外教、外籍专家、留学生的力量,通过聘请外教、定期邀请外籍教师到校讲座,组织学生与留学生多互动,扩大医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接触范围,围绕不同主题进行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提升医学生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敏感度。

3.3 加强氛围营造,推广移情交际

人是环境的产物,要以加强校园跨文化氛围为抓手,丰富校园跨文化活动内容形式,课堂内外同时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堂上,要把跨文化教学融入教学中。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其人文性而言,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英语教师在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时,可遵循孙有中教授提倡的五个基本原则——CREED,即思辨(critiquing)、反省(reflecting)、探究(exploring)、共情(empathizing) 和体验(doing)[10],既要传授显性的外国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其知晓背后的隐性文化,让医学生接触英语原版报刊、书籍、电影等,鼓励医学生运用认知技能处理跨文化问题、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跨文化经历、积极探索跨文化议题、共情理解其他文化,多多参与跨文化体验,促进跨文化能力内化。

课堂外,加强校园跨文化氛围建设,润物细无声。在图书馆开设“文化百花筒”书架或设立“跨文化交际阅读周”,整理跨文化交际主题图书及电子资源,便于学生集中查阅、交流和学习,鼓励学生阅读跨文化书籍;在学生生活区设置跨文化展示栏、长廊或文化墙,定期更新国际医学前沿发现、国际热点话题、医学生跨文化案例、“一带一路”医学合作丰硕成果等;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开设英语广播站,组织英语辩论赛、配音大赛、口语活动、阅读分享会、跨文化俱乐部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知识水平,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医科人才。

3.4 巧借数字搭桥,善于智慧交际

当前,全球正阔步迈入数字化时代,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跨文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渠道。数字化交往是重要的时代议题,医学院校要抓住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提升医学生跨文化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一是巧借智慧课堂。鼓励本校教师开设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利用仿真软件、虚拟场景等,拓宽医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包容、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让医学生在贴近现实的医学情境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善用COUSREA、Future Learn、Moocs等,有效整合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线上课程资源,与国外高校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医学生大胆表达自我,积极参与线上学习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观念与见解。

二是善用国外医疗剧。立足医学生学习需要,合理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影视资源片段,从腾讯视频、bilibili等线上平台选取医疗剧素材,比如:俄剧《临床13区》《实习医生》,英剧《呼叫助产士》《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芒洛医生》,美剧《良医》《实习医生格蕾》《夜班医生》《驻院医生》《迈城急救》,韩剧《医生耀汉》《赤子之心》《机智的医生生活》,日剧《医龙》《白色巨塔》《产科医鸿鸟》《女医物语》《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德剧《夏利特医院》等,充分调动医学生视觉和听觉,直抵学生心灵,让医学生能产生共识、共情、共鸣。重点引导医学生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掌握生活中的医疗用语、了解海外医疗体制、客观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案例,反思剧中所折射的医学伦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医患关系、宗教信仰等[11]。

三是依托新媒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微视频、电子英文杂志、App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短视频优势,引导医学生制作或观看跨文化知识短视频, 顺应时势举办跨文化交际微视频大赛, 并引导学生思考,创造机会让医学生深度接触跨文化交际;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鼓励医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和兴趣所在,多阅读China Daily、The Atlantic、Sparknotes、The Economist Espresso上的英语文章,多收听收看CGTN、TED、Podcast,了解国际时事、民俗风情、各个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思维差异等,提高英语视听说能力,增强跨文化知识储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4 结束语

随着国际医疗活动的频繁开展,国际社会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医学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基于对厦门医学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分析,本文建议学校及教学单位、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共同发力,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增加文化体验、加强氛围营造、巧借数字搭桥等途径提升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其日后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提供令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医学教育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尽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EB/OL].(2021-05-11)[2023-08-14].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088.html.

[2] 中国政府网.5年累计为956万人次患者开展医疗服务 中国援外医疗谱写新篇章[EB/OL].(2023-07-04)[2023-08-14].https://www.gov.cn/govweb/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 6889926.htm.

[3] 钟华,白谦慧,樊葳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3):47-56.

[4] SPITZBERG B,CUPACH W.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M].Beverly Hills,CA:Sage,1984.

[5] DEARDORF D K.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 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6:241-267.

[6] 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146.

[7]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 彭仁忠,吴卫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5(3):183-188.

[9] PARK R E,BETANCOURT R J,MILLER E,et al.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ross-Cultural Training:Barriers, Needs, and Educational Recommend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06(21):476-480.

[10]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13(3):1,17-22.

[11]张伊凡,冯宇轩,李静,等.以美国医学影视剧为载体的师生合作型医护英语在线学习库的开发研究[J].循证护理,2019,5(12):1122-1125.

基金项目:厦门医学院2021年校级科研课题“后疫情时代转型期医学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以厦门医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2021-04)成果。

作者简介:吕雅鑫(1990-),女,福建厦门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医学教育国际化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语言能力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