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评价设计:学业质量向度与实践路径

2024-06-27 11:52薛雨梅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业质量核心素养

薛雨梅

【关键词】学业质量;古诗词评价;核心素养

课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评价建议,还关注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整体刻画”[1],为课程评价提供了具体的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辈不让之担当。义教新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2]如何实施古诗词评价以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拟梳理义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业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古诗词评价的实践思路与具体策略。

一、古诗词学业质量向度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立足于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整体要求细化、具体化、刚性化为不同阶段的学业成就指标”[3],就古诗词而言,从情感态度、理解感受、诵读展示等方面制定了标准。

第一学段相关的内容有: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喜欢在学校、社区组织的朗诵会等活动中展示;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发现。[4]

第二学段相关的内容有: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5]

第三学段相关的内容有: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积极向他人推荐,并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在文学体验活动中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主动阅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6]

梳理发现,古诗词学业质量标准呈现出重实践、重发展的导向。第一,重视实践。一方面,三个学段均提出了“朗诵会”“读书交流活动”“阅读、参观、访问”等实践性活动,体现了古诗词学业质量的实现要“通过实践”;另一方面,提出了“喜欢展示”“乐于参与”“积极向他人推荐”等要求,表明古诗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实践”,即要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古诗词融入现代儿童生活,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建构一种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儿童生活。

第二,倡导发展。义教新课标一方面提出了诵读积累、文学体验活动中应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把握诗意、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将古诗词吸收、内化,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实现“属己的内化”;另一方面,提出要能积极“推荐”,即提倡学生能外现“属己的内化”,使古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古诗词“新的生长”。

学业质量标准重实践、重发展的导向为古诗词的评价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立体的古诗词诵读评价体系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7],充分感受诗歌音律美的方法莫过于诵读。如上文所梳理,古诗词学业质量标准对诵读有一系列明晰的要求。因此,诵读评价应为古诗词评价的重要内容,其评价标准、实施主体、评价方式等,应根据古诗词特点及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和实施。

⒈多指标的评价标准研制

一般认为,朗读的要求为“正确”“流利”“有感情”。而古诗词学业质量标准中多次出现“喜欢”“愿意”“乐于”“主动”“积极”等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这就要求古诗词诵读评价不仅要关注正确与否、流利程度、诵读效果,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义教新课标“课程内容”提出,“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8]“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9]。因此,诵读积累的过程与结果也应成为诵读评价的重要指标。此外,义教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10]。古诗词诵读尤其需要积极参与和坚持不懈,因此,增值评价应纳入诵读评价指标。再结合学业质量重实践的特点,以中年级为例,我们研制的古诗词诵读量表从诵读态度、积累数量、诵读效果、拓展创造、增值情况五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情况(见表1)。

量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评价指标及具体表现,便于理解;量表根据年段目标及学业质量标准细化具体表现,前四个指标按照达成度分为三级,形成梯度;量表内容与课程内容对应,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古诗词学习。

⒉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支持

“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11]古诗词诵读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应将教师、学生自己、同伴、家长均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具体实施中要针对评价主体的特点有所侧重,如学生、家长对情感态度指标的达成情况更熟悉,这一指标可以学生、家长评价为主;教师对诵读效果更能进行专业把握,诵读效果指标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己、家长、同伴对评价标准的领会不一定准确,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其如何理解量表、把握尺度。通过合理分配评价指标及针对性指导来支持评价的顺利实施,保障评价的效度。

⒊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

“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12],古诗词诵读评价实施中应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分别采用最适当的方法。例如,组织“对诗会”等活动评价积累数量,开展“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评价诵读效果,组织“中华诗词小论坛”等活动评价拓展创造情况。同时,要注意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以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诵读能力。

通过多指标评价标准的研制、多元评价主体的支持、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形成立体的诵读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诵读活动中主动评价、深入学习,获得古诗词素养的提升。

三、古诗词命题的实践路径

当前,纸笔测试依然是重要的评价方法。“指向核心素养的纸笔考试应超越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建构在什么情境下应用所学的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等要素,将情境的熟悉或复杂程度、知识的类型与问题解决的难度作为变量,编制不同的试题”[13]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实践导向,古诗词的命题应从校园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致力于创设实践性的诗词运用情境,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解决现实问题,从中感受价值、丰厚底蕴、体悟生活、滋养精神。

⒈关联生活,丰厚文化底蕴

古诗词包含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但是跟当今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古诗词命题应挖掘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创设可能应用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现实价值,同时丰厚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例1】(适用于三年级上学期)你和家人在西湖游玩,可是后来下起小雨了。爸爸说,下雨就没什么好看的了,赶紧回去吧。你打算用哪句诗说服爸爸继续观赏西湖美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水田园是古诗词的一大题材,游览山水也是多数学生的假期经历,此命题创设了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领会诗句大意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诗句进行口语交际。“学业质量立足语文课程目标及内容”[14],第二学段课程目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15],命题与古诗词学业质量标准内在一致。选项涉及了《春夜喜雨》(六年级下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三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上册)四首诗,学生答题时需回顾课内外积累,比较诗句描写的对象、地点、景物特点。本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四首诗,还引导学生在游山玩水中联想古诗词,赋予生活以诗情画意,于生活中自然地丰厚传统文化底蕴。

⒉体察生活,深化审美感受

生活实践是学习的源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悟是深度学习的前提。不少古诗词体现了对自然细致的观察、精妙的刻画及深刻的感悟,古诗词命题应基于古诗词,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进而学会体察生活。

【例2】(适用于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组织了“诗画春日”活动,要求同学们画出春日美景,并配上诗句作为题目。下面哪一句诗最适合作为这幅画的“题画诗”?(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画题诗、为诗配画是常见的学习活动。此命题设计了这一校园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或抓住“映日荷花”“春风”“忽如”这些关键词,或想象“树阴照水”的画面,知晓诗句描写的季节;引导学生品味“迟日”“花草香”这些有新鲜感的语言,感受日光和煦、暖风拂面、万物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四季美景,诗意无限。学习古诗词,不仅在于丰厚文学素养,更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包含的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悟。此命题便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同时学会观察自然,体悟生活,这也与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语文要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相呼应。

⒊理解生活,滋养精神力量

古诗词往往依托一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典故,凝聚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涵养学生气质和格局、思想和道德的重要源泉。读懂古诗词的内涵、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必然要联系相关的背景。古诗词命题要创设背景性的综合情境,并联系当代生活,在“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中涵养思想,滋养精神。

【例3】(适用于六年级上学期)阅读有关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材料,完成练习。

(1)根据材料提供的刘禹锡“人生遭际”,将下列诗句填全。

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上”的义项有:①表示时间或次序在前;②去、到;③升,由下而上;④等级高或品质好。结合诗意和材料,“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中的“上”表示______(填选项)。你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和__________的气概。

(3)这是中国地图,试画出刘禹锡的贬谪路线,并作备注。

(4)小明因考试成绩不好被父母批评,心情十分低落。请你借刘禹锡的人生遭际和诗句开导他、勉励他。

此命题创设了跨学科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和诗句,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感受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并尝试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对应了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题目(1)引导学生阅读刘禹锡的人生遭际,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生活常识,梳理出他“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生经历。答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刘禹锡被贬时间之长。题目(2)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浪淘沙(其一)》(六年级上册)中“上”这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逆流而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题目(3)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材料,感知地名文化,并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知识,让学生在绘制路线图的同时感受刘禹锡被贬地点之偏远、人生遭际之困顿,进一步感悟刘禹锡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斗志。题目(4)链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品读刘禹锡的代表诗句,整体理解其思想内涵,汲取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并在运用诗句的过程中学会面对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挫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史、积累语言、促进思维,而且为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文化滋养。

需要指出的是,指向实践的古诗词命题可侧重某一方面,但不应仅实现单一的功能,既要追求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语言的积累,又要追求审美的熏陶、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润泽,指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濡染与引领。

综上所述,素养导向的古诗词学业评价以立体的诵读评价系统、指向生活实践的命题引领学生亲近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应用古诗词,回应了义教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中古诗词学业成就的要求,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语言运用的实践、审美创造的形成及文化自信的建构,同时古为今用,展现了古诗词不朽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

猜你喜欢
学业质量核心素养
区域内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及建议
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特征与目标设定
关于初中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研究
运用学业质量检测数据,诊断与改进学生的学习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