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下大学舞蹈编导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26 15:33马亮
艺术评鉴 2024年6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舞蹈编导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加强教育的创新属性,从思维创新入手,从能力培养切入,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创新能力的舞蹈编导人才。这表明,教师需要丰富课堂训练形式,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使学生从不同思维视角进行切入,提升专业知识结构的全面性,更要通过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编创动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够重组理性思维,并具备思维发散的能力,最终借助即兴舞蹈和主题编舞,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舞蹈编导技法,产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下大学舞蹈编导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  大学生  舞蹈编导  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6-0117-06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马亮(1983—),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

随着高等舞蹈教育的逐步完善,各个领域都加大了对高素质舞蹈编导人才的需求,而这些人才最核心的能力则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尤其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实际教学开展时需要从思维上的创新入手,使学生在舞蹈编导课程中能够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进行融合,从而将复杂的思想理论与真实的实践相互交织。这也表明,舞蹈编导课程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增强内在学习动力,重新建构以创新为驱动的感性和理性思维把握能力,最终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拓宽创新思维的应用范围。

一、舞蹈编导有关概述

(一)概念

舞蹈编导是一支舞蹈在创作、排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员。对于舞蹈编导专业来说,编导需要基于创新思维,拥有“编”与“导”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需要紧密交织,高度结合,从而表现出舞蹈的艺术性和连贯性,尤其是通过动作表现出舞蹈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最终塑造出较为典型的舞蹈形象。并且在舞蹈创作的整个过程当中,身为创作者和主要组织人员,需要基于现实生活加强舞蹈形象的捕捉和创造,从而通过创造能力的发挥,基于舞蹈语言进行动作设计,进一步呈现出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独特的舞段,随后通过舞蹈演员结合舞台情境,表现出来的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创作过程。由此可见,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编”与“导”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

(二)呈现特点

第一,舞蹈在编导过程中需要优化作品结构,完成对舞蹈情节的铺垫,以及细节的描绘,深入刻画舞蹈人物,并通过环境的铺设,以及多种艺术手段的应用,从而使舞蹈编导呈现出独特的文学性。第二,舞蹈需要配合音乐调控舞蹈的长度,合理设计舞蹈速度。因此,在编创过程中,音乐的配合能够使舞蹈动作表达和语言传递更加丰富,使舞蹈呈现出别样的情绪。随着音乐旋律,舞蹈动作充满节奏,而其所代表的舞蹈人物所使用的舞蹈语言也会凸显出不同的情感。若是音乐伴奏中存在着间奏和停顿,也能够呈现出别样的音乐处理手段,使舞蹈带有情绪或张扬的动态色彩和静态属性,从而凸显出其独特的音乐性。第三,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素材找到创作灵感,从而确定舞蹈造型,突出舞蹈动态效果。一般来说,编导人员会在美术作品或戏剧作品中寻找灵感,真正使舞蹈成为活的会动的画作,这些自然形态的事物也带有独特的美术性和戏剧性,这也让舞蹈编导呈现出与之相同的特征,从而提升了舞蹈感染力,使演员的肢体动作形态真正符合角色创作初衷。由此可见,舞蹈编导课程的学习需要着重突出舞蹈的上述属性,从而通过启发视角,促使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驱动下,对各类艺术作品和直观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将其转化为创作灵感。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一)打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

一方面,只有打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走出惯性思维,能够不再以惯常定势去思考某些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二是教师要加强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脑海中建立不同的思维视角,从而拓宽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对于课堂学习存在厌恶心理,而一部分学生则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自身轻视了舞蹈编导课程内容。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懒惰心理影响,从而导致知识学习结构不够全面,无法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互融合,从而加大了舞蹈编导学习的难度。加之大部分文化和专业课程知识内容所运用到的种类较多,导致这部分学生会进一步呈现出消极的学习状态。另外,这部分学生在进入专项课程领域时已经形成某种惯性思维,初步接触编导课程会产生不适应性。基于上述情况,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引导作用,通过启发教学形式增强师生交流频次,从而转变学生的消极心理。并且教师也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重视学生的情绪起伏和心理状态,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恰当交流,从而使学生跳出消极学习的负面状态,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产物

首先,当今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通过能力塑造,帮助学生激活内在潜力,开启个人心智,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具备创造力、创新意识,能够乐于研究探索,并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转化为具象事物。

其次,要加强教学的严谨性,在重视事物外在属性的同时,还需要从特定视角进行创新,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不同形式,因此,一旦学生产生意念苗头,教师要重视评判的积极性,转变轻率评判的习惯,不伤害学生的创作热情,不打压学生的创作兴趣。这表明教师在进行舞蹈编导教学时,要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或动作进行慎重评价,加强评价肯定性,并转变传统一般性的否定评价,将其转变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使舞蹈编导教学课堂始终保持积极性和创新性。

最后,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重视求异思维和变化性教学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发展的眼光是为了使学生始终以探索的视角和先导性的发展观念去看待现实事物,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固化思维,做到与时俱进。而求异思维则是在思维创作过程中产生分歧时的解决办法。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格外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去寻找思维中的共性和特性,如在编创作业呈交的过程中,思维的应用既要考虑最终的创作追求,又要考虑普遍的大众审美意愿,从而使作品靠近大众审美,获得一致好评。而变化训练的应用则更加强调不同思维的转换与应用,使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凸显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能够始终在放松的环境下提升思维活跃性,从而打破舞蹈编导教学课堂中沉闷的气氛,打开学生的创作心扉,使学生不再精神恍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师生关系,满足了不同发展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培养需求,更尊重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地位。

(三)解放学生天性,引导学生进入编创状态

由于学生的主体知识结构建构各不相同,个人喜好也天差地别,因此学生对于舞蹈编导课程的认识良莠不齐,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加强教学耐心,优化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特点,提升语言的便捷性和可沟通性,并且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活动的弹性设置,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另外,可通过启发教学手段和引导教学方法,结合班干部带头作用,使学生实现共同进步。例如为了解放学生的思维天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可帮助同学建立信念感,以日常生活为例,带领学生接触世界万物,找到其普遍规律,为后续观察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新能力培养下大学舞蹈编导的教学策略

(一)带领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借助即兴舞触摸创新灵感

在大学舞蹈编导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带领学生乘着联想和想象的“东风”,在广阔的创作空间中遨游,并且学生只有提升想象和联想能力才能够在创作和编导过程中提升创造能力。为了达成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更加长远和更高的站位去思考问题,除了要改变传统在小范围内思考事物的习惯,教师还要放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创新点。如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道具内容,从而让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这一道具内容的不同用途,或者不同的出现场所,从而提高道具的使用价值,促使学生开阔创新思维的联想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加快学生联想的速度,借助游戏训练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思维发散。例如教师可给学生词组或事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出这类词或事物的相似、相反事物,如给出陆地、建筑,那么可以联想对比接近或其他意象,如:天空、海洋、居民、房屋等。随后教师要继续深入让学生进行更大范围的联想,为学生划分规定影响时间,给出词语或事物后,尽可能多地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样的具象化思维过程中,学生可围绕焦点问题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联想过程,从而思考某些事物的相近属性和相反属性,以及衔接属性,通过联想将这类焦点或事物替换为舞蹈编创的主题,使学生在编创动作的过程中加强动作与主题的亲密关系或对比联系,使不同舞蹈段落和舞蹈编排有着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另外,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具有灵感,教师可借助即兴舞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力的培养主要从思维角度出发,使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可以从这些角度探索问题的不同处理形式。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将多样化的思维产物进行快速转换,以便于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活跃度,从而对思考对象作出迅速反应。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即兴舞蹈序列形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例如在舞蹈编导课堂中,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舞蹈设置创作口令,从而调控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与音乐同频共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舞蹈动作,并通过艺术实践经验的加强,促使学生累积舞蹈经验,丰富舞蹈词汇,建立敏锐的乐感和动作组织能力,并能在音乐的带动下提升艺术美感和舞蹈表演激情,能够全身心且忘我地进行舞蹈创作与动作展示,最终在不经意间释放潜能,创作出全新的舞蹈动作。

(二)带领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借助音乐梳理创新结构

在大学舞蹈编导课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观看经典和新奇的舞蹈演出,观察自然生活和大自然,丰富个人舞蹈编导经历之外,还需要对舞蹈编导中最重要的音乐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通过音乐梳理自身在舞蹈编创过程中的创新结构。但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是听觉感官主导的艺术,而舞蹈是具象化的独特视觉表现形式,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和舞蹈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带给学生更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和视听盛宴,从而使学生能够驾轻熟路地使用音乐、感悟音乐,在舞蹈动作中提升其与音乐的配合度。

第一,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内容,让学生欣赏各类舞蹈演出,借助影视资料或作品,收集音乐素材、建立音乐乐感。尤其是对于舞蹈编导课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为学生介绍尽可能多样的音乐类型,例如:民族音乐、轻音乐、重金属音乐等,从而使学生组建独特的音乐库,能够存放编舞素材,在编创的过程中找到适合的音乐内容,并基于自身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提升舞蹈意境和动作的流畅度。例如,在欢快音乐播放的过程中需要表达舞蹈的愉悦心情,而悲伤音乐则要用悲伤的动作或表情进行配合,若是古典舞蹈则需要大气磅礴的音乐进行渲染,从而使肢体动作、舞蹈表情和音乐内容共同营造完整的舞蹈氛围,进而引发观众与舞蹈的思想共鸣。

第二,教师在舞蹈编导课程上要为学生讲解舞蹈编导的创作层次和结构创新。首先,要让学生确立舞蹈风格、舞蹈素材,以及舞蹈主题,并通过文字转换提升舞蹈主题的高雅性,在此期间要格外注意主旋律的弘扬,从而使编舞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引导观看者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为学生布置课程作业,根据舞蹈主题寻找合适音乐。寻找音乐可让学生调动自身音乐库,或是借助网络,或是借助互联网和音乐软件,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且音质清晰的音乐,从而提升编舞的节奏性、辨识度。最后,要让学生学习音乐剪辑技巧,带领学生熟悉音频剪辑软件,使学生能够满足最基本的音乐处理工作,从而使音乐效果能够与编舞主题相契合,并将其转换为MP3格式。当然音乐处理得好与坏,需要根据舞蹈的层次和结构来定,在剪辑过程中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将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特点,以及打击音效进行匹配,从而确保音乐素材的音乐节拍与舞蹈动作逐一衔接,这也需要学生反复对剪辑好的音乐进行倾听,通过舞蹈动作对音乐内容进行剪裁、重组,从而根据舞蹈结构使其共同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借此让编舞变得事半功倍。例如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在确定教学剧目和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主题寻找音乐,或轻柔或强烈,从而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的编舞办法和创意,借助角色扮演、动作演绎,以及眼神配合,展示人物情绪,突出主题内在价值观。

第三,在音乐处理的过程中,可通过演绎、对话、无视、变化,以及对抗这几类音乐处理办法,让编舞产生意想不到的表演效果。具体来说,演绎需要学生加强音乐分析能力,根据音乐旋律和情绪对应地创作出流畅的舞蹈动作;对话需要学生在舞蹈编创过程中留有音乐存在的空间或余地,让音乐进行单独表现,从而使表演者能够在音乐和舞蹈动作的演绎过程中进行对话;无视需要让音乐在舞蹈过程中独自运行,并与舞蹈同时推进;变化则需要在编导过程中运用变化的处理办法,需要多段音乐共同演绎,以提升表演的绚丽属性;对抗则需要在编舞过程中让舞蹈节奏和音乐内容产生对抗形式,从而使二者的力度相互对冲,产生强烈的表演效果。这些音乐处理办法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合理运用,从而舞蹈编导过程变得更加多样。

(三)强调学生重视感性、理性,积极重组创新内涵

第一,舞蹈编创需要学生进行情感抒发,而舞蹈艺术在编创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抒情,叙事则是抒情的辅助和陪衬。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感性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技法训练,带领学生寻找舞蹈动作和舞蹈情绪的变化和联系,从而使学生提升创新能力。这里教师可将即兴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在课堂讲解中,带领学生提升创作激情和编导兴趣。例如教师要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舞蹈中需要表达怎样的感情,不同舞蹈人物表达感情有何种区别,是否存在个性或民族色彩。具体可让学生抽取情绪标签,以一分钟为限,创作出故事合理且完整的舞蹈内容,并且要保持动作的流畅性。当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要通过动作的收放,以及节奏的快慢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提升舞蹈编创在情感中的突出性,激发创新能力中的感性色彩。

第二,教师要在舞蹈编导课堂中培养学生建立理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舞蹈内容,提升舞蹈编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教师要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基于事物的本质特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例如教师可在动作编舞中借助导带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并对动作的发展和动势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透视观察学生的动作轨迹,从而使学生基于理性视角提升对于舞蹈动作的把握能力。比如教师可利用逆向思维肯定学生的动作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兴趣。这里需要教师转化句型,在编舞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跳出单向思维框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从多途径、多个视角去思考舞蹈编导问题。

(四)指导学生时常反思、自省,借助舞蹈建立创新动能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省。尤其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更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通过舞蹈编导建立不断创新的动能,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知识,持续发展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标新立异,提升思维的多项发展,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切忌利用负面语言进行压制。例如教师可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建立教学情境,上课时加入表演成分,融入脑筋急转弯或玩笑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或者教师可采取激励措施,对于新知识进行具体分析,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频次,实现与时俱进。

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天性,加强集体游戏设置,让学生恢复儿时的创作天赋。例如在日常生活要加强观察能力训练,要鼓励学生加大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力度,而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影视作品和音乐内容提取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舞蹈肢体语言进行表现,更可以利用色彩联想和肢体探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提升舞蹈动作和音乐内容的匹配度。当然这需要教师提前了解班级状况,在课堂教学前做好互动准备,做好课堂准备工作。

最后,教师要消除学生的负面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创新思维习惯,优化知识结构的全面性,消除负面学习状态,通过多听、多练、多思考,吸收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知识和技法。例如可时常在课堂中开展动作编创练习,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合作动作编创,并在训练过程中创新舞蹈动作,以此提升对于舞蹈编导知识的认知和观察能力,使舞蹈编导的想象力得到提升,从而将思维创新作为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彼此大幅度提升舞蹈编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能通过互动培养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创新思维交互的潜在动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即兴舞蹈、音乐分析,以及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编导过程中赋予舞蹈独特的灵魂,带给观看者以独特的视觉刺激和精神感受。

参考文献:

[1]保剑.北京体育大学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张瀚文.高校舞蹈编导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

[3]刘雨晴.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及思维创新探微[J].艺术评鉴,2020(08):85-86.

[4]陈艺丹.试论新型美育视角下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能力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5]韩晶.我国部分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培养方案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6]周宏.舞蹈编导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东北师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J].当代音乐,2015(01):105-106.

[7]白丹丹.对沈阳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4年.

[8]王誉晓.逆向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探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

[9]刘彦灵.舞蹈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李锐.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