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自制悬疑剧《尘封十三载》的叙事研究

2024-06-26 21:40谢佳依
艺术评鉴 2024年6期
关键词:叙事爱奇艺

谢佳依

【摘   要】本文以2023年爱奇艺网络自制悬疑剧《尘封十三载》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等相关理论,从叙事策略的分析角度出发,分别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视听呈现展开分析,探究其在叙事上呈现出的特点。通过《尘封十三载》表现的叙事方式、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等推进未来悬疑剧创作进步与创新。

【关键词】《尘封十三载》 叙事  网络悬疑剧  爱奇艺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6-0147-0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尘封十三载》是2023年爱奇艺“迷雾剧场”推出的一部自制悬疑剧,该剧改编自小说《黯光之夜》,讲述了卫峥嵘和陆行知这对师徒刑警因十三年前的一桩悬案又重新走到一起,合力逮捕真凶的故事。近年来,《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网络悬疑IP剧集的热播引发大量的社会关注。以爱奇艺、优酷、腾讯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对于网络悬疑剧的大量投入和精心布局、技术进步带来的制作水平提升、视听呈现进步,以及网络悬疑剧自身的发展演变,都让网络悬疑剧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处于发展态势的类型剧之一,网络悬疑剧的创作风格与叙事特色是当前网络悬疑剧发展进程的一大缩影。因此,通过对2023年爱奇艺“迷雾剧场”最新的剧集《尘封十三载》进行研究,通过其双线时空结构、内部冲突设计、符号化隐喻和对比鲜明又契合主题的视听呈现,探究其背后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对于人性的高度关照,以及社会价值的讨论等,以此对创作者、观赏者,以及创作本身都给予一定的启发。

一、结构与时空

作为影响影视作品审美效果的重要因素,叙事结构决定情节起承转合的展开方式,是一部影视作品的总体框架,也是研究者在叙事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剧作家罗伯特·麦基认为:“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创作者通过将事件组合成一个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从而传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各有不同,如何排列组合直接影响故事最终的呈现形态和风格特征。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认为:“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接连顺序,因为叙事的时序已由叙事本身明确指出。”通常来说,事件基本遵循现实时空向度发展的为“线性叙事”,有着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时空统一、情节连贯等特点,观众的接受度较高,是较为常用的叙事手段,如果从叙事线索来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单线叙事和线性复线叙事。而事件发展打破现实时空常态的为“非线性叙事”,有着时空跳跃、情节断裂等特点,对观众而言具有一定的接受门槛。《尘封十三载》运用双线时空转换更加突出剧集的主体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故事时距和叙事时空上的对比使剧集充满戏剧张力。

(一)非线性叙事:双线时空转换凸显故事主体

双线叙事结构作为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叙事结构,有着较多的组合方式,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应用,一般指的是从两个角度或两条叙事线索出发,齐头并进或明暗交错地围绕核心主题展开叙述,不同的时空、事件、人物构成纵横交错的对比关系,从而激发矛盾冲突的产生。基于其观感上强烈的对比性,可以帮助观众快速地感知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往往能够更容易突出剧集想要传达的主题、塑造的人物形象等。

《尘封十三载》叙事结构上的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在以“过去—现在”为主的双线叙事中,以一个连续的故事为主线,用回忆与现实的穿插来铺展剧情。2010年,以陆行知为代表的刑警寻找真凶是第一条线索,家具城发现凶杀案,在陆行知检查完现场情况走出案发地时,看到远处的建筑,让他想起十三年前自己刚当刑警时遇到的同类案件,也就说由人物或者事件的视角,并行推进两条时间线故事。因此可以看出剧集在叙事时两条线的人物、事件也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信息的。陆行知在十三年后的案发现场和十三年前的案发现场看到那个建筑的视角几乎一致,并以此引出1997年以卫峥嵘为代表的刑警寻找“油画案”真凶的第二条线索,将陆行知作为两条线索的核心人物,并通过案件搜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关键线索、涉及案件的嫌疑人来串联相距十三年的两条叙事线。不同时空相同的人物、相似的时间交织在一起,可以帮助观众快速感知《尘封十三载》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以此突出剧集主题。两个时空转换交织,打破传统的线性时间推进和事件发生顺序。

(二)故事时距:长时空跨度彰显叙事张力

热奈特称叙事可以没有时间倒错,却不能没有非等时,或毋宁说没有节奏效果。这句话揭示了叙事节奏对于故事讲述的重要性。在当代影视制作中,这种理论也被广泛应用,其中爱奇艺悬疑涉案网络自制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种类型的电视剧往往采取中、短的叙事长度,以体现长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增强剧情紧张感。就拿《尘封十三载》来说,它从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讲述了一桩多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悬案,如今却催生出新的罪孽。两个时空的交错使人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最终,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

这一庞大的不对等结构扩大了叙述空间,加速了叙述进程。而两种叙事时间与空间所构成的信息差又使得整部作品的悬疑感更强。这部电视剧用二十四集详细描述两代刑警为一对父子所犯罪行而展开调查,一件被尘封十三年的悬案再一次浮出水面。四位关键人物都因为这桩悬案承受心理创伤。在侦寻凶手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愈合,誓要将真凶缉拿归案。《尘封十三载》在漫长的时间和空间中展示了人物社会关系、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包含对人性和感情的深层探究,使得这个故事充满悬念。这种巨大的非等时结构赋予这部剧集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使其成为一部备受关注的网络自制剧。

二、冲突与符号

剧作家罗伯特·麦基将设计叙事情节比喻为:“在危险航行面临无数岔道时选择正确的航道,是创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对其在时间中的设计。”取材于真实生活的各种事件,经过创作者加工后形成某种具有看点的戏剧冲突,给予人物富有深意的际遇变化,进而完成作品价值观的传达。在影视作品中,构成情节的事件是由影像化的视听语言所呈现,叙事情节进展的快慢、传递信息的多少进一步形成叙事节奏、情节张力的变化,这种变化也随时牵动着观众敏感的神经。《尘封十三载》通过人物的内部矛盾——原生家庭冲突构筑剧集的重要情节,并借用符号化的隐喻展现人物性格,交代情节线索,帮助观看主体深入剧集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行思考。

(一)内部矛盾:人与人的冲突与原生家庭伤痛

学者李胜利认为:“情节是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在矛盾冲突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追求特定审美效果的艺术事件的集合。”可以说,人物与自身形成的内在冲突,与他人、家庭、社会等形成的外在冲突,共同构成了决定一个情节好坏的重要因素。“矛盾是冲突的酝酿阶段、量变阶段,而冲突是矛盾的激化和深化,是矛盾的质变阶段。”具体来说,人与自身之间的冲突属于内部戏剧冲突,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属于外部戏剧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既有性格冲突,也有理念冲突和欲念冲突,它们往往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既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也有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尘封十三载》的凶手是一对父子。父亲张司城是个孤儿,从小被人收养,遭受过冷眼和虐待,这也导致他偏执、阴郁的性格。白晓芙和他的婚姻只是女方的意气用事,“原来两个人可以像两块冰一样,没有热度,也不融化,孤立地存在着,没有幸福,也没有伤害,丝毫没有活力。”最后也是意料之中以离婚收场,这更激化了张司城内心当中的阴暗面,为了报复白晓芙、卫峥嵘,也为了满足他畸形的欲望,他成了杀人狂,从张司城的视角来看,杀人能够给予他偏激的情感满足,他将女性摆成油画的样子,也是为了满足他变态的心理诉求。而他的儿子张山山,小时候母亲对他关爱有加,这时的他对生活仍然怀抱希望,可在母亲离世之后,手受伤无法杀人的父亲将他当成出气筒,他承受着年少张司城同样的痛苦,这也使得他的性格变得畸形、偏执。张司城死后,他也忍不住想要杀人,“子承父业”开始模仿父亲的手法。从张山山的视角来看,他在帮助原生家庭和生活不幸福的人解脱,帮助他们离开这个令人失望冷漠的世界,去往“乐园”。原生家庭的影响几乎是“迷雾剧场”所有作品都会探讨的社会话题,它与个体的成长息息相关。

(二)符号隐喻:交代剧情线索,表现人物性格

隐喻作为一种常用的影视语言,在戏剧创作中经常被用来表达言外之意。符号化的隐喻指的是通过一些反复出现或者给予特写的物或事等间接点明剧集所指,与情节线索对应,它不仅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更是暗含着情节发展中的言外之意,使得电视剧的艺术内涵更为丰富。

在《尘封十三载》剧情中,一支HB铅笔出现在案发现场,凶手总是故意将现场变得像在画油画一样,作品完成之后,就消失了。而这一支HB铅笔也是几个案子互相关联的重要证据,不仅是对案件本身的反复提示,也包含着凶手对艺术的偏爱。其实张司城的杀人动机就是因为《人间乐园》里面描绘的人间、天堂和地狱的场景,这让张司城内心扭曲的想法得到回应,他隐隐觉得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实现如同《人间乐园》当中一样的场景,这也是促使他不断杀人的一大原因。

白晓芙一气之下嫁给张司城,可她的心中仍然念着卫峥嵘,她的孩子名叫张山山,“山山”正是“峥嵘”二字的偏旁,以此暗示白晓芙的内心真实情感意向,而这也是张司城阴暗变态心理激化的其中一环,“我想给她,她不想要。我只有她一个,她不只有我。我争不过你。”张山山在母亲死后遭受张司城长期的暴力行为,张司城将不能杀人后的欲望都发泄在张山山身上,在张司城因为疾病去世之后,他把名字改成“吴嘉”,正暗喻着“无家”,父母双亡,被卫峥嵘“遗忘”,被世界残忍对待的张山山已经失去所有安身之所,已经“无家可归”。由此可以看出剧集通过人物的名字来展现埋藏于暗处的故事线,通过人物名字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变化,以此帮助观众深入情节,探索隐藏于背后的更多故事。

三、视听呈现

“电视剧是一种由影像建构的叙事形式,其叙事目的是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而影像则是完成故事的手段,影像服务于叙事,包含知觉、叙事和表意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互为表里,最终融合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影像动力系统。”在视听层面寻求营造“电影感”,“通过视听元素的巧妙结合,运用高度视听化的叙事策略,实现写实性与抒情性的交融,从而既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富有扎实的生活质感。”尼诺·法兰克曾提出黑色电影概念,即“黑色电影是按情调而不是类型界定的,其最突出的在视听语言上的特征就是对黑色的追求,包括低调摄影、高反差,以及一些黑色元素的运用。”许多悬疑剧也巧妙借助电影当中的视听元素渲染了浓厚的悬疑氛围,提升了情节张力,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通过冷感的光影色调展现整体的画面美感,并借助色调变化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剧集也借助声音帮助丰满人物形象,对叙事“推波助澜”。

(一)色调与色彩:顺应剧情变化,暗喻人物性格

色调指的是某一画面在色彩上的总体倾向,即赋予画面内所有物体某一种颜色,使不同颜色的物体具有同一种颜色倾向。“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①伴随着网络剧的高质量发展,爱奇艺的“迷雾剧场”等悬疑网络剧也开始追求电影化的视听表达。通过对光影色彩的丰富处理,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色彩基调。与此同时,剧集中许多场景的颜色基调也会伴随着故事推进而发生改变,以此传递不同的情感,并用以营造气氛、铺展情节,展现人物性格。

《尘封十三载》通过两个时间与空间的故事相互交错讲述,构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图像样式。2010年以城市为主题,色调是偏蓝色的,2000年的色调也具有那个年代的质朴农村感,整体偏橘色调,然而在这种暖色下却潜藏着可怕的凶案,环境的暖色与人性的幽暗形成反差,使剧情充满张力。以陆行知看到的塔楼在两个年代不同色调的对比为例,也可以看出陆行知的心理变化,1997年的他初生牛犊,还是个看到尸体就忍不住呕吐的新人,此时的他坚信理论,心怀宏大理想,同时沉着冷静。2010年的陆行知在警局工作了十三年,办了很多知名案件,成为著名的办案专家,可这时他的性格变得急躁,像极了当年的卫峥嵘。另外,剧集在表现张山山杀害女性、与卫峥嵘对峙时,选择不同色系的服饰,杀害女性时,张山山穿着一身黑,戴着猫头鹰的面具,黑色代表着黑夜、犯罪,恰与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恶魔相呼应,表明人物的残酷冰冷,猫头鹰是他的心理替代,“戴上面具,他就是某种化身,无所不能”。而与卫峥嵘对峙时,他又变成“夜校的学生吴嘉”,身着白色衬衫,白色本象征着纯洁、光明,与他准备点燃汽油烧掉他失望的世界这种行为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使观众在矛盾对比中产生深刻思考。

(二)音乐呈现:辅助神秘气氛,补充人物情感

“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也是剧作的主题,是创作的源泉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因素。”声音在影像叙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辅助画面在情节叙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含蓄地表达人物情绪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尘封十三载》的片头音乐并没有采用较多人声,而是以钢琴演奏的方式展现一张张UI画作,在中间以合唱的“啊”来烘托悬疑神秘的气氛,并在结束的地方用低音收尾,给这部剧集奠定沉重庄严的基调,它的背后或有着深刻的含义,或隐喻着不可言说的真相。片中在展现死者具体情况或者凶手犯罪过程的时候,也会采用西方的歌剧院式女高音演唱形式,这部剧集的案件围绕着汉斯的《人间乐园》展开,凶手希望通过他的行径帮助自己解脱,“帮助女性解脱”,通过歌剧演唱的形式给予他的丑陋行径以神圣感,是对他变态心理的一种满足。同时,给予观众视听上的强烈冲击,引出之后的剧情。而片尾的《平凡的我》在歌词中就给出一定的暗示,无论是刑警还是罪犯,都只不过是平凡人,“这城市中多少人/平凡如你我/要挫败过才算体味了生活/要失去后才明白切肤的痛/这世界上多少人/曾像你,也像我/向命运挥拳,紧握着双手/痛也不闪躲②”,陆行知初出茅庐遇上悬案,现实的案件给予还处于理论阶段的他当头一棒,十三年终成悬案,也使得他在案件刚开始仍不愿直面;卫峥嵘因为案子失去最爱的白晓芙,他心灰意冷调离;张司城和张山山童年不幸,用极端的方式向命运反抗;他们都是普通人,只是在面对生活时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态度,也最终造成不同的心理情感和生活行径,剧集通过声音艺术进行情感补充和暗示,促使观众在画面结束之后仍在思考。

四、结语

“对于多数中国观众而言,情感穿透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华丽炫目的特效,无论是‘IP改编还是原创剧本,作品内容与社会、时代的互动和呼应程度才是调动受众产生审美共鸣与共情的重要因素。”《尘封十三载》的叙事重心正是在此,通过展现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等社会问题,也探讨了情感与理智的碰撞、善恶边界的人性灰度、欲望下滋生的心理异变等高度观照人性的话题,极具现实主义色彩。本文重点探究《尘封十三载》的叙事策略,对其叙事结构、情节冲突与视听呈现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剧集运用双线交叉叙事的方式展现两个时空当中相似案件和相关人物,以此凸显故事主体,并用长时空短剧集的方式拓宽故事叙事时空,增加叙事张力。在展现内部冲突时,刻画小人物因原生家庭、社会逼迫、欲望诱使下发生的心理变化,以此助推情节发展,交代暗处线索;通过符号化的隐喻赋予剧情更强的悬念感和未知感,调动观众主观能动性。此外,通过光影色调的设计与对比赋予剧集电影质感,不同环境、不同人物的色彩暗示人物性格特征,制造悬念感,帮助观众更加沉浸于剧集之中;符合画面的音乐呈现对于影片的艺术补充和情感暗示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剧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将对人性的关照和社会现实的反映搬上屏幕,给予社会和观众一定的启示。它也能给其他悬疑剧创作带来一定灵感,2023年至今“迷雾剧场”一共上线了三部剧,其中《回响》的内容与其存在相似之处,但从观众反响、口碑和剧集热度的角度来看,《尘封十三载》收获更多好评。因此也可以从中看出同类剧集在创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短剧“精品化”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叙事的方式和情节进展的节奏,使剧集在一定的集数内交代清晰人物、案件、主题等,从而不会出现前期铺陈较大但结尾潦草收场的情况;如何通过人物内部矛盾,以及人物与人物、与社会、与生活等外部冲突来助推情节发展,而并非只以单一人物视角展开情节内容等。这些问题希望能帮助未来悬疑剧创作时更加精益求精,也期待更多精品剧集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

[2]秦俊香.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53,78-88.

[3]李胜利.电视剧叙事情节[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42.

[4]刘婷.影像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0.

[5]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15-116.

[6]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7]罗伯特·麦基.故事[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29,39-55.

[8]王猛.黑色电影的“黑色追求”[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4):61-67.

[9]胡南.从电影的形式和内容谈“电影感”[J].电影评介,2014(16):72-73.

[10]胡辉,林丽惜.Web3.0时代国产悬疑网剧传播策略[J].视听界,2021(04):74-78.

[11]肖博文.当下国产悬疑剧创作中的类型叠加与叙事新变[J].当代电视,2022(10):57-61.

[12]王丽萍,毕梦瑶.网络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的叙事线索和策略[J].当代电视,2022(10):100-105.

①王葆玥:《网感与电影感:网络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叙事分析》,兰州:兰州大学,2021年。

②《平凡的我》歌词。

猜你喜欢
叙事爱奇艺
No.5 抖音、爱奇艺达成合作:将授权长视频用于短视频创作
爱奇艺获融资2.85亿美元
No.2 爱奇艺宣布关闭超前点播
爱奇艺一季度营收80亿元 首发致股东信强调“工作室”策略
爱奇艺会员同比下滑
福利·REWARD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