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作曲中的融入

2024-06-26 09:30:41贡玉山
艺术大观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现代作曲家越来越多地探索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作品中,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作曲中的运用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传统音乐元素;现代作曲;文化融合;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2-00-03

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语言,始终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中,从古至今,各个民族的传统音乐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步伐,现代音乐创作不再局限于单一文化背景,而是趋向于吸收多元文化精髓。特别是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为现代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恰当融合的新课题。

一、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特征

(一)民族乐器的独特性

传统民族音乐的特色之一在于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每个民族地区的乐器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色、形制和演奏技巧,如中国的二胡、笛子、扬琴等,印度的斯塔复音手鼓、萨伦吉等,都展现出该地区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乐器不仅造型别致,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凝聚了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民族旋律与和声的特色

不同民族的音乐旋律和和声往往存在鲜明的特点,有些民族音乐喜欢使用小分度音程,如阿拉伯音乐的四分音;有些则偏好五度和四度等大跳音程,如东南亚一些部落音乐,在和声方面,一些民族音乐崇尚单声部或一种乐器领奏、其他乐器伴奏的形式,而另一些则热衷复杂的多声部并存。这些特征都反映了不同民族在音乐创作中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积淀。

(三)节奏与节拍的传统模式

节奏是任何音乐的生命力所在,不同民族音乐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节奏与节拍模式,有些民族音乐偏好复杂的节奏型,如印度音乐中精细的“塔拉”节奏;有些则更喜欢重复的节奏脉动,如非洲部落音乐富有沉浸感的鼓点;还有一些则形成了与本族语言、舞蹈高度贴合的独特节奏风格,如阿拉伯音乐与当地语言的押韵休止高度协调一致。这些节奏特点凝聚了各自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1]。

二、现代作曲中融入传统民族音乐的方式

(一)直接引用与改编

直接引用原汁原味的民族乐曲旋律或对其加以改编创作,是最直接、最经典的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方式,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族音乐原生的风貌,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众多优秀作品都采用了这一手法,如谭盾的《地图》直接使用了中国民歌《牲戾弄·游子吟》的旋律,通过直接引用,作品能完整呈现民族音乐细腻入微的情感渲染和内在精神,让听众置身于熟悉的乡土气息中。改编则为引用增添了新的活力,使民族音乐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作曲家可运用现代配器手法或增减旋律,为传统曲调添加新的色彩;也可将民间曲调嫁接于新的曲式结构中,从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改编过程中,作曲家需把握好创新与保留的度,避免失去传统曲调的原味,同时又要展现出独到的创作理念,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改编,都能让传统音乐元素以最纯正的姿态呈现,为作品带来别样的魅力。

(二)和声与旋律的创新结合

许多作曲家努力将民族音乐旋律与现代和声手法结合,赋予传统旋律新的活力,这种创新融合不仅保留了民族音乐的独特个性,更让其在现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具体做法包括运用现代复调和声技法为民族音阶旋律进行伴奏,或在民族乐曲基础上尝试全新的和声语汇。前者能增加旋律的张力和变化,后者则让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语言中绽放异彩。这种创新结合需要作曲家对传统民族音乐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精通现代和声技法。他们需要耐心探索两者的契合点,努力寻找最佳的融合方式,让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同时也要注意,现代和声手法虽可为民族旋律注入新的生命力,但也要留意保留其原本的精神内核,只有做到创新与传统的完美平衡,方能产生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又展现现代音乐语言魅力的作品。

(三)节奏与结构的现代处理

除了旋律与和声,现代作曲家还着力于对民族音乐的节奏型与结构形式进行现代化处理,从而赋予其新的面貌和生命力,在节奏方面,他们或采用偶尔变换的现代节奏型对传统重复节拍格式加以打破,注入更多变化和张力;或将民族音乐固有的节奏与现代打点手法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节奏体验。在结构形式上,虽然部分作品保留了民族音乐固有的结构,但作曲家也注入了新的发展手法,使音乐结构更加开放、流动。他们或在传统形式基础上增设现代化的过门、展开部,或采用更为多元、不拘一格的曲式结构,打破民族音乐惯有的重复性。这些尝试让作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又具备了现代音乐作品的新鲜感和张力美。处理节奏与结构时,作曲家需要格外慎重,既要尊重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律,又要有创新精神,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他们需对音乐语言有精深的理解,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让民族音乐在现代意境下熠熠生辉[2]。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与理解的难题

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现代作曲并非一蹴而就,最大的挑战在于跨越文化差异,真正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精神,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蕴含着独特的审美取向、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对于一位外来的作曲家而言,要透彻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深入钻研该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才能体会到音乐背后的精神寄托。譬如,印度音乐中精细入微的“拉加”旋律体系就深深渗透着印度教的宇宙观;阿拉伯音乐中奇特的音阶则与阿拉伯语言的语调节奏高度协调,要真正领会这些文化内核,作曲家必须长期浸淫于当地语言环境,体味其中的艺术张力与细微变化。而这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和文化体验,堪称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同时,作曲家还需要洞悉该民族音乐所承载的审美情趣。不同文化圈对于音乐美的定义和追求存在差异,这需要作曲家具备开放包容的审美视野。譬如,中国音乐崇尚含蓄婉约之美,而波斯音乐则更偏好绚丽奔放的装饰风格,面对如此不同的音乐语境,作曲家必须敏锐把握其中的审美脉络,才能恰如其分地予以表达,否则就可能出现戏剧化或简单化的曲解[3]。

(二)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问题

在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作曲中,如何平衡和处理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一大难题,两者存在天然的差异,如何有机融合并达到和谐统一,对作曲家的技术能力是一大考验。首先,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乐器之间的协调问题。传统乐器往往在音色、音域、演奏方式上与现代乐器存在明显差异。如何使它们在共同演奏时相得益彰而不显格格不入,需要作曲家精心设计和处理。比如,在乐队编制中如何恰当分配不同乐器的角色定位?在曲式结构上如何巧妙安排二者的对位关系?在配器方面又该如何精心琢磨音响效果?这都需要探索新的处理手段。其次,现代录音技术对于传统音乐细微特点的再现也是一大挑战,传统音乐中往往存在细微的音响效果,如乐器的余音、演奏者的呼吸、表演手法等,这些细节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如何利用现代录音技术来真实重现这些效果,需要作曲家具备高超的音响处理能力,他们必须对传统音乐有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现代音响设备的运用方法,才能完美再现其精髓特质。现代音乐中常见的电子音响效果、音响变换处理等技术如何与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避免生硬拼凑,获得自然和谐的效果,都有待作曲家大胆探索和创新。

(三)保持传统特色与创新发展的平衡

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作曲过程中,如何在创新发展中保留其独特的文化本真,并不流于生搬硬套、媚俗简陋,它是一个需要高度权衡和把控的问题,作曲家必须深谙传统音乐的内核,又能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方能实现风格融合的卓越之作。对于作曲家而言,首要任务是透彻领会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和艺术独特之处,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自身独特的音阶体系、旋律特征、节奏类型和音响质感,这些恰恰是该民族音乐的灵魂所在。作曲家务必深入学习,内化于心,方能在创作时自然融会贯通,保留其精华。但光是生硬移植传统元素却很容易流于媚俗或生搬硬套,作曲家还需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言有机融合,注入新的生命力,如运用现代复调和声技法对传统旋律进行伴奏,或采用现代节奏型打破传统重复格式,都是不错的尝试。关键是要做到创新与传统的完美平衡,使音乐作品既展现出民族风格的独特魅力,又具备现代感和新鲜活力,达到风格融合的至高境界。此外,作曲家还须严格把关,避免过于随意拼凑或流于简单堆砌,从而失却了民族音乐内在的精神引领[4]。

四、融合后的音乐创新成果及其意义

(一)新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作曲中,必将孕育出全新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融合将为音乐创作带来新的灵感源泉,丰富当代音乐的多样性,不难从历史中找到类似的范例,爵士乐、放克等新音乐风格的崛起,正是吸收了非洲音乐元素之后的产物。未来,结合民族音乐而形成的新流派也必将应运而生。新音乐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独特的音乐元素和创新的理念。传统民族音乐所蕴含的乐器、音阶、旋律、节奏等元素,正是构成新音乐风格独特性的基础。

与此同时,音乐家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尝试跨界融合的创新理念也是关键所在,他们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手法、器乐编配、音响效果等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火花碰撞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新颖而独特的音乐语言。正是这种开阔、包容并蓄的态度,才能让新音乐风格不断孕育、成长并发展。未来,这种新音乐风格必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它们或许偏重某一特定民族音乐元素并将其现代化,或许是多种民族元素的大熔炉;或许保留了更多传统面貌,或许更趋现代大胆创新。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界限的国际语言,它蕴含着人类最质朴、最原始的情感表达,民族音乐的融合使这种感染力更加纯粹、更加直接,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每一种民族音乐背后,都凝结了该民族独特的审美取向、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通过音乐中蕴含的旋律、节奏、乐器特色等元素,世人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气息,如中国音乐中的简约含蓄之美,阿拉伯音乐中奇特神秘的音阶变化,非洲音乐中热情奔放的鼓点节奏,都折射出不同文化的精神风貌。当这些音乐元素被创造性地融入现代作品中时,它们在传递审美情趣的同时,也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彼此文化的大门,借助音乐这种共通的语言,人们更容易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境界,这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必将让我们的认知视野拓宽,促进不同文化传统的融会并存[5]。

可以说,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正是连接世界文化之间的纽带,它们不仅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更为促进包容、互鉴、共生的跨文化对话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这种跨文化音乐交流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三)对当代音乐教育与欣赏的影响

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的现代作品必将为当代音乐教育和欣赏带来全新的契机和体验,从而极大地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在音乐教育领域,这种融合音乐作品将成为理想的教材。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了解本土音乐文化的独特之处,更能开拓国际音乐视野,领略世界各地音乐的多样风采。作品本身的新颖形式和创新手法,也将为传统音乐教学提供新鲜活泼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融合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容易引起普通听众的共鸣。人们在欣赏中不仅能体会到熟悉的乡音乡情,又能感受到现代元素带来的新鲜刺激,从而拉近了音乐与大众的距离。这必将有力推动音乐艺术在大众中的普及和传播。此外,作为文化艺术的高雅体现,融合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包容开放、传统创新的精神,也将对听众的审美修养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逐步拓展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形成宽阔的国际视野,从而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获得文化上的升华。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的现代音乐作品,必将为当代音乐教育和欣赏带来全新的面貌,成为艺术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孕育的绝佳平台。

五、结束语

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作曲中的融入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尝试,更是一场文化的对话,它要求作曲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实现不同音乐传统的有机融合。通过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欣赏到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还能进一步推动全球文化的互相理解与尊重,让音乐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郑旭君.流行音乐中包含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J].戏剧之家,2024(11):95-97.

[2]段君妍.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作曲中的融合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3(33):97-99.

[3]梁军方.民族音乐元素与传统饮食文化融合的价值及途径——评《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06):343-344.

[4]张丹.民族音乐元素与传统饮食文化的结合——评《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05):330.

[5]张扬,霍玉蕾.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作曲中的融入[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0):152-153+172.

作者简介:贡玉山(2003-),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从事音乐学(师范专业)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 00:23:07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师道·教研(2016年7期)2016-12-14 11:34:51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32:29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07:07:58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跨文化视角下对《喜福会》的解读
美国社会中苗族移民的文化融合
人民论坛(2016年17期)2016-07-15 22:01:29
试谈建筑企业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 12: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