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设计中的灯光装置艺术应用

2024-06-26 15:32:18李晨曦
艺术大观 2024年12期
关键词:舞美设计艺术

摘 要:舞台设计近年来与各种数字化艺术形式相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舞美艺术家选择多元的艺术形式融入创作中也是不断创新的需求。灯光装置艺术从公共艺术中逐渐走入舞台艺术中,它的灵活多变,与舞美结构的融合,以及辅助传统灯光效果等优势越来越受到舞美设计者的青睐,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灯光装置艺术的发展及其与舞台美术的关系,结合笔者的创作实例和国外演出案例,探讨灯光装置艺术对于舞美设计的作用,希望对同行业舞美设计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舞美设计;灯光装置;艺术

中图分类号:J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2-00-03

一、灯光装置艺术的发展

(一)定义

灯光装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形式,主要通过光来创造艺术表达或体验。艺术家操纵光线,并常将其与空间、颜色、运动等元素结合,有时还包括声音,以唤起特定的情感、概念或氛围。这些装置艺术作品可表现为雕塑、建筑、结构装置,或特定地点的沉浸式环境。

(二)发展

灯光装置艺术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与装置艺术的起源同步。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等前卫运动推动了艺术中对光的探索。艺术家如拉斯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和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开始将光作为动态和变革的元素,将电灯和移动机制融入作品中。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动能艺术运动的兴起,特别关注运动与光线结合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如胡里奥·莱·帕尔克(Julio Le Parc)和雅科夫·阿加姆(Yaacov Agam)创作了带有移动部件和变化光线图案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动态的视觉体验。

20世纪下半叶,照明技术快速发展,包括LED、光纤和可编程照明系统等技术创新,极大地扩展了灯光装置艺术的可能性。艺术家丹·弗莱文(Dan Flavin)和詹姆斯·特雷尔(James Turrell)使用荧光灯管和其他工业材料创造的沉浸式环境,就强调了感知和空间的作用。

进入21世纪,灯光装置艺术在融合了数字媒体、互动元素和特定场地干预等形式后,有了长足发展。艺术家利用灯光的可塑性和多变性,创作出与雕塑、建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作品,以及商业灯光装置展和城市夜游项目等,展现出极强的创造性和视觉冲击力[1]。

二、灯光装置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特点及应用

灯光装置艺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正日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重要性。与传统的灯光设计相比,灯光装置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提供了审美吸引力,而且在功能性和艺术性上都为舞台演出增添了新的维度,让舞台的表演和空间转变更为流畅,突破传统舞台的局限性,实现数字空间和表演空间的深度结合,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演出氛围。

(一)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灯光装置艺术的独立性使其能够单独作为舞台布景出现,这些艺术结构不仅提供审美吸引力,而且还具有功能性,它们灵活可移动,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舞台上自由组合和变换。这种灵活性为舞台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灯光装置可以与舞台结构相融合,更能突出舞台布景的结构,和表演及音乐有更好的情绪互动。在特定的情景中发光,从而增加舞台布景的丰富度和深度。

美国戏剧导演罗伯特·威尔逊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是其令人惊叹的视觉美学。精致的布景设计、错综复杂的灯光效果和前卫的服装使用增强了作品的整体视觉冲击力。在创作埃塔·霍夫曼(E.T.A Hoffmann)的《睡魔》(The Sandman)这部剧时,威尔逊对故事的诠释可能涉及非常规的叙事结构和梦幻般的序列,挑战传统的情节和角色发展观念,邀请观众在更具象征意义和情感的层面上参与故事。因此,在舞美布景中他采用了大量的LED发光灯带作为舞台视觉元素,摒弃物体真实的形象和材质感,用平面的发光图案,二维的发光线条来表达物体。这与剧中的表演方式形成了统一的风格,表演也侧重肢体动作而非语言,重视形式感和象征性。而LED灯光装置作为单独的创作元素在视觉上很好地呼应了这种艺术风格,增强了罗伯特·威尔逊的极致视觉表达[2]。

(二)重塑舞台结构

灯光装置艺术还能够重塑物体在空间中的形象,打破传统视觉规律,营造出具有体块感和虚幻效果的空间氛围。传统的舞台布景在形象上相对固定,这需要通过和不同形象布景结合来创造出新的空间。当灯光装置与布景结合后,可以在原有的布景形象中通过灯光装置的变化,形成新的舞台视觉语言,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这种独特的空间氛围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而且为舞台布景展现更加细节化和完善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2023年11月,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了石油题材原创歌剧《奋斗》。通过五个篇章讲述了中国石油人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不懈,为中国的天然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在前期采风中,笔者被高耸的钻井平台和压裂现场的轰鸣声所震撼。尽管地面工作状态已足够震撼,但地下开采过程的复杂性难以目睹。因此,笔者希望在舞台上同时展现地表与地下空间。舞台设计采用了地表与地下的空间意象,通过前后两组框架结构,方形地平面表现地形起伏,钻井平台钢架结构支撑地下,LED屏幕作为后背墙。这些结构可拆分、组合和升降,以同时呈现石油工人的地表工作和地下丰富资源环境。

舞台结构为了突出地平面的结构起伏,在其正面加装了LED灯带,起伏的地面中也暗藏了网格状灯带。当序幕地平面缓缓升起时,一条清晰蜿蜒的地平线呈现在眼前,一束宇宙之光击穿地面后,开启了人类探索地下资源的历程。第一幕石油勘探工作不仅有体力和耐力的挑战,精密的仪器,技术数据的支持都表现出石油工作的高精尖的科技含量。为了体现这一元素,在地面结构中埋藏的LED灯带,如同用地震波测量地质演变,无数的网格线条形成勘探数据,为之后钻井与生产提供精确的技术方案。增加的两处LED灯带可瞬间变化舞台视觉结构,赋予舞台布景新的结构空间(见图1)。

(三)探索主题概念,推动叙事结构

舞台布景中的灯光装置艺术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以视觉上引人注目的方式探索和体现概念主题。这些装置不仅仅是装饰元素,它们能够通过视觉隐喻,将抽象的思想、隐喻概念或文化参考融入表演中,从而丰富整个表演的意义层次。灯光装置艺术在促进叙事动态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提供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的视觉线索、过渡或象征性主题,帮助塑造表演的叙事动态。这些视觉元素可以传达时间的变化、人物的转变或主题的深化,从而丰富了讲故事的体验并加深了观众对叙事的参与和理解。通过灯光的色彩、强度和运动,艺术家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反应,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使得整个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2021年,中央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秋分种麦正当时》在北京首演。该剧讲述了农学家李博文数十年如一日,克服困难,培育小麦良种的故事。舞台设计反映了30多年的时代变迁,展现了李博文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关系。设计初期就确定了要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感的理念。舞台用抽象的四棱台结构,底部正方开口面向观众,结合多媒体和转台,以及空间结构的开合错位,创造了一个充满历史记忆的时空隧道,增强了叙事的深度和观众的沉浸感。

在剧中,李博文需要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向观众来展现他遇到的人生困境以及科研成果被迫中断的情节。舞台时空需要从现实环境中抽离出来,瞬间形成独立的心理空间。所以笔者根据原有的透视结构,在内部墙体中隐藏八条LED灯带,随着情节的推动,放射状光线从建筑结构中显现,非现实空间出现,给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时空感受。不同的时空放射性灯带有不同颜色和明暗,在舞台结构中可分区点亮,更加灵活地运用在特定的场景中。剧终时,空隧道随着转台流转,李博文带领大家展望未来,此时全部的LED灯带亮起,与舞台结构形成时空穿越的视觉感受,仿佛看到了30多年一代代的小麦专家在接续奋斗的历程(见图2)。

(四)营造奇观和视觉趣味

灯光装置为舞台增添奇观和视觉趣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无论是通过动态灯光效果、互动元素,还是材料的创新运用,这些装置都为作品的整体景观做出了贡献,增强了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持久的印象。

2017年创新舞台剧《对话·2047》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该作品以“科技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主题,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的形式,探讨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如何与科技和谐共存的问题。最后一个节目《织机精灵》是一个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作品。传统织布工艺与现代的数控LED灯球及互动视频动画技术相融合,平静织布的老者和悦动的舞者形成两种编织的艺术[3]。

几百个数控LED小球在空中组成形态各异的空间图形,时而有序,时而混乱,与舞者交织在一起。在展现传统与技术相融合的同时,给观众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五)互动与沉浸式体验

灯光装置艺术在夜游文旅项目中展现其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的魅力。艺术家利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技术,将灯光艺术与舞台美术相结合,通过增强互动性和智能化,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互动灯光装置能响应观众的动作或声音,创造参与式体验,邀请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表演的积极参与者,增强对叙事的投入和情感参与。沉浸式体验设计让观众在光线的笼罩下,感觉自己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而不仅是观察者。灯光装置艺术作为连接观众与表演、传递情感和故事的媒介,为舞台美术领域带来了创新活力和深刻变革[4]。

2021年华纳兄弟和Thinkwell再度携手,推出了《哈利·波特:禁林体验》(Harry Potter-A Forbidden Forest Experience)项目。此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夜间真实的森林中沉浸式体验哈利·波特的森林禁忌之旅。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灯光装置,舞美实景道具,视频元素。游客可通过一个灯光传感装置,大声念出咒语,用魔法棒施展守护神来照亮森林,也可以通过咒语和魔法点亮森林中的无数路灯。此项目邀请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电影中的场景,使每个观众成为电影中的角色,体验角色在电影中的魅力。

三、结束语

灯光装置艺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预示着一个创新和多元的未来。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舞台的视觉效果,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以及艺术与科技的高质量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家的创新实践,未来和更新的技术如AR、VR等视觉艺术结合,不仅扩展了舞台设计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空间,也将推动舞台美术设计向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更广泛的文化探索发展,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英]约特(Yot,R.).视觉艺术用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2][英]谢弗索娃,著.罗伯特·威尔逊:方法与作品[M].黄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任冬生.《对话·寓言2047》的舞台创作及视觉设计阐述[J].演艺科技,2018(04):1-5.

[4]曹倩.实验互动装置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晨曦(1987-),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舞美设计艺术
可爱的艺术罐
儿童绘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纸的艺术
评话曲目《风雨苍霞人》的舞美、灯光设计
演艺科技(2016年11期)2016-12-24 20:25:48
跨界思维引导下的剧场工艺设计
演艺科技(2016年11期)2016-12-24 20:19:59
舞美设计的创造性策略探讨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0:23:01
赏析舞剧《昭君出塞》
演艺科技(2016年7期)2016-11-16 08:57:01
浅析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郧剧《风雨塔灯岩》舞美设计创作谈
戏剧之家(2016年3期)2016-03-16 10:32:08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