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学”思想践行单元教学

2024-06-26 08:50周斌刘春阳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三学单元教学思想

周斌 刘春阳

摘要: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寻求一种高效的教学范式尤为重要.以“自学、合学、展学”为核心理念的“三学”课堂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构建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新样态.“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基于“三学”的单元教学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切实提升了课堂学习质态.

关键词:“三学”思想;单元教学;分式起始课

1 写在前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各样的教育研究成果遍地开花,为广大的教育者提供了有力且有效的理论支撑,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成效.我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为全国各地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学范式.其中“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且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有代入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厘清本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课时实施.

“三学”课堂是指教学中要关注三个关键学习活动,即自学、合学、展学,要求教师构建良性的教学生态,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三个重要环节.该教学法注重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要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自主地学习、思考,与小组内成员甚至是整个班级的成员交流,最终由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这样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整个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与教师的恰当引导有机结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巩固知识,发挥创造力和培养科学精神;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下面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单元起始课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三学”思想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

2 教学过程

2.1 真情实景,激发共情

教学片段一:同学们,10月份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一次爬山活动,那一幕幕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此时,课件上出示当时爬山的照片.)

设计目的:以师生共同参与过的真实情景“秋游爬山活动”作为本节课的引入,能够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

2.2 真境数化,激励建模

教学片段二:学校举行了秋季爬山活动,从山脚上山到山顶,再下山到山的另一边,休息了20 min,然后再按原路返回.已知从山脚到山顶上山路程为4 km,从山顶到山的另一边下山路程为3 km,上、下山的速度比为5∶7.若设上山的速度为5x km/h,下山的速度为7x km/h,则从出发到返回共用了多少小时(只需列式即可)?(课件上出示山的远景图片.)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在理解文本意思的情况下,用字母、线段和数字在图上标注出两个山脚、山顶的位置、路线及其长度,学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体会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3 类比迁移,构建知识树

问题1观察45x+37x+13+35x+47x,与你熟悉的式子有什么区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问题213是如何得到的?45x,37x,35x,47x这四个式子是怎么得到的?

问题3你能说出几个分式吗?

设计目的: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式子中的45x,37x,35x,47x不是熟悉的整式,但13是熟悉的式子(分数),促使学生从形式上将其与整式、分数加以关联,发现特征.问题2让学生回顾5个式子是如何列出的,引导学生发现这4个不熟悉的式子与13一样,都是由两部分(整式)相除得到的,区别在于这4个式子的分母都含有字母.在不断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不同,进而让学生归纳式子的特征,从而自然引发思考——两个整数相除得到的商是分数,两个整式相除得到的商是什么?由此自然引入新知(分式的概念),知道“学什么”.问题3在让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强化对分式定义的理解.整个过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关联、加以类比、自然生成,从中感悟从数到式扩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在生生、师生频频的互动中擦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设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对知识是理解的,不是机械的记忆.

问题4观察45x+37x+13+35x+47x,你认为这是最简形式吗?你能将这个式子化简吗?试一试.

学生解答的板书内容如下:

解:45x+37x+13+35x+47x

=45x+35x+37x+47x+13(Ⅰ)

=75x+77x+13(Ⅱ)

=75x+1x+13(Ⅲ)

=2115x+1515x+5x15x(Ⅳ)

=36+5x15x.(Ⅴ)

设计目的:首先学生独立思考化简的方法,再由小组交流并归纳化简的方法,并把大致思路写在纸上,最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情境”设置“大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相应的知识.学生在尝试对整个式子进行化简计算的过程中,类比分数的通分、约分,主动思考,初步感悟到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同分母分数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运算法则,主动思考,初步感悟到同分母分式相加、异分母分式相加的运算法则.在此过程中整体感知分式如何运算,感知这一章应“如何学”.在小组代表将化简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后,教师作如下追问.

追问1:步骤(Ⅰ)的变形依据是什么?还要学习分式的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律、分配律.)

追问2:步骤(Ⅱ)做了什么运算?怎么算的?我们还要学习分式的什么运算?(加法运算;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运算.)

追问3:从步骤(Ⅱ)到(Ⅲ)做了什么变形?变形依据是什么?(约分;分式的基本性质.)

追问4:步骤(Ⅳ)做了什么变形?为什么要这样做?(通分、分母不同)由此我们知道分式的加法运算分几种情况?(通分;分母不同;同分母和异分母两种.)

设计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2022》)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考、探索、交流等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其思维活动有效度、有深度、更有价值.《课标2022》还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分析上述“板书”,明确每一步的变形方式及变形依据,从而逐步完善“知识树”,将整章中所要研究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结构体系,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知识脉络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感悟研究“式和数”的一般路径,积累数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和经验.

问题5若已知从出发到返回共用时2小时44分钟,你能求出上山、下山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吗?

设计目的:数学知识从问题中来,再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先由学生尝试列出方程,类比得出分式方程的定义,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解分式方程.在此过程中,在借助等式的性质2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时,去分母部分不多加解释,留有疑惑,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解分式方程为何要检验埋下伏笔.进一步完善本章的“知识树”,让学生初步把握整章内容结构,感受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问题6根据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认为本章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问题7回顾上述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何研究分式的?

设计目的:数学问题解决后的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学习,得到分式化简以及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明确这就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进一步感受类比、转化、整体思想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知道本章怎么学,学了什么,构建出本章完整的“知识树”,如图1所示.

3 实施思考

3.1 以“三学”为引,创设单元情境

“三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少讲让学”.本节课活动设计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班级学生亲身经历的秋游活动为本课活动的大环境背景,设计出最适合本班级学生的课堂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种不拘泥于课本提供的情境创设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心里认可自己就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的活动为源点,同时将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活动中不断地构建起本章的“知识树”.教学中始终站稳“学生立场”,充分体现“三学”中的“以生为本”,达到了“启智、生慧”的初衷.而教师仅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少讲”,凡是学生能完成的活动教师坚决不做,凡是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来的教师坚决不说,践行“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教学中只有教师真正做到“少讲”,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的目的,最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3.2 以“三学”为范,搭建单元支架

“自学、合学、展学”表面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实则以知识的生成为暗线.实践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思维、情感与学习对象之间不断地碰撞,在碰撞中学生提升了认识世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推动着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朝前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思考中的人,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也能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如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一点一点地让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突破思维的瓶颈走向成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的体验与感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4 写在最后

“三学”的思想还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埋头苦教,也要抬头研读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著作,使自己的教更有方,育更有法,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不仅让自己更要让所教的学生做知识的研究者、开发者,让学生在有效的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在及时总结中积累经验,在内化迁移中提升关键能力,在认识自我中学会合作,激发兴趣的同时更要激发创造力.

参考文献:

董林伟,孙朝仁.“好玩”的数学——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江苏教育,2016(1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章建跃.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三学单元教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