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学习即研究”观念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2024-06-25 15:37季正华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以“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学为例,探讨了用研究的观点构建课堂,培养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价值,从而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学习即研究;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1 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和落实是物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学习即研究”观点

科学学习的本质是研究,学习者就是研究者,学习过程就是研究过程[1].“学习即研究”是回归学习本质,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习[2].依据课题研究的过程来组织学习,学习过程则需要经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可行性论证、实践性体验、创新性探索等研究的一般过程,这为优化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3 融入“学习即研究”观念的教学实践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节的教学为例,从认识传感器、探究传感器、感悟传感器、赏析传感器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融入“学习即研究”观念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形成物理观念,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把物理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

3.1 认识传感器的概念:在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中引入物理观念

魔术:“魔术手”操控改装的玩具小汽车(“干簧管”与小汽车开关并联).

教师

玩具小汽车电源已经被关闭,老师没有接触开关为啥能让它启动起来呢?请一位同学上台尝试.

学生

上台尝试(失败),并表示不解(产生疑问).

学生

老师手上有遥控.

教师

被你猜对了(展示手中的“小磁铁”).小磁铁为什么能让玩具汽车启动呢?

学生

电磁感应.

教师

是吗?(演示:让小磁铁与玩具汽车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学生

不是(进一步产生疑问).

教师

其实,玩具汽车被老师加装了一个叫“干簧管”的元件.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玻璃管内封入两个软磁性材料制成的簧片.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两个簧片被磁化而接通,起到了开关的作用(展示玩具小汽车改装的示意电路图).

(学生分组观察“干簧管”的结构,并通过看、听体验“干簧管”的工作过程)

教师

“干簧管”是一种能够感知磁场的敏感元件.(展示)下列生活中的物品中装有感知什么的敏感元件呢?(如图1所示)

学生

温度、压力、声音.

教师

我们把这类元件称为传感器.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信息采集元件:它能够感知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化为电路的通断.

教师

感知(感觉、知觉)、转化(反应),这类似于什么?

学生

类似于人体器官能够感知听到、看到、触到……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刺激信号传输给神经中枢处理.

教师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所见到的传感器.

学生

感应自动门、楼道感应灯、键盘、手机…….

教师

(继续举例:酒精检测、雷达测速、感应水龙头)学习就是一种研究,研究首先需要考虑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请讨论:为什么要通过传感器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

如果把非电学量转为电学量,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

教师

非常好.这就是传感器的技术意义,传感器既是实现生产、生活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备元件,也是人类拓展感官的重要元件.

设计意图

利用“干簧管能感知磁场”的特性,演示“魔术手启动汽车”实验.利用现象冲突,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结合认知原理、操作体验的设计符合从情境到问题、从现象到解释、从体验到认知的一般学习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传感器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快速、清晰地形成物理概念,并实现感性的认识.

3.2 探究传感器的原理:在研究的可行性论证中渗入科学思维

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传感器在生活中是很有必要的,自然对转化原理的科学分析、可行性论证是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步骤.实验演示楼道声光控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观察灯座并找出其中的敏感元件.学生提出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变化的猜想,实验探究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阻值,得出随着光照增强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的结论.教师接下来进行教学引导:

教师

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很多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那半导体为什么能够导电呢?

学生

疑惑.

教师

下面以半导体单晶硅为例,做些浅显的解释.如图2所示,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由于热运动或其他原因,其中有极少数自由电子.这样原来地方就留下了一个空位,称为“空穴”,空穴相当于一个正电荷.当这个空穴由附近原子中的电子来填补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空穴,相当于空穴在移动.自由电子和空穴都叫做载流子.

在建立半导体导电机理的微观模型之后,教师设问:

教师

请解释光照增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如何变化?

学生

当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会有更多的电子获得能量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也形成了更多的空穴,于是导电能力明显增强.

除了对光敏感的元件外,还有对温度敏感的元件——热敏电阻.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分析论证过程.

教师

热敏电阻也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由此你们能得到什么猜想?

学生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

如何解释呢?

学生

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导电,载流子增多,导电能力增强.

评价学生的科学推理准确和学以致用后,再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如何变化?有什么依据?

学生

增大,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说明这一点.

教师

这是由实验间接得到的结论.能否直接直观地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

(讨论)小灯泡加热,测量其电阻.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光敏电阻特性的感性认识,激发“为什么阻值会随光照增强而减小”的认知疑惑.道而弗牵,学生构建半导体导电机理微观模型后,迅速成了问题解决主体,自主进行科学推理,论证了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的可行性.了解了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激活学生科学推理的意识,塑造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

3.3 感悟传感器的启迪:在研究的实践性体验中深入科学探究

(1)理性分析,提出问题

科学研究的过程离不开理性的阶段分析停顿,它往往能帮助我们厘清研究的思路,实现研究的目标.学习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总结与在学习提升的过程.

教师

探究了光敏电阻、热敏电阻与金属热电阻的工作原理.我们不妨稍作停顿来理清一下思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为什么能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

学生

因为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的电阻阻值会随光照、温度发生变化.

教师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元件的电学量——电阻,没有对光照、温度敏感的特性,它们将不能设计成相应的传感器.电学量除了电阻还有……

学生

电流I、电压U、电容C

教师

电容C与哪个元件有关?

学生

电容器.

教师

哪些非电学量会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呢?电容器可以设计为传感器吗?

学生

两极板的间距、正对面积、极板间的电解质,可以设计为传感器.

教师

哪些元件影响到电学量电压U呢?不妨回忆磁场中所学到的元件?

学生

霍尔元件.

教师

请同学们论证霍尔元件、电容器作为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可行性.

(2)理论推导,形成证据

教师给出霍尔元件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学生自主分析:霍尔电压产生的微观机理与霍尔电压的推导过程.

(3)实验验证,解释交流

如图3所示为霍尔效应演示仪.教师在介绍工作电路后,操作演示:打开电源,电压表有示数为负值(根据需要先调试好).

教师

为什么是负值?需要怎么调整?

学生

电流方向确定,电压表接线正确,施加的磁场方向反了.

教师

试一下(改变磁场方向),非常好(电压示数为正).增大电阻,电压示数为啥变小?

学生

前面理论推导,霍尔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成正比.增大电路中电阻,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减小,所以霍尔电压减小.

教师

(指着磁铁位置)可以怎么改变磁场呢?

学生

拿掉一块磁铁.

教师

(拿掉一块)霍尔电压变小.还可以减小吗?

学生

将刚才的磁铁反向,同名磁极正对,这样磁场更弱.

实验演示,霍尔电压进一步减小.

教师

因此霍尔元件可以将实现哪个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

学生

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教师进一步引导,对如图4所示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分析,体会理论探究的成功.

设计意图

通过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可行性论证并进行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引发学生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提出转化为不同电学量的科学问题.探寻不同传感器原理可行的过程,是通过构造性的尝试去摸索、挖掘电学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探究的创造性.在此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是科学规律、原理确认过程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4 教学体会与反思

实践表明,基于“学习即研究”观点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物理课堂教学,要对学习问题从研究的视角进行详细剖析,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科学研究的环节、方法、态度等元素建成一个整体性的物理学习系统.一方面,要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主体的积极思维,秉持科学的研究路径,采用逻辑的问题引导,引发质疑的研究评价,促进科学研究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重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以学习、思维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突破口,实现学生各种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学习即研究”观点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能为同行提供一种思路,我们也将为此不断努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新实验体系下物理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15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敏,刘霁华.基于“学习即研究”观点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物理教师,2018(11):19-22.

[2]季正华,刘霁华.回归研究本真 发展核心素养 [J].物理教师,2020(8):35-38.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