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地协调观的地理项目式校本课程设计

2024-06-23 13:42罗森张清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邕江人地协调观项目式学习

罗森 张清苹

[摘 要]结合乡土案例开展深度的地理项目式校本课程学习是落实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邕江与邕城”为主题,基于时间尺度,从人地协调观理论出发,按南宁市“江—人—城”发展的主线,设计地理项目式校本课程纲要,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项目式校本课程设计。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邕江;邕城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3-0091-04

地理校本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地理环境,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地理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实践性、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不到位、跨学科性不足、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脱节等问题。项目式学习强调实践与应用,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校本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方式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性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邕江与邕城”为例,探讨通过设计地理项目式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的具体途径。

一、结合实际,把握课程开发背景

(一)地理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的诉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其主要表现为:(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1]1。可见,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关乎国家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学科价值的育人诉求和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还存在以下不足:部分教师认为人地协调观是假大空的内容,在教学中常常一带而过;部分教师对案例挖掘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对身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影响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如何实现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这是值得广大地理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价值的驱动

落实人地协调观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区域的人地关系问题来实现,具体区域的选择可优先考虑家乡的地理区域。在日常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更系统、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对当地人地关系问题进行探究?《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1]2。可见,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乡土地理案例,设计并实施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对家乡人地关系的关注,引导学生针对家乡人地关系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深度挖掘,规划课程设计内容

校本课程的设计是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应在充分挖掘本地、本校资源的情况下,结合主题进行系统设计,深挖素材进行串联设计,逐渐加大课程的难度,体现课程的意义及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和课程规划如下。

先有邕江,后有邕城。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是南宁历史文化的源头,深刻地影响着南宁的城市发展。本课程选择“邕江与邕城”为主题,基于时间尺度,从人地协调观理论出发,以南宁市“江—人—城”三者的发展为主线,结合不同的地理事象,从“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三个角度设置不同的子项目内容。通过借助各种场景、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情境让学生深入探究邕江与南宁发展的关系,提升学生发现与探究乡土地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感知邕江对于南宁的意义,深刻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邕江与邕城”地理校本课程设计思路见图1。

三、基于素养,制定课程目标及内容

(一)课程目标

1.能讲述“顶蛳山撩螺”和“水街卖货”的历史地理故事,在认知区域地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聚落形成、商埠形成的区位因素,体会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2.能完成“2001年邕江大洪水”和“2005年邕江死鱼事件”的调查,利用综合思维分析邕江洪涝灾害、水污染的成因,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展示“老口水利枢纽工程”“邕江两岸景观工程”的概况,阐述“老口水利枢纽工程”“邕江两岸景观工程”的功能及意义,评价南宁市处理“邕江—邕城”人地关系的工程措施,认同人地协调观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4.能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与他人合作解决、阐述地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地理实践力。

(二)课程内容与实施设计

课程内容和实施设计是校本课程的重中之重,教师应结合所教班级的学情,应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设计课程内容和具体实施规划,以便课程顺利开展,“邕江与邕城”地理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实施见表1。

四、层层递进,设计课时活动环节

校本课程的落实依赖具体课时活动的设计,在课时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原则,以便学生能按认知规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紧密围绕“邕江与邕城”主题,结合南宁市乡土地理案例,从《课标》人地协调观的三个维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见表2。

五、结语

本文通过设计并实施“邕江与邕城”的乡土地理项目式校本课程,引发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关注,拓展学生对南宁文明起源、邕江洪涝以及南宁市重大工程的认知。同时,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提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3]。在课程中,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能让学生留住乡土记忆,增强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感悟,从而实现地理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宁常郁,宋书巧,张建勇,等.南宁邕江滨水区环境演变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79.

[3]  韩加强,周尚意.乡土地理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9(6):22-25.

(责任编辑    陈    明)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2023B17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邕江人地协调观项目式学习
流动的秀美“壮锦”
邕江色彩
永恒的微笑
南宁海事局多措并举护航邕江水上旅游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