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变化趋势研究

2024-06-21 12:24张钰颖薛朝霞
西部学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元分析社会变迁青年

张钰颖 薛朝霞

摘要: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选取2012至2023年间发表的70篇文献,探讨中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近12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及背后可能的社会原因。结果显示,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在12年间显著提高(β=0.347,p<0.01),上升了0.63个标准差。当年、1年前、3年前与5年前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联结与威胁、教育水平的变化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在社会宏观层面,此增幅变化可能与经济发展、城镇化程度提高、失业率下降以及教育政策改革有关。

关键词:社会变迁;青年;网络利他;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2-0055-04

Research on the Trend Variation of Chinese Youth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Taking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12-2023 as an Example

Zhang YuyingXue Zhaoxia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Abstract: Using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selected 70 literatures published between 2012 and 2023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ossible social causes of Chinese youth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in the past 12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hinese you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12 years (β= 0. 347 p<0. 01), with an increase of 0.63 standard deviations.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ocial connections and threats, and education levels in the current year, one year ago, three years ago, and five years ago all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 increase of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hinese youth. At the macro-social level, it may be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d urbanization, declining unemployment rate and reforms of education policy.

Keywords: social change; youth;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meta-analysis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宝贵的精神品格,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与导向,人们也更加关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是个体不期待任何回报做出的助人行为[1],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还能给行为者带来积极影响[2]。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76.4%,互联网俨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空间。现实中的一些行为,也逐渐扩展至网络领域。因此,关注并促进个体在网络使用中的积极行为,对于网络强国战略①以及社会价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梳理以往文献,个体的人格特质、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家庭与学校环境等诸多因素与网络利他行为息息相关[3-4]。但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横断面调查,鲜少与社会视角结合。虽有研究发现,社会变迁可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5],但其样本量与涵盖范围有限,未能囊括“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难以得到关于“青年群体”网络利他行为的总体结论。时代的洪流带来日新月异的变迁,对于出生和成长在不同年代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带有独特的时代印记[6]。当前,我国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将凝聚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列为重点。青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建设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反映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网络利他水平随年代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呢?

横断历史元分析(A Cross-Temporal Meta Analysis)最早由Twenge提出[7],国内学者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因素的研究。该方法源自传统的元分析技术,能把相互独立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联系起来,解释心理变量随年代变化的趋势,还可以在时间维度上将社会变量与心理变量结合起来[8]。

综上,本研究将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探究社会发展变化与中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的相关性,为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网络利他行为问卷(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Scale)

本研究选取郑显亮编制的国内首个网络利他行为测量问卷[9],有26个题项。该量表分为四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法(1=从不,4=通常)。被试按照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进行选择,得分越高表示其网络利他水平越高。

(二)文献搜集

1.文献搜集标准

根据本研究需要,并参照前人相关研究[10],在搜集文献时采取以下标准:(1)搜集的文献必须使用同一量表,即网络利他行为问卷(IABS),且量表必须采用相同的评分等级;(2)文献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包含明确、完整的数据(样本量、标准差、均值),或可以通过样本亚组的指标数据求得总体数据;(3)研究对象选取均是中国内地学校的中学以及高校学生(包括大学、中学、专科等);(4)同一作者如使用同一批数据发表不同论文,则采用发表最早的一篇。

2.文献检索结果

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中,以“网络利他”“青年”“中学”“大学生”“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等多种词汇进行搜索,最终筛选出2012—2023年间发表的符合要求的文献总计70篇。对于数据搜集年代没有明确说明的文献,数据搜集年份采用论文发表年份减去两年的方式表示[11]。具体如表1所示。

3.文献编码及数据整理

根据研究需要,录入文献中对应的样本量、平均数以及标准差等数据信息,并将所选文献进行根据男性比例、发表期刊类型(1核心期刊;2普通期刊;3学位论文)、搜集地区(0未标明;1东部地区;2中部地区;3西部地区;4两类及以上)和被试学段(0无明确信息;1大学/高职等;2中学/中专等)进行编码。

4.社会指标来源

Twenge认为社会统计指标可以作为社会或国家大环境的量化表现,在从宏观视角上解读心理指标的变化[12]。本研究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12年到2023年的社会经济条件(GDP、居民人均收入)、社会联结(城镇化水平)、社会威胁(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4方面,共5项宏观的社会指标,并考察这几项社会指标对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的预测作用。

二、研究结果

(一)青年网络利他行为随年代的整体变化

以数据搜集年份为X轴,以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均值作为Y轴绘制散点图。结果如图1所示,发现近12年来,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将数据搜集年代作为自变量,青年网络利他行为均值为因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青年网络利他行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β=0.347,p<0.01),年代的解释作用为12.1%。在加权样本量后,年代对于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272,p<0.01),年代的解释作用为7.4%。将期刊类型、被试所在地区以及学段编码为虚拟变量,以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均值作为因变量,将期刊类型、被试所在地区及学段类型作为自变量放入回归模型的第一层,将数据搜集年份放入第二层,对样本量进行加权后进行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样本量、期刊类型、被试所在地区、男性比例、被试所在学段后,年代的变化依然可以显著预测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β=0.173,p<0.01),此时年代的解释作用高达24.3%。

综上可知,自2012至2023年间,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其变化量是否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还要进一步分析。

(二)青年网络利他行为随年代的变化量

为了探究12年来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青年网络利他水平的均值为因变量、以年代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y=0.03x-59.31。通过该方程计算出2012年和2023年青年网络利他均值分别为M2012和M2023,根据公式d=(M2023-M2012)/MSD计算出变化量d值。结果显示,2012与2023年的青年网络利他均值分别为0.99分和1.32分,上升了0.33分,平均标准差(MSD)为0.52,上升了0.63个标准差(d=0.63)。根据Cohen提出的标准[13],本研究d值属于“中等效应量”。为了更直观解释该结果,参照前人研究[14],假设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得分呈正态分布,那么2012年在第30百分位,而2023年上升到第80百分位,表明在12年来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究这种增幅与社会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青年网络利他与社会指标之间的关系

将青年网络利他行为历年的均值分别与当年、1年前、3年前和5年前的社会指标相匹配,在加权样本量后进行相关滞后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所有社会指标均能显著预测青年网络利他的变化。由此可知,GDP、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失业率和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是影响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社会宏观因素。

三、讨论

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考察2012至2023年间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在12年来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大幅上升,整体得分上升了0.63个标准差,变化趋势与前人为期一年半的纵向研究结果相一致[15]。

本研究不但考察了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总体变化趋势,还对该心理变量与多种社会宏观因素进行调研。首先,我国GDP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基础及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为青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会保障。根据资源消耗理论,个体进行利他行为会花费自身成本,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利他行为也要考虑资源与代价[16]。当青年人有更多的社会和物质可用性时,会对社会地位产生满足感,也就更容易帮助他人。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社会失业率降低,我国社会大环境愈发稳定,青年群体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环境里,更有余力也更愿意在互联网帮助他人。此外,教育能够提高个人能力、开阔眼界,随着教育政策的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代表着拥有更多的机遇。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伴随着道德教育逐步完善,为青年网络利他行为提供了思想层面的支持。本研究结果生动证明,近年来我国社会与网络环境愈发和谐,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卓越,青年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迈上新阶梯。互联网作为新型文化载体,在利他行为的传播中起到了良性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互联网时代逐渐成熟,微博维权、网络募捐、网络答疑互助帖成为普遍现象,网络利他的方式多样且更为广泛,如何正确实施、进一步推广网络利他行为也值得后续重点关注。青年群体所处前路迢迢,任重而道远,肩负着祖国与人民的希望。对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互联网的环境监控,对青年人进行正确、积极的价值渗透和引导。旨在维护青年群体文明健康的道德规范、提升网络平台的积极行为,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建设线上互联网、线下现实环境天朗气清,持续焕发我国现代化社会的昂扬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CARLO G,RANDALL B A.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prosocial behaviors for late adolescent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2(1):31-44.

[2]DE WAAL F.Putting the altruism back into altruism: the evolution of empathy[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8(1):279-300.

[3]冯琳琳,张乐琳,孙晓瑜,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9):1375-1381.

[4]范楠楠,叶宝娟,倪林英,等.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1):185-187,193.

[5]张璐,乌云特娜,金童林,等.中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259-264.

[6]沙晶莹,张向葵.中国大学生自尊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3~2013[J].心理科学进展,2016(11):1712-1722.

[7]TWENGE J M.Changes i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traits over time:a meta-analysis[J].Sex roles,1997(5):305-325.

[8]辛自强,池丽萍.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4-51.

[9]郑显亮,张婷,袁浅香.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通情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4):550-551,555.

[10]辛素飞,梁鑫,盛靓,等.我国内地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迁(2002~2019):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J].心理学报,2021(8):875-889.

[11]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5):664-679.

[12]TWENGE,JEAN M.The age of anxiety? birth cohort change in anxiety and neuroticism,1952-1993[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0(6):1007-1021.

[13]COHEN.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1990(1):71.

[14]XIN ZIQIANG,ZHANG LI,LIU DONG.Birth cohort change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anxiety: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1992-2005[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2):208-212.

[15]郑显亮,陈慧萍,王雪,等.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3):333-341.

[16]赵纤,王志航,王东方,等.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性别及父母教养方式异质性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3):323-332.

作者简介:张钰颖(199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单位为山西医科大学,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

薛朝霞(197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山西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

(责任编辑:杨超)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转变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编号:18BSH128)的研究成果

①网络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业新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三个方面。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网信工作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元分析社会变迁青年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
护理实践教学中在线学习效果的元分析
信任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迁的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