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晨
摘要: 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统治者设立了贵州行省,可以说建省在贵州地区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犹如一个“华丽的转身”,从此贵州与全国各兄弟省区平起平坐,活动于泱泱中华大帝国的亮丽舞台,逐渐显现出她的多彩身姿。而且在贵州建省后,中央王朝开始派遣大量的外籍官员入黔参与贵州省的建设,这些外籍流官队伍中往往包含了许多的学识渊博、能力卓著、忠于朝廷的名臣、贤宦、文士、武将,这些外来的人才积极的带动了贵州本土人才的脱颖而出,并且对以往相对落后的贵州地区吸收和承载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非常的有利,促进了贵州文教事业的发展,为贵州的独立开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明清时朝;贵州;建省;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71
1黎明前的混沌——建省前的贵州地区的概况
结合中国的版图从地理位置上看,贵州的地理区位可以大概的描述为这样,即坐落于中国版图的西南部地区,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的云贵高原上的东北部地区,作为一片隆的高原山地傲视于四川盆地与广西丘陵之间。贵州算是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行政区之一,“贵州”这个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的名称,从史书记载上看最早始于宋朝。在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从战国秦汉的夜郎,到宋代西南夷,直到明代建省以前,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统辖全境的单独行政建制。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古代史》一书中收录了一幅名叫《元代在今贵州划置定点图》的当时的大略的行政区划图,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今贵州的疆土在当时是四分五裂的分属于邻近的几个省份的。黔东思州、思南宣慰司属湖南省;隶属于四川省的区域有地处黔北的播州宣慰司、黔中的八番顺元宣慰司以及地处于黔西北的乌撒乌蒙宣慰司;属云南省的分别是黔西的普定路、普安路;黔西南新添葛蛮安抚司则属于广西省。由此可以发现在贵州正式建省以前,这片土地从行政规划上看,实际上是远离上述几个临省的中心区的边缘结合地区,这种尴尬的地位当然非常不利于贵州这块美丽的疆土的发展。正式建省之前的贵州可以说是处于漫长的闭塞与分散统治之中,即便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日益融洽、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因为由来已久的僵化的惯性思维,导致历个朝代的各个中央政权对贵州这块区域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都严重的不足,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以及其他省区长期以来受到的密切关注简直无可比拟。具体的表现为秦汉之际的“是故羁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唐宋时期采用羁縻州郡的政策;元朝则实行特殊管理的土司制度。而再看贵州的内部因素,由于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自然环境的一定制约,以及长期边缘化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相对滞后,使得当时的贵州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总的来说在建省开科以前贵州的状况不容乐观,然而在混沌的黑夜之中却孕育着黎明的曙光,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以往的颓势渐渐的出现了扭转的趋势,因为崇尚武力与扩张的元朝对拓宽疆域有着热切的渴望,所以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兴站赤(蒙语:驿传)的现象,而四川、湖广、云南等省驿道均取道于贵州,因此贵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与军事重镇的重要地位得以初现峥嵘。
2黎明的曙光照耀黔之大地——贵州迎来建省
2.1正式建省前的铺垫
贵州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和历史渊源,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又偏僻又荒芜,地形崎岖而险峻,但是如果带着战略的目光去更深层次分析,就不难发现其地处于西南地区中心,扼控川陕、两湖、两广及云南之交通咽喉的重要意义,并且随着喜好武功与扩张的元朝大肆兴修驿道的举措,越来越多的交通干线开始纵横交错于贵州地区,使得贵州地区的战略地位愈发的显现出来了。而到了元末明初时期,元末残余长驻云南与明王朝分庭抗礼、负隅抵抗,而元末残余势力之所以能够在云南地区以强弩之末之颓势与新兴的大明王朝对峙,主要得益于贵州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贵州地区扼守云南的大门,并且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可以说是兵家重地。由于当时的贵州地区土司割据,民族结构、文化成分丰富而复杂,明王朝的统治力不够,因此这块战略要地无形之中成为了云南梁王割据势力的重要屏障,并据此竟能盘踞云南十多年与大明王朝形成对歭。最后明王朝是花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得以动用了三十万大军通道贵州平定云南。艰难的斗争使得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发现贵州地区的重要性,于是他在平定云南后,急忙派遣使者,诏谕当时的南征将军傅友德:“倘若霭翠等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授意傅友德认真安抚当时贵州的各族人士。与此同时,明太祖朱元璋还下令留下南征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驻守在贵州地区,然后在贵州地区推行屯田,设立了许多卫所,将对贵州地区的军事控制与农业垦发结合起来,并且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贵州地区部署设置了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是明朝的省级建置所谓的“三司”中的一司,主要是负责管理军政的。另外的“二司”分别是主要负责统管刑役、检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和主要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与财政的承宣布政使司,“三司”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建制。明太祖朱元璋于贵州地区单独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的措施,虽然使得贵州地区缺少与之相应的承宣布政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未能形成完整的省级建制,但是却让贵州地区俨然就成为了当时西南地区的军事中枢。此外,朱元璋还笼络了心向中央的以霭翠及其夫人奢香为首领的贵州宣慰司,依靠他们的力量开辟了龙场九驿。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贵州地区与中央及其周边省区的沟通和联系。朱元璋还开始在贵州地区广施教化,多次谕示各土司送子弟进京入学,并于洪武十二年(1380年)设置了播州宣慰司学,此后又陆陆续续地设立了贵州宣慰司学,思南宣慰司学,安顺府学,平坝府学等各个教育机构,为贵州的文教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朱元璋的各项措施不仅为贵州地区正式建省埋下了伏笔,也为贵州的独立开科的文教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新的贵州行省呼之欲出,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
2.2正式建省
明太祖朱元璋做好种种铺垫的贵州地区的建省大业,很快就被明成祖朱棣水到渠成的完成了。事情的起因是:在永乐年间,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双方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攫取利益,从而展开了互相之间的攻伐,并最终酿成叛乱。聪明的明成祖朱棣从中看到了重大的时机,因此顺水推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派遣贵州的都指挥使顾成,率5万明军平定了混乱,并且在平叛之后正式宣布废除两田土司,改思南宣慰司为思南府,思州宣慰司为思州府,并且于贵州宣慰司城(今贵阳)正式设立了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此举正式宣告界于湖广、四川及云南地区之间的一个新的行省——贵州省,正式成立了。在此3年之后,即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接着又设立了贵州提刑按察使司,至此明代省级行政建置的“三司”机构均已全部齐备。当初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共划分了12个行中书省,而明朝基本继承了该行政区划,因此明成祖朱棣新建的贵州省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13个行省,这意味着,至此贵州地区开始以独立的省的身份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直接领导,贵州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与文化教育从此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支持,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因此贵州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逐渐较建省前取得了长足的、较大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贵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跨越。可以说建省在贵州地区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犹如一个“华丽的转身”,从此贵州与全国各兄弟省区平起平坐,活动于泱泱中华大帝国的亮丽舞台,逐渐显现出她的多彩身姿。而且在贵州建省后,中央王朝开始派遣大量的外籍官员入黔参与贵州省的建设,这些外籍流官队伍中往往包含了许多的学识渊博、能力卓著、忠于朝廷的名臣、贤宦、文士、武将,这些外来的人才积极的带动了贵州本土人才的脱颖而出,并且对以往相对落后的贵州地区吸收和承载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非常的有利,促进了贵州文教事业的发展,为贵州的独立开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宏.后汉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通志·前事志:第2册卷816[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3.
[3]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08):24.
[4]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11辑)[M].合肥:黄山书社,20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