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倚娜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休息和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这改变了小学的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也促使学校和家长更重视活动的规划。此外,这项政策鼓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提高了课外活动的质量和多样性。
一、构建“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方法
1.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校家社协同育人需要遵循一些关键步骤。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能力、个性等,这可以通过深入的交流、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和查阅他们的学习记录来实现。然后,基于对学生的了解,确定活动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包括提升学生的特定技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或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接着,根据设定的目标,设计符合目标的活动内容。
2.提供资源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校家社)共育式的小学生课外活动,需要提供充足和恰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负责活动的策划、实施和参与。物力资源包括活动所需的设备、道具和场地,如游戏道具、讨论场所和投影设备等。财力资源是活动的经费、奖金和差旅费等。
3.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间的沟通和合作机制至关重要。这包括通过定期的会议、报告和交流活动进行充分的沟通,帮助各方理解和协调他们的期望和需求,以达成共识。此外,需要建立一种合作机制,让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共同参与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共享资源和共同决策等方式来实现。最后,要确保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使用,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资源管理和公平的资源分配来实现。
4.反绩与优化机制。首先,通过持续评估,定期检查,收集反馈,编写报告以了解活动效果。其次,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来优化活动。最后,确保改进的方案能得到有效实施,通过明确任务分配、执行监督和结果评价。
二、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
1.理念和目标阶段。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该重视实践和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掌握知识。此外,我们鼓励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寻求所有成人的参与,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和理念。
2.设计和组织阶段。在设计和组织阶段,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定活动的目标,然后设计与目标相符的活动内容。同时,需要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需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使用。
3.评估和处理问题阶段。在评估和处理问题阶段,我们通过持续的评估和反馈来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我们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策略和方法。
4.推广阶段。在推广阶段,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如研讨会、讲座和在线资源,来分享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通过以上活动,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模式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同时,我们也重视家校共育的理念和目标,注重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并且系统地对家校共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处理问题。
三、斗门区实验小学一七班“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活动应用实例
1.理念和目标阶段。在斗门区实验小学一七班,我们坚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我们的课程理念是:育学、育乐、育生活。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设定了课外活动的目标。例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我们组织了读书会,满足他们“学会学习”的目标;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我们安排了足球训练课,以实现他们“健康快乐”的目标。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强调课程的九大特质:尊重、友善、自信、尚美、包容、合作、好奇、好学、活力,并围绕学习专题、实践专题、梦想活动、健康专题、劳动专题、创新专题这六大领域进行。在评价活动效果时,我们采用成果汇报、家庭报告书、评估量表等评价工具。
2.设计和组织阶段。我们设计了与目标相符的活动内容,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例如提供阅读材料和足球设备等。活动内容覆盖六大领域:学习专题(包括读书专题、学习专题)、劳动专题(包括劳动技能、亲情教育)、创新专题、实践专题(包括合作专题、实践专题)、梦想专题(包括责任专题、梦想专题)以及健康专题。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3.评估和处理问题阶段。我们运用了一系列持续评估工具,包括成果汇报、家庭报告书、评估量表,以了解活动效果。例如,我们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外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同时,我们也预设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和方法。例如,如果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出现困难,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4.推广阶段。我们通过研讨会、讲座和在线资源,分享了我们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我们也通过这些活动,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模式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
四、验证“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1.学生参与度。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有显著提高,这从前测标准差从1.5降低到0.9,t值从2.1增加到4.5就可以看出。这说明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外活动,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得到了提升。
2.学生反绩。学生对课外活动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前测标准差从1.4降低到1.0,t值从2.3增加到4.8,说明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更积极,对活动的接受程度更高。
3.家长反绩。家长对课外活动的认可度在政策实施后显著提高,前测标准差从1.6降低到0.8,t值从2.0增加到4.3。这说明家长对课外活动的支持度增强,对此类活动更加认可。
4.教师反绩。教师对课外活动的满意度在政策实施后也有显著提高,前测标准差从1.7降低到0.7,t值从2.2增加到4.6。这表明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更满意,对活动的效果认同度提高。
5.活动效果。课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在政策实施后有显著提高,前测标准差从1.8降低到0.6,t值从2.4增加到4.7。这说明活动达到的效果更好,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注:本文系课题“‘双减背景下家班共育式小学生课外活动研究”(编号:BQW2021MBX00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