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
摘 要: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公共图书馆应区分儿童的不同认知阶段,开展合适的分级阅读服务。文章借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分为感知运动(2岁以下)、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2岁)、形式运算(12—17岁)四个阶段,采用扎根理论分析了不同认知阶段的需求特点,并参考国际经验提出分级阅读服务创新策略。
关键词:儿童阅读;分级阅读;阅读需求与服务创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5-0114-04
1 背景
公共图书馆开展分级阅读服务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中之重,对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更需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开展分级阅读服务[1]。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在心理、认知、兴趣偏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图书馆人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他们的不同认知水平,精准研判他们的兴趣偏好,提供合适的阅读服务。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即未成年人)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认知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儿童分级阅读推广工作[2]。
认知是个体的思想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认识发展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及态度想法随年龄不断变化的过程[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运动(2岁以下)、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2岁)、形式运算(12—17岁)四个阶段[4]。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重视感官体验,凭借知觉、动作等基本感官体验建立认知;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重视互动体验,在模仿过程中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重视创作体验,通过个人兴趣积累经验,提高认知能力;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重视娱乐体验,基于体验感知不断优化认知过程[5]。因此,未成年人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是促进其阅读的基础与前提,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区分未成年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分析其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阅读需求特点,探索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级阅读服务创新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2 分级阅读研究现状
分级阅读起源于英美等国,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体系,如基于年级分级法的年级体系和基于蓝思分级法、阅读发展评价体系、阅读数量分级体系、阅读能力等级计划的数字体系。同时,分级阅读在不同的国家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应用,如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美国的“出生及阅读”和“每一个孩子准备在你的图书馆阅读”两项分级阅读推广活动。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分级阅读研究在我国图书馆界起步相对较晚。2008年,我国出版界提出“桥梁书”概念,南方分级阅读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对分级阅读的关注吸引首个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加入;2009年,接力出版社倡议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促进了未成年人分级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分级阅读成绩显著,且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手册》《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等。在学术层面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深入探索了分级阅读推广,主要内容包括推广介绍国外主要是欧美国家分级阅读服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分析论证分级阅读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以及阅读推广服务等方面的实践,尝试进行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等。由于引入分级阅读理念的时间不长,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权威的、被业界一致认可的分级阅读标准体系,没有形成依据未成年人阅读需求特点开展的分级阅读研究。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3.1 研究方法
鉴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未成年人阅读行为,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构建概念框架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较高的适用性,在图书馆领域,可以用于分析儿童的阅读需求行为和阅读需求特点。本文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阐述不同认知阶段儿童阅读需求特点,说明合理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
3.2 数据来源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首先,参考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儿童分级阅读相关研究成果设计访谈大纲;其次,随机抽取3名少儿图书馆馆员进行预访谈,根据预访谈结果优化访谈提纲;再次,随机选择30名少儿图书馆馆员开展正式访谈,访谈内容包括:①您平时参与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吗?②您平时关注儿童的阅读行为吗?③您在阅读服务过程中会与婴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吗?④您在阅读服务过程中与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有过交流吗?⑤您认为2岁以下、2—7岁、7—12岁、12—17岁等不同阶段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有怎样的需求呢?⑥您认为2岁以下、2—7岁、7—12岁、12—17岁等不同阶段的儿童喜欢怎样的阅读方式呢?⑦您认为2岁以下、2—7岁、7—12岁、12—17岁等不同阶段的儿童偏好怎样的阅读内容呢?
3.3 被访谈者对象有效性分析
前四个访谈问题是关于被访谈者基本服务情况的调查,可以用来判断被访谈者是否了解不同儿童的阅读行为,统计30名被访谈者的前四个问题答案,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在30名被访谈对象中,25名被访谈者经常参与儿童阅读推广工作,22名被访谈者经常关注儿童阅读行为,20名被访谈者经常与婴幼儿家长沟通,19名被访谈者经常与中小学生交流分别占比83.33%、73.33%、66.67%、63.33%,而较少参与、关注、沟通、交流的分别占比3.33%、3.33%、6.67%、3.33%。可见,被访谈对象不仅了解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也了解儿童阅读行为,还会经常与家长或儿童沟通,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阅读特点,访谈结果是有效的。
4 儿童阅读需求特点
后三个访谈问题可以用来判断儿童的阅读需求特点,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开放式编码,得出基础概念见下页表2。
4.1 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的阅读需求可以被概括为感官刺激需求期,阅读需求着眼于感官体验,阅读方式倾向于他人启蒙,阅读内容偏好于直观的信息。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岁以下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对视觉、听觉和触觉非常敏感,尽管其不具备文字阅读能力,但可以通过所看、所听、所感认知世界;在图书馆领域,图书馆童趣化的布置、鲜艳的颜色、富有磁性的有声绘本声音可以引发婴幼儿的探索兴趣。
4.2 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幼儿的阅读需求可以被概括为情感共鸣需求期,阅读需求着眼于互动体验,阅读方式倾向于与他人的交互,阅读内容偏好于可以分享的信息。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7岁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感情逐渐丰富,在个人认知中容易代入情感;在图书馆领域,有感情的阅读能够激发其兴趣,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互动和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图书馆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幼儿有较大影响。
4.3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少儿的阅读需求可以被概括为艺术创造需求期,阅读需求着眼于创造体验,阅读方式倾向于开放自由,阅读内容偏好于艺术性知识。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7—12岁少儿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正接受小学义务教育,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在图书馆领域,阅读内容已经从以图片为主的绘本过渡到以文字为主的图书,他们希望通过丰富的图书提升知识素养,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成为他们索取的来源。
4.4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可以被概括为娱乐教育需求期,阅读需求着眼于娱乐体验,阅读方式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方式,阅读内容偏好于激励性知识。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2—17岁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阅读中能够进行独立分析推断,阅读需求主要是娱乐休闲,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缓解学业压力;在图书馆领域,图书馆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其情操,促进其阅读。
5 分级阅读服务创新策略
5.1 感知运动阶段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面向2岁以下宝宝的家长开展了“宝宝坐腿上”项目,指导家长采用简单的歌曲、律动童谣和手指游戏与婴幼儿进行互动,通过婴幼儿听觉、视觉、动作等感知培养其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婴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更早地爱上阅读[6]。我国可以将3岁以下的幼儿园前阶段的婴幼儿作为目标对象,针对该阶段的分级阅读服务,图书馆可以与婴幼儿中心开展合作,通过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读物、亲子阅读指导书等相关资料,引导家长开展听故事、讲故事、看动画故事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5.2 前运算阶段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针对4—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了“少儿系列”阅读推广,联合社区或亲子家庭,整合线上线下丰富的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并形成了绘本故事会、创意手工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7]。我国可以将4—6岁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作为目标对象,针对该阶段的分级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既可以委派图书馆员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也可以指导幼儿园教师丰富“游戏互动”教学环节,选取相关故事情节设计游戏内容,让幼儿能够主动分享阅读,在分享中爱上阅读。
5.3 具体运算阶段
德国公共图书馆针对6—12岁的儿童开展“阅读俱乐部”阅读推广,引导儿童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并通过积分奖励激励儿童采用绘画的形式记录阅读心得,激发儿童创意[8]。我国可以将7—12岁的小学生作为目标对象,针对该阶段的分级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参与小学阶段的课后托管服务,提供免费的课后阅读辅导,通过阅读推荐、趣味写作、小小演说家、手工工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创造、在创造中提升文学艺术能力,鼓励小学生主动阅读,提升其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5.4 形式运算阶段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面向12—17岁儿童开展“旅游体验”阅读推广,与学校深度合作,指导学生在旅游中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9]。我国可以将13—15岁的初中生以及16—18岁的高中生作为目标对象,针对该阶段的分级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初中生与高中生的研学活动,依托文旅融合项目,为初中生和高中生提供趣味性、娱乐性俱强的体验活动,在研学体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其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力,引导其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提升其阅读专注力,提高其持续阅读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的阅读需求为感官体验,阅读方式为启蒙性,阅读内容表现为直观性;在前运算阶段,幼儿的阅读需求为互动体验,阅读方式为交互性,阅读内容表现为共享性;在具体运算阶段,少儿的阅读需求为创造体验,阅读方式为创造性,阅读内容表现为艺术性;在形式运算阶段,请少年的阅读需求为娱乐体验,阅读方式为趣味性,阅读内容表现为激励性。结合国际分级阅读经验,公共图书馆应与婴幼儿中心合作为婴幼儿家长提供阅读指导,与幼儿园合作将阅读活动融入游戏与教学,与小学合作参与课后阅读辅导活动,依托文旅融合项目参与初中生与高中生的研学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分级阅读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5(4):11-15.
[2] 刘瑞芳,张雪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阅读推广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6):6-8.
[3]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8-29.
[4] 王满.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20(2):54-57.
[5] 陈艳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少儿图书馆分级阅读推广服务研究:以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分级阅读推广项目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2):65-69.
[6]Majid S,Tan V.Understanding the Reading Habits of Children in Singapor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2007(2):156-168.
[7] Roberts T A,Meiring A.Teaching phonics in the contex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or spelling:Influences on first-grade reading,spelling,and writing and fifth-grade comprehens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6(4):690-705.
[8] Becker M,McElvany N,Kortenbruck M.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as predictors of reading literacy: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0(4):773-782.
[9] Hitosugi C I,Day R R.Extensive reading in Japanese[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2004(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