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静 李菲
摘 要:文章探讨了元宇宙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可行性,设计并构建了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空间。研究认为,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将物理空间、社会服务空间与虚拟空间进行交叉融通,通过打造多样性、沉浸式、扩展性、交互性等特征的场景,以期满足民众的文化教育、信息交流、社交等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元宇宙;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5-0066-03
1 背景
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服务中心,履行社会职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普及是其存在的基础和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国家支持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及非公共图书馆等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1]。高校图书馆应面向社会,充分发挥服务育人优势,参与地方教育、文化建设、信息支撑等工作,推动区域性人文建设,提升全社会居民的文化素养。
与其他知识文化服务平台相比,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与专业服务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但高校“象牙塔”式限制、阅读环境与社会阅读方式不匹配、服务形式单一、与社会其他组织联动性差等问题影响了社会服务效果,导致高校图书馆不能较好履行社会文化阵地的职能。元宇宙理论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打造了虚实融合的新社会形态,其超强的交互性、货币性、沉浸式、扩展性等特征创造了泛在化、开放性与多元化的知识环境[2],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信息壁垒,创造出吸引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孪生环境。
2 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已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教育需求[3]。高校图书馆作为多元化、高质量的资源与数据储藏中心、专业的信息加工创新中心与跨学科的知识推进中心,为大众提供更好的知识获取途径、科研支持服务与文化教育活动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元宇宙中多种虚实结合的服务形态、用户体验情感化场景的设计、异构信息的消融能够驱动高校图书馆突破自身属性与时空限制,为民众提供丰富、便捷与精准化的服务。
2.1 虚实结合技术支撑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延伸
高校图书馆属于学校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机构,社会开放性不强,针对公众主要提供预约参观、线上学习体验与简单业务办理等社会服务,无法满足用户沉浸式的学习需求。高校图书馆可利用3D引擎与孪生游戏引擎技术,通过环境、人、物和法则模型的建构、渲染与整合,将现实世界图书馆的自然环境、人造环境与社会环境投射到元宇宙虚拟场馆中[4]。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现实世界图书馆与虚拟世界图书馆的各种信号与变化进行处理与同步,利用交互技术保证用户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切换。云化的综合智网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的最底层设施,是算力、人工智能、高速互联、存储等能力协同发展的架构层,是打破时空限制、模拟人物关系、搭建推演空间的关键。这四种技术的融合保证了物理空间、数字空间与社会空间三者的相融,使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流程中每个节点与要素都在虚拟与现实空间中协同进行。在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中,人们能够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资源,在虚拟的文化活动场所享受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并与其他用户进行实时交流。虚实融合的共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大众进行更广泛的沟通与互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能够推动社会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社会知识服务的无边界化、社会信息服务的多渠道化。
2.2 区块链技术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开展与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数字阅读、数据服务、智慧化学习、远程支持等方面,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的数字资源,保证数据跨组织传输时的畅通,追踪用户轨迹,在保证自身特殊馆藏版权的前提下共享资源。
作为元宇宙基石之一的区块链技术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打破属性与行业壁垒,以及真正承担社会教育职能提供支撑。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区块链标准化接口解决数据异构问题,保障数据的畅通流动,深度集成各个服务场景,构建跨系统的图书馆社会服务生态体系,为民众一站式享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提供便利。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分布式架构技术使民众成为资源建设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存储海量数字资源,促进文化的创新与知识的共享。高校图书馆可利用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技术确保数字资源在共享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可信,保证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业务往来的畅通与安全,为图书馆开展精准化的知识服务助力。
2.3 场景化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多样性
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存在年龄、文化程度、地理位置与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其对知识服务的需求存在异质性。高校图书馆构建的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是由不同服务场景经过叠加与互联而汇聚的社会生态圈,丰富的场景化保障了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场景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可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元宇宙的其他技术相融合,丰富虚拟场景中的生物形态,创造新的数字资产,优化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用户画像进行跟踪与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向用户推送相应的服务内容,推动社会服务的智能化开展,提升用户的参与度。
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建设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主要由基层的支撑管理系统、用户关联的“数字人”与具体服务体现的人机交互服务网构成。
3.1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的基层支撑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的基层主要由底层硬件设施与支撑管理系统构成。支撑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孪生系统、社会服务数据库、社会服务智慧库、资源库、评价中心等,涵盖资源、工具、算法、功能、组件、模型等内容,能够保障图书馆与其他行业元宇宙空间的联动与共享,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运行的重要基石。
3.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的“数字人”
在用户方面,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中的每一位“数字人”都有相匹配的人工智能助手,通过对用户的阅读行为、服务需求、人际交往等进行测算、传送与追踪,将形成的用户画像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网中的服务流程、场景、资源进行匹配、分析,通过人工智能助手引导用户选择对应的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还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新型服务场景,优化服务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5]。
在馆员方面,数字馆员是馆员的数字分身,扮演着协同馆员工作的角色。数字馆员在海量数据查找、分析、计算与限定问题指引方面具有优势,在与用户“问答”的过程中能够智能识别用户提出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开展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3.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的服务网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元宇宙空间的服务网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沉浸式、开放式的生态服务网络,由各种虚拟的社会服务场景空间与空间嫁接的服务构成,是用户获取相应服务内容的主要平台。社会服务场景空间分为阅读空间、学习空间、文化活动空间、信息服务空间等,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入相应场景空间,获取所需服务内容。
在虚实融合的信息支撑与参考咨询服务中,高校图书馆运用专业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技术,对元宇宙空间中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进行深度挖掘、自动分析、仿真推演,搭建决策模型,为用户获取专业化、系统化与价值高的信息服务提供便利。高校图书馆应注重与其他产业元宇宙空间的协作、融合与交叉,拓展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解决跨行业办公的信息滞后、业务不兼容、流程重复等问题。
在虚拟教育辅助与仿真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用户年龄、兴趣、教育水平、工作需要等元素对“数字人”进行评估与分类,针对个人或群体打造针对性强的教育场景;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优势,将馆藏资源与教学课堂内容深度融合,投放到用户所处的场景中,运用超算技术对用户的实时反馈进行整合,建立用户知识图谱,根据用户的学习状态调整课堂内容,给予用户体系化、动态化的学习支持。高校图书馆可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在元宇宙空间推广和共享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知识库,为用户获取资源提供便利;通过建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XR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元宇宙技术,让书本“活”起来,打造虚拟场景,让用户的数字分身作为书籍的一个角色沉浸式地阅读故事内容,与故事里的人物、其他阅读者的数字分身进行交互,激发用户的阅读热情。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基于用户画像的智慧服务,构建数字馆员与虚拟馆员相结合的智慧管理模式,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元宇宙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空间是一个开放、交互、扩展的知识生态系统与社会协同系统,可为民众提供一个创造性、互联性、公开性的知识架构,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4-03-12].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18298885?fr=aladdin.
[2] 储节旺,李佳轩.全智慧图书馆:元宇宙成为实现途径[J].图书情报工作,2022(9):33-39.
[3] 田丽梅,廖莎.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2022(5):54-59.
[4] 李洪晨,马捷.沉浸理论视角下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重构研究[J].情报科学,2022(1):10-15.
[5] 夏翠娟,铁钟,黄薇.元宇宙中的数字记忆:“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及其应用场景[J].图书馆论坛,2023(5):1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