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摘 要】 预习是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先学习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沃土。预习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预习效果好,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有针对性,能积极倾听、思考、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更有高效性、创新性。因此,研究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厘清教学评一体化关系、发挥好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导作用等非常重要,这正是文章阐述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小学语文;预习单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评一体化
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等对学生的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三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写作和思维能力。
那在教学中这“三单”中哪个环节最重要?许多人会认为课堂学习环节最重要。事实上,在课堂学习中,许多学生只是听讲而缺乏深思。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导致在上课时没有形成问题或思考的时间,而被教师思维“拖着走”;而预习作业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步骤地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通过评估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相对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从而便于调整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更加有效和合理。因此,预习在“三单”中是前提,它不仅是态度、方向和总纲,还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积极、好学的学生往往具备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特质,而这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好的训练基地就是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预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预习单设计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因此,在设计语文预习单时,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每节课的预习单设计应明确理解课标的要求,并将课标中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量化。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类比、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应该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预习单的问题设计应强调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信。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和现象,通过审美的体验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预习单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预习单设计要有针对性、整体性,体现兴趣点
1. 设计预习单要区分不同的文体
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记叙文的预习,主要目的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品味语言。例如,在预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记叙文时,可以设计预习单,通过多媒体资料搜集李大钊的相关资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理解人物品质为目标;通过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然后通过情感饱满的朗读,感悟人物的品质。而对说明文的预习,则应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清楚地介绍事物的特点,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对古诗文的预习,首先应学会利用课本、注释和其他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例如,在学习《浪淘沙》这首诗前,可以设计预习单,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借助注释和插图来读准字音,然后通过各种工具了解诗人以及黄河的相关资料,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和朗读,尝试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而后对古诗文的学习,学生也应该善于总结自己的预习方法,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和整理,把字词学“活”,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结合语境去揣摩、理解。
2. 设计预习单目标要注重单元整体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应注重对整个教学单元的整体解读,确定学习主题,并设定预期学习成果和评价标准,以便根据预期成果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而言,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单元整体解读,确定学习主题为“想办法、说看法”。其次,结合学习主题和预期学习成果,设定单元目标并分解到每篇课文,如《揠苗助长》的教学主题是明道理、说看法,《画杨桃》的教学主题是辨做法、说看法,《小马过河》的教学主题是有理据、说看法。接下来,教师要呈现评估要点,预设评价标准,最后依据预期成果设计预习单。
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应该有层次性,通常从基础到提升,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解到应用,要注重课文之间的共性和变化,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的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设计思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设计预习单问题要激发学生兴趣点
问题设计是语文课堂精彩展示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开放性,并激发学生的知识兴趣点,让学生可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延伸和启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课本剧的表演、歌曲演唱、舞蹈、快板、朗诵、绘画,以及谈感受、仿写、续写等,可以个人表演,也可以合作完成,实现真正的课堂自由,释放自我。
举例而言,在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片段中,作者通过描写母亲的背、脸、眼等画面,以慢镜头的方式展现了母亲辛苦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如何设计问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例如,“请你画一幅文中母亲或者自己母亲形象的画,重点突出哪些部分?为什么选择这些部分?”“你觉得文中描写的母亲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含义?她的背为什么会给人深深的震撼?”“通过描述母亲的脸和眼睛,作者想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你如何理解这种情感?”“你的母亲是否也有类似的特点?你有没有观察到她辛苦的一面?如果有,你是怎么感受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形象的细节描写,并深入探讨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可见,巧设问题、增加兴趣点、活跃课堂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
(二)小学语文预习单的实施要重视学法专项指导
做好预习单指导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抓手。教师应明确预习单并非课堂练习,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在引导学生使用预习单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初始可能会感到茫然,往往将预习过程视为课堂练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重视学法专项指导与培训。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查、问、求助的方法。学生可在通读课文后,标注出优美的词句,并利用工具书查找课文作者、历史典故、自然科学等相关资料,完成课后练习题。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多思善问。鼓励学生思考人物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至少一个问题,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或听取教师讲解。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完成预习单后,应探究延伸问题,拓展课文背后更高层次的知识,并写下个人感悟。最后,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重点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特别是困惑之处,以明确课堂上的交流方向。总之,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独立理解课文、制订学习步骤的能力,最终形成个人的预习模式。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运用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小学语文预习单的实施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成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和课堂评价三个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从教师角度讲,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指将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反馈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教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教学评价不再是单纯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指导和反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评价向多元化与全面化转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应逐渐从传统的成绩评价向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转变,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在教学中,预习环节、课堂学习环节以及课后巩固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积极评价。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指导、评价和鼓励至关重要,良好的指导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并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积极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为例,探讨语文预习单中体现教、学、评关联性与一体性的问题设计。教师在《狐假虎威》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狐狸聪明吗?能说说原因吗?”这一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因为本文的核心素养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所以教师的指导不能简单地给出正确答案,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教师的评价中,要体现关联性与一体性,尽管狐狸狡诈,但它也有其优点,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非常聪明,凭借智谋逃出了虎口。此时,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进行评价,明确指出狐狸的狡诈手段并不能改变其虚弱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仗势欺人”的内涵;同时,明确指出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急中生智,逃出虎口。
2. 注重表现性学习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评价,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应该预设可能的评价方案,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肯定。例如,当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非常专注时,教师应该立即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在创设特定情境中完成真实的表现性任务时,或者当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评价良好、学习效率较高等情况下,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习习惯。在预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时,教师也要提前设想各种可能的评价方式。例如,在理解文章字词句意思、理解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三句半”、续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及时、具体、多角度地给予肯定性评价。
举例而言,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分组朗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例如,学生可以分组朗诵或扮演狐狸和老虎的表情,并通过“三句半”的形式表达他们的特点:“小狐狸我从不说大话,天下数我最胆大,老虎屁股我敢摸,狮子胡子我敢拔,狗熊、豹子归我管,大象也得听我话,看见老狼跑过来,夹起尾巴逃命啦”。这种模拟的学习情境活动不仅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还为学习评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教师在评价时应该积极肯定,具体、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思活动,了解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以及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如何。
此外,表现性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设计评分规则,以确保评价简单易行且具有操作性。表现性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真实地了解和检测学习成效,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评价不应仅是为了彰显学生的学习成就,也不应被视为一种刻意的表演。在这种评价方式中,评价应该是积极的和中肯的;它应该是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工具,旨在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改课堂展示的实施基石。教师要用好预习单,引导、强化学生进行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学生也只有通过预习实践,才能更好地比较、思索、合作、交流,进而内化知识为自己所用,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语文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泳淇.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使用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3(28):4-6+10.
[2] 陈恒舒.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J]. 语文学习,2017(11):12-15.
[3] 朱瑛. 精略交互 感悟神奇:《夸父追日》教学实录[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