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绘本拨动小学生数学思维之弦

2024-06-19 08:21储杰
教育界·A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互动绘本

【摘要】培根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说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给他们更多锻炼思维的机会。因此教师可将绘本与数学教学融合起来,借助绘本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有趣的人物、简洁的语言迸发思维的火花,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绘本;数学思维;问题;互动

小学生大多喜欢绘本,他们能从绘本中获得知识、体验快乐,也能发展自身的思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引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借助绘本来拨动小学生数学思维之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上组织与绘本相关的活动,在将绘本融入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一、借助绘本,提供具体的情节和场景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往往需要创设一些情境,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1]。如果教师能将绘本中的一些情境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相融合,多数学生就会对课堂充满兴趣,也更容易发散自身的思维。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直接讲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很难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对此,教师可改变教学方式,将他们喜欢的绘本中的情境引入课堂,让他们在该情境中学习本课的内容。在实践中,笔者事先通过调查发现班上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阅读过绘本《圆房子和方房子》,于是在课堂上展示与该绘本相关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屋,同时也引导他们回忆与这些房屋相关的情节。学生看着画面,想起了绘本中这样的场景:女人带着孩子住在圆房子里,常常一起聊天、嬉笑,为大家准备食物;男人则住在方房子里,互相讲述新奇的故事。这样,学生不但进入了具体的情境,而且近距离地看到了不同形状的房屋。随后,笔者让学生将绘本中提到的房屋画出来,以进一步地开展单元主题学习。在学生画好之后,笔者让学生将所画的房屋与绘本相应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导他们基于情境,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可见,笔者引导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展开探究,能让他们顺利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入绘本的具体情节和场景,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和易于理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面对具体的情节和场景,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喜欢的绘本情境,引导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数学思维的火花。

二、借助绘本,向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多思考;而要想让学生多思考,就要不失时机地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借助多样化的问题,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并且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过,教师在提问时要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过程。教师可将具体的绘本融入要完成的任务、项目中,再提出多样化的问题。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不但能理解绘本的内容,而且能有效地达成目标。采用这样的方式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教学为例,一般情况下,教师可问学生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再设置一些问题以巩固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但部分教师开展的问题式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方式也比较单一,这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低。他们尽管能回答问题,但通过问题获得的发展比较有限。其实,教师可借助绘本《小敏做新衣》来设置一些问题。该绘本形象地描述各个长度单位,并告诉读者无论是毫米、千米,还是其他长度单位,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实践中,笔者将绘本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认识绘本的主人翁小敏,知晓她的行为、性格特点以及许多长度单位,丰富自身的知识。在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一些问题,以建立绘本与本课内容的联系。如:对于“小敏是用什么来测量不同脚印的大小的?”这一问题,学生从画面中看到小敏是用放大镜测量的;对于“为什么要用放大镜呢?”这一问题,学生基于生活体验想到借助放大镜能看清楚物体的细节。在提出基础性问题之后,笔者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如“如果一只小熊的脚印长度是4厘米,另一只小熊的脚印长度是6厘米,那么这两只小熊的脚印长度之和是多少厘米?”等,让他们围绕绘本展开深度思考,试着运用课本知识。然后,笔者通过将绘本的情节与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融合来设置问题,如“小敏从家走到学校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你家与学校的距离是不是也很长呢?如果让你测量这段距离,你会选择什么长度单位?”等,从而拉近学生与问题的距离,让他们更积极地解决问题。

借助绘本,教师能提出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判断、想象等方面的思维得到多样性发展;借助绘本,教师也能丰富提问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提问的质量。以绘本为依托,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发问,也可将有趣的情节与问题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利用绘本,鼓励学生自己设置问题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只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他们的思维才能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在提问环节,教师可将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绘本内容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设置问题。这样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为例,这个章节主要涉及时间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将不同的时间单位与具体的生活场景对应起来,运用与时间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可让学生阅读绘本《成为好爸爸》。该绘本中的画面、对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有关时间的描述也能帮助学生发现更多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提出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并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到了他们的兴趣点与困惑点,进而开展了精准的教学。如有学生提问:“绘本中提到‘烈日炎炎的7月‘电闪雷鸣的8月‘枫叶漫山遍野的10月‘落叶沙沙的11月……同学们还能用别的词汇来描述这些月份吗?”其他学生讨论后认为还可这样描述:“热浪滚滚的7月”“蝉鸣不断的8月”……也有学生提问:“绘本中的人物果果用自然景物来描述月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用关于心情的词汇来描述星期一到星期日呢?”对于一个星期中的每一天,不同的学生使用的词汇是不一样的。上述问题的设置能帮助学生将时间单位与情感表达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可见,在丰富多彩的绘本阅读中,学生会对绘本的情节、人物、画面等产生兴趣,进而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这有利于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和创造,更好地理解“年、月、日”这个章节的内容,实现深度学习。

在自己设置问题时,学生需要关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考虑问题的有效性和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构成要素并评估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教师可利用绘本,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这样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绘本,鼓励学生进行多维互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这样能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探究、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课本的互动等,能提升和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与绘本互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绘本中的细节,或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能够优化学生关于人物行为和语言的体验,发挥绘本的优势,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学习为例,对于“分数”这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是因为他们刚刚掌握“整数”这个概念,而分数的相关知识比整数的相关知识更复杂。对此,教师引入绘本《猫咪的一天》,能让学生基于绘本的具体内容学习分数,学会应用分数,同时养成乐于分享的品质。在实践中,笔者让学生扮演绘本中的猫咪、小鸭子、小狗等,模拟剪绳子、分蛋糕的场景,旨在让学生与绘本互动,在互动中体验角色的情感,经历真实的数学实践过程。接着,笔者依据绘本内容增加了小猪这个角色,让学生试着将1个蛋糕分成4份。学生一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一边思考,在表演中自然地了解了分数。

与绘本互动需要学生观察绘本中人物的行为,思考并描述绘本中有哪些数学关系。其实,与绘本互动也是将多门学科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以语言等形式表达自身的想法,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托绘本,使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同学、课本互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五、基于绘本,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小学生是具备自主创作的能力的。在制作绘本时,喜欢绘画的学生会多画一些图画,喜欢想象的学生会多创设一些情节,喜欢文字的学生则会多进行一些生动的描写。制作绘本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才能,激发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数学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将主题融入绘本的情节、图画及人物的行为中,借助学生制作的绘本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知。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部分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围绕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设计绘本内容,并且将定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也考查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完成创作后,笔者将学生制作的绘本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完善自己的绘本。在展示中,学生分享各自的创意,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如一名学生讲述了这样的绘本故事:“正方形有一次邀请它的好朋友来家里吃饭。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来到正方形家的门口时,只有钝角三角形被门卫拦住了。门卫之所以不让钝角三角形进门,是因为门卫觉得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过大,不符合‘内角和是180°的要求。而钝角三角形觉得除了自己较大的那个角,自己的另外两个角都很小,是符合要求的。这时候,梯形走过来调解,建议量一量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各个角。最后,大家发现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同,都是180°,所以都进入了正方形的家,与正方形一起吃了饭。”这样的创作体现了这名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借助所制作的绘本,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三角形等图形的内角和的理解,还能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3]。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制绘本,让他们动脑思考,亲自设计绘本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直观地展现出来,让他们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结语

绘本是一种在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绘本,教师能以生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以直观的画面和有趣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让学生将绘本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总之,要想拨动学生数学思维之弦,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绘本,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给他们更多实践与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田甜.借助数学绘本阅读提升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有效性[J].学园,2023,16(26):43-46.

[2]符庭香.利用数学绘本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能[J].教书育人,2023(20):75-77.

[3]张转梅.借助数学绘本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8):157-159.

作者简介:储杰(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互动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