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2024-06-18 04:29刘益萍
求知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产教融合教师

摘 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推手,但目前我国部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师资培养方法,以产教融合项目为依托,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潘序伦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对该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典型路径及建设成效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B/2022/11/128)。

作者简介:刘益萍(1986—),女,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岗位和新规范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一,就是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对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地位的充分肯定,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除了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还需要有实践操作与社会服务能力。国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运用多种举措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出台了一系列聚焦“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1]。

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提升职业教师“双师”素养的前提是要明确“双师”素养的内涵与标准。1990年,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仪电系主任的王义澄在国内首次公开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分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措施[2]。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第一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明确[3]。而2023年8月出台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试行)》,为如何有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参考。通过对该标准的解读,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应从师德师风、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测。

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潘序伦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路径

鉴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一直是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中的难点。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所有的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师都取得了相关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会计师、经济师、税务师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有每年寒暑假到企业锻炼实践的经历。从理论上来讲,这些教师都可以被界定为“双师型”教师。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法理支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为契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潘序伦学院(以下简称“该学院”)与学校产教融合园入驻相关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并对如何提升教师的“双师双能”素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共同开发职业能力测评项目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测评要凸显增值性、过程性和发展性。遵循专业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以“体系化建构、综合性评价、增值性标志、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该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和学校产教融合园入驻企业江苏幕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由中国、瑞士、南非等多国参与的国际职业能力测评研究项目为基本框架,从师德师风、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具有宜兴分院特色的六阶测评体系。该测评体系将专业教师的发展分为新手型教师、熟练型教师、胜任型教师、能手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以及专家型教师六个阶段,每个阶段从四个维度设置了不同的观测点和测评标准。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因此,从新手型教师阶段到专家型教师阶段的测评,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作为师德师风维度的测评标准。在技术技能这一维度,该测评体系设定了信息技术初级“双师型”、资源整合初级“双师型”、课程开发中级“双师型”、资源建设中级“双师型”、项目转化高级“双师型”、高级“双师型”六阶测评标准;在教学能力这一维度,该测评体系设定了基本合格、教学创新、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主张六阶测评标准;在科研能力这一维度,该测评体系则设定了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归纳、教育理念、教育专著六阶测评标准。

(二)筑牢教师校本培养根基,搭建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平台

该学院以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为平台,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园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综合功能,与学校合作企业一起,将工作室打造成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专业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平台以及教科研发展成长的研究平台。

在实践中,为进一步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该学院构建了“学校和企业、教师与大师”双向交流协作的教学共同体;同时,秉承资源共享、共培共建、互聘共用、职责共担的理念,创建了“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导向,以“管理会计基础认知”“财务管理实务”“经济法实务”等课程为试点项目,进行了“一课双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这样的教学改革,将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切实了解了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也让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在集体备课、共同授课的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行业和企业的最新标准和岗位要求,提升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以“经济法实务”课程为例。参照课程标准、岗位能力要求和初级会计师证考试的大纲,依托产教融合园的振兴乡村助农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可以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市场竞争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题,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将中小微乡镇企业行业标准、岗位标准、真实企业项目引进课堂,并结合教学大纲设计工作任务,将枯燥抽象的法律法规知识融入企业真实案例讲解中;同时,可将教学场所转移到企业或学校产教融合园中,通过模拟法庭、专题辩论、实践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践服务能力。

(三)校企共同开发综合实践项目,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技能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会计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会计专业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与实践项目已不能满足新业态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为了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不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修订最新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该学院坚持理实一体,深化课程改革,通过技术技能融通的总体布局确保课程内容和实践体系与行业发展同步,同时优化产教融合,结合市场真实需求[4],开发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发展的综合实践项目,建设项目成果展示、交付的管理体系与平台,从而在培养教师技术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拓宽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路径。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总体开发思路如下:首先,对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近五年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多维度的调研,分析在“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财经商贸类专业最新岗位的设置情况,提炼新时代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养的核心要求,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其次,校企共同研究会计、税务、审计、管理咨询等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必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职业标准,为实践项目的构建提供科学的起点;再次,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为基础,开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制订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形成指向学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发展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项目体系,从而有效推动专业的发展;最后,优化毕业设计环节,突出专业特色,结合前期实践项目的积累,让学生成为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四)创新团队共研方式,打造结构化的教师发展研修载体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该学院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在宜兴市范围内开设职业体验项目,打造了集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师生创业、职业体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实践中心。同时,在江苏省教学创新团队的带领下,该学院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以跨单位、跨区域的方式充分挖掘学校优质资源,推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成效

(一)显著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从行政测评、企业测评、学生测评、家长测评和同行测评的数据来看,通过校企共建的具有宜兴分院特色的COMET职业能力测试模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维度的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就师德师风这一维度而言,所有专业课教师近三年的年终考核均为优秀。从技术技能这一维度来看,针对专业的转型升级,依托产教融合项目,校企共同更新优化教学资源,设计了多门精品课程、产教融合实践课程、现代学徒制课程等。同时,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该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拥有无锡市、宜兴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12名。在名特优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完善教学研究体系,积极推行“课题进课堂,科研促教学”等活动,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

参照2023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该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除了该年度新入职的教师,从教学业绩、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力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评后,有25.71%的教师符合初级“双师型”教师的直接认定标准,97.14%的教师符合中级及中级以上“双师型”教师的直接认定或者申请认定标准,该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7%以上。

(三)提升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教师与企业结合专业特点,围绕真实需求,立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依据新时代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养的核心要求,共同开发了综合实践项目,并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而专业教师在参与实践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优化了师资培养路径

该学院依托产教融合项目,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构建教学共同体,精心培育名特优骨干教师队伍,规划教师成长,打造了承云湖学者计划金字塔型师资培养体系,创新优化了师资培养路径。该学院多位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或宜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建有1个宜兴市级 “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建立了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陶滋味电子商务工作室、宜兴市珠算文化研究基地等。

[参考文献]

时小燕,刘桂香.1+X证书制度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81-86.

孙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20,36(5):87-96.

章靖.部颁标准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优化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8(1):90-94.

何学军,肖瑞兵,曾东升.基于COMET能力模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8):79-85.

猜你喜欢
双师型产教融合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