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雷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深度研究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经过整理相关资料发现,对于小学数学优秀课堂的导入过程,大部分只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缺少具体的执行力.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导入过程作为研究主题,目的是通过探讨小学数学优质课程的导入特性,揭示实现优质课程的导入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质量
优秀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好的导入起点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也是决定整个课程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出色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一开始就将精神集中到课本内容中,从而唤醒他们对数学的探索热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必须打下坚实的课堂质量基础.
1 分析学生需求,发挥课堂导入育人价值
1.1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此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确定学生在各领域、各学科以及各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确立课堂导入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核心点,确保教学设计的深度和方向,也就是说,导入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并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吸收新的知识.假如教师未提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那么在课程开始阶段的所有讲解、实践、协同工作就会变得困难,很可能会出现教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巧仍然没有主次的详尽阐述,从而激起学生的懒散和焦虑情绪;或者由于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的缺失,导致他们的知识存在断裂,从而激起他们的恐惧并缺乏自信.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做知识转化的预备,让学生对新的课程不再感到陌生,这样他们对即将展示的新知识的理解就会变得更为简单,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显然,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是优秀课堂导入策略的基础,也是确立“预期目标”的起始点.
1.2 学生兴趣偏好分析
充满热情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超动力引擎,其对于学习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因为学生们的年纪较小,所以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并不能专心致志,注意力往往会被分散.在数学领域,众多的运算与复杂问题有时候会使学生将其视作一门无聊、单调的课程,进一步产生反感、讨厌的情绪.因此,一旦课程启动,教师需要有效地运用导入环节,将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堂,使他们明白数学既富有乐趣又富有审美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保持这种兴趣.这就需要教学设计者提前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数学科目相融合,探讨哪种课堂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理解并掌握数学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是相当困难的.教学的导入方法如果过于刻板,那么他们可能会产生反抗的情绪.而采用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既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忱,增加他们的课堂互动,也能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旅途中体验到乐趣,进而真正热衷于学习数学.所以,在开始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入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和考量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一点非常关键[1].对于小学生而言,富有活力的环境、创新的多媒体工具、吸引人的问题和趣味盎然的故事等都是他们的喜好,同时也是激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热情的核心因素.只有当教师了解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开场白,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到数学课程中,在欢乐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学习.
2 强化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导入观
2.1 明确课堂导入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导入的功能主要包括:知识转化、创造悬念、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预备新知识点、吸引学生的关注,以及协助他们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课堂导入的关键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他们常常会自行设计,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的真正作用.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的优质化,首要任务便是增强教师对课堂导入的关注.所以,教育单位和学校需要进行全面的培训,刷新教师的课堂导入观念,增强对课堂导入的关注,并清晰地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价值[2].教育单位和学校需要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来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即人本主义.实施一项计划需要不断的努力与长期的坚持,许多教师可能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或者是缺乏充裕的时间来探讨新的课程变革.所以,需要学校起到指导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如培训、演讲、教育科研活动等来提升教师的能力.毫无疑问,仅仅进行培训还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清楚理解课程导入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操作中.
2.2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规划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并以帮助他们理解为基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各不相同,包括研究问题、构建场景、运用信息科技等.各种学生、各种教育主题,以及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都将影响教师采用何种的引导策略.由于小学数学的导入部分内容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置之脑后,因此可能出现教师无法准确评价学生学习进度的问题.当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授课成果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感到迷茫时,他们的教学过程就可能变成“独白式”授课,并且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也可能被忽略.虽然这个教育模式能够协助教师达到他们预定的教育目的,然而却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和最新课程大纲里的“高效率”教育观点背道而驰.换句话说,学生应该是主导学习的角色,而教师应该扮演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在实施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应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导,优先考虑评价设计,而非教学活动设计.他们必须找出实现目标的依据,并借此来衡量学生当前的学习体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的差异,从而协助学生更高效地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使教育行为更具针对性.教师能够通过现存的数据,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浅,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改,确保教育资源与学生的具体需求相匹配,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
3 突出评价作用,提高课堂导入评价效果
3.1 提升教师评价素养
对于构建优秀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调整教学模式的工具,也是推动教师职业成长的引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对简单,通常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主要通过测验或考试来实施,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筛选和选拔.由于长期与教学过程分离,很可能只是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这样就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首要任务是教师应该摒弃过时的、陈旧的评价理念,建立正确的、新颖的评价观念.首先在教师培训阶段,应该有策略地扩充课堂评价的内容,避免主题过于广泛,只是简单地讨论.尽可能更深入地研究国内外优秀评价观念的解读,从现在开始提升教师的评价技巧,以便采取预防性措施.其次,在新任教师进行的入职培训过程中,全面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从而增强他们对此的重视.在对教师的职业技术提升过程中,学院可能会组织他们去全国各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校进行访问和研究,并且还会邀请专家亲自提供指导和建议.在进行教育探索的过程里,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来分享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共同探讨并吸取国际上最新的评价实践的方法.
3.2 更新多元评价方式
在过去,评价的重心是教师,但现在更注重对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所以,将“三级评价”模式融入到课程开始阶段是极其必要的,也就是说,由教师进行评价、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和由团队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采用此种评价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并学会自我调整的技巧,从而推动所有学生的综合成长.首先是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涵盖了课堂上的评价以及课后的反馈.教育工作者需要确保评价方法的公正性.在评价的时候,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赞美他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增强他们的自我学习动力.教师在赞扬时应当遵守赞扬的即时性和适度性原则,避免过度赞扬.其次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让他们参与到评价流程中,可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和透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角色也能促进他们的积极主动学习.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如何进行?教师的长期指导和培养是所有这些的基础.而最终的评价则依赖于团队的表现.对团队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并且评价的内容主要是鼓舞和激励.简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评价对象的多样性,并且改进他们的评价策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确掌握自己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最大化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3.3 设计保障评价规范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中,由于其导入的方式复杂且持久,教师无法仅依赖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做出即时评价,也无法仅凭一些基础的考试来做出概括性的评价.这种
评价方式将削弱课程的严肃性与标准化,并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教育阶段带来负面效果,同时也无法准确、详尽、科学地呈现出学生的实际状况[3].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评价,确保评价的标准化.逆向教学设计主张在教学过程开始时就进行评价,将其融合进教学过程,以达成“教学—评价—教学”的循环提高.“评价先于教学活动之前而设计”意味着评价不再仅仅是教师的临时决策,这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评价的标准化.在反向教育的构建过程里,一旦设立了预先的目标,教师就需要找出学生的实际经历与这个预期目标的不同,以便让学生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事先安排一些展示性的任务或者收集相关的证据.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这些任务上的行为,来判断他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接着,教师就可以依照这些证据去策划教学活动,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寻找证据的旅途.逆向教学设计主张为表现性任务设定评价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来衡量学生对表现性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而评价学生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教师则通过这些表现性任务来安排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主张评价应与教学主题相符合,如此一来,评价的依据就更为合理,评价的产生也不会显得突兀.
4 优化课堂提问,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4.1 设计问题提升能力
在导入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在数学教学中,会进行开放式的询问以及封闭式的数学教学提问.观察其基本原理,封闭式的问题答案清晰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这对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回答非常有益,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同时也减轻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包含众多教学主题的环境中,采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绝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然而,过度的封闭式提问方式过于刻板,使得学生的思考领域受到了限制,他们的思考常常只能依赖教师的指导,这样的状态将导致他们的思考领域减少,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并无益处.与封闭式提问相比,开放式提问的不确定性更大,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或模板,可以采用多种解决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研究和思考找出各种不同的答案.通常,“一问多解”的开放式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而言,其难度较高,这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热情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范围.
4.2 创设问题发展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他们主要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的信息.故而,在构建课程开场白时,需要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和图像中汲取灵感.为此,教师需密切注意、理解他们对某个主题的热爱,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程开场白的构建之中,同时也需要将其与数学理论紧密联系起来[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的益处显著,教师需谨慎运用并且要持续学习,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跟随信息化时代的脚步,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展示多媒体的图片、游戏或视频,为他们创造有趣的问题环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简而言之,通过巧妙地构建问题场景,并导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能够极大地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实现启蒙式的教育.
优质的课堂环境将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同时,优质的课堂模式也是课堂的终极目标.课程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之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整合两个方面,深度探讨如何进行优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概括其独有的教学特点.然后,基于这些理论提供实现优秀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亚.以教学情境导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5):53-55.
[2]黄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应用研究[J].江西教育,2023(31):64-65.
[3]朱玲玲.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生(上旬刊),2023(6):76-78.
[4]朱悦.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14):22-23+26.